APP下载

寂寞冷还是地摊热?

2014-11-18张宗希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三里屯主办方胡同

张宗希

事件概要

1,表演艺术进胡同:9月初,第二届北京ONE国际表演艺术周从首届的美术馆中走出来,在包括方家胡同46号院、国子监40号院、五道营胡同、箭厂胡同等东城区14条街巷内举行,除使用胡同内的公共空间外,周边特色的商户(如设计品店、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些隐藏在胡同深处的独立艺术机构也参与合作,将创意、表演、艺术带给市民,主办方组织到国内外40位艺术家携装置、新媒体、影像、动画等作品在半个月时间里与市民互动,包括戏剧、展览、文学、音乐、论坛、讲座、互动等内容。

2,“混”在三里屯的大声展:从“发掘”到“想象”到“分享”再到“未来”,同在 9月,2014大声展以“混”为主题在三里屯开展。大声展,逾百位艺术家和创意人在建筑、艺术、平面、音乐、摄影、服装、文学、音乐、食物、跨界等12个主题单元展开与混乱当下的对话。三百多件展品,呈现了主策展人以及8位联合策展人的观察和梳理,试图涵盖当代文化艺术生活的不同方面。

3,从室外走向室内的“思想广场”:9月中旬, 2014三联生活周刊“思想·广场”再次举办,以开放、多样、活跃为外在形式,邀请各个思想领域的思想者注入力量和智慧。两天内进行22余场讲演、对谈、三人谈,两场音乐演出,一场戏剧排演,舞蹈剧场,一场建筑装置演示,演出场地却从2012年的798室外广场搬到UCCA内的大厅。

大家点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典故,后来更多被用来比喻在资源或信息匮乏时人们无法做成某事的理由。现在不是“无米”的时代了,情况恰恰相反,我们有更多的艺术家和更多的作品,也有越来越多的展览策划人,对于观众来说,可以观看的展览和参加的活动也越来越多。然而相应的问题便是良莠不齐,这包括作品和观众。

从这前两个活动可以看出,主办方都是经过挑选和组织,有意将他们所认可的艺术推广到大众生活当中去,只是在发生的地点上,一个选择了更日常生活化的胡同社区,一个选择了偏时尚的三里屯商业街某处空间作为主展场。同是艺术周类的综合性活动,地点的选择显然因为各自的不同定位和他们所要组织的不同作品。北京ONE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参与性,主要关注背景为“胡同中的文化新陈代谢”,探讨话题包括“群体记忆的浮冰状态”、“文化个体户的微循环”、“文化细胞核的有机碰撞”等,戏剧、音乐演出、“文学上墙”等活动,比较接地气,他们将搜集到的成果分散布置到各个空间;大声展则更加集中,这大概也跟主展场所在的商业空间的密集度有关,然而现场布置上并不拥堵,反倒给以一种通透的感觉,有点像走进某家综合性的视觉专卖店,这也与他们所搜集的作品形式息息相关。

组织展览活动并最终呈现,基本上是一个搜索、挑选再组织的过程,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对于所谓“纯艺术”的这类艺博会来说,定位于关注新锐设计与艺术双年展的大声展显然不够“专业”,而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观众来说,从美术馆里出来走进胡同的北京ONE也是看不懂展览,思想广场的演出活动从室外空间到需要预约的艺术机构内部,但愿只是因为合作方上的原因。大众里面有小众,小众里面还有小小众,不管是寂寞冷还是地摊热,对于主办方和策划人来说,如何在大量的“食材”中搜索出所需之米,做出更有质量的展览、活动,仍然也有可探讨的空间、可实践的形式;观众这边如何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扩大各自的视野和关注点,也同样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三里屯主办方胡同
主办方寄语
北京三里屯观夏香薰体验零售空间
UFI:对接会在展会中越来越重要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在三里屯工作的他,因为拍了一张照片,免费去了一趟香港!
另面三里屯:浮华边缘人
维权赢回征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