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第一击
2014-11-18老虎
有弹无枪?
上世纪60年代初,美苏均已初步完成“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组织体系建设,形成了陆海空三维的核武器投放能力。美苏洲际弹道导弹、核潜艇相继服役。1959年12月,苏联还把原第49、50远程航空军改编为战略火箭军,成为专门投放核力量的新军种。因此,即便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中国的战略安全局面依然是严峻的。冷战前期,中美关系非常紧张,自不必多说。鉴于中苏两国共享漫长的陆地边界,逻辑上苏联仅凭借近、中程弹道导弹和战术航空兵就可以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中苏关系当时已经恶化,这种潜在可能变成了现实威胁。显然,对于航空工业刚刚起步、核潜艇还遥遥无期的中国而言,加快自主研制弹道导弹的步伐,是获得核武器投放能力的优先选择,除此之外,很难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有外媒讥笑中国的核武器是“有弹无枪”,当然这只是外行人的说法。中苏蜜月期间,苏联已经对中国建设核力量提供了奠基性的支持,包括提供弹道导弹技术。中国人在研究“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琢磨“枪”。这一点,中苏两国专家心里互相都有数。
变数:中苏分裂,毛泽东拆了赫鲁晓夫的台
从大历史看,中国最终走上独立研发核武器的道路,是由当时世界的政治格局决定的,根源在于中苏作为各自的主权国家,有着不同的战略目标,有着不同的安全观。苏联战略重点在欧洲方向,与美国争霸,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在1956年的波匈事件上,苏联面对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的东欧盟国,不惜出兵镇压,在全世界把自己搞得声名狼藉。所以苏联的对外策略转化为巩固东欧,同时拉拢西欧,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局面。在社会主义集团内部,苏联也得以通过援助中国建立原子能工业的同时,换取中国某种程度的支持,改善自己在盟友眼中的恶劣形象。
1957年,中苏正式签署了《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明确提出,苏联要帮助中国进行导弹研制和发射基地的工程设计,在1961年底前提供导弹样品及有关资料,并派遣技术专家帮助中国仿制导弹。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兴建了自己的铀矿场、水冶厂、提取二氧化铀和制作核燃料棒的核燃料厂、制造浓缩铀的核扩散厂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中苏专家联合考察多地,终于把核试验基地正式确定在内蒙古最西、巴丹吉林沙漠的边上的额济纳,这个位置就是中国史书上鼎鼎大名的居延海。1958年初,原驻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秘密回国,修建了额济纳基地,由此该基地也被称为20基地,也就是后来的“东风”基地或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而它距离甘肃省酒泉市还有200多千米的路程。而靶场则定在新疆境内罗布泊,也就是后来的21基地,也叫马兰基地。
客观地看,没有苏联的帮助,中国在短时期内很难把自己的原子能工业体系建立起来,日后独立研发核武器也就纯属无稽之谈。过去百年,国权沦丧,人民受尽列强欺凌,因此中国视独立自主为生命,毛泽东更不是东欧那些呼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小兄弟。这一点,苏联人心里也很明白。老猫不会教老虎上树,师父永远是要留一手的。聂荣臻元帅后来回忆,在尖端武器方面,“苏方对我国援助的态度,在签订协定时就是有所保留的,是有限度的,其基本意图是在新式武器和科学研究上使我与他保持相当的差距。”
1958年5月9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信中同意了西方的建议,即在日内瓦召开核专家会议,探讨为禁止核试验成立核查监控体系的可行性。这表明苏联向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伸出了橄榄枝。会议于1958年7月1日开始,8月21日结束,计有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8国参加。会议在讨论建立核试验监控网时,涉及的 8个监控站点位于中国大陆,该提案的发起国是苏联盟友捷克斯洛伐克。也就是在两天后的8月23日,毛泽东下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炮击国民党军控制的金门。
后世有学者分析,毛泽东此举在于试探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底线,借此提醒美国,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休得干涉。如今看,这只是原因之一。毛泽东在1958年11月郑州会议上明确承认,7月底和8月初与此间访华的赫鲁晓夫见面时,“根本没有谈什么金门问题”。美国人的第七舰队天天堵在我们家门口,你赫鲁晓夫却要和美国谈和,那就等于放任美国腾出手对付我们。赫鲁晓夫这种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换取自身利益的做法,让毛泽东心底里很反感。在某种程度上,毛泽东借炮击金门拆了赫鲁晓夫的台。赫鲁晓夫日后回忆,北京打算借助这种行动来激化苏美关系,并借助苏中条约把冲突扩大为远东的军事对抗,这让他很恼火。
这样一来,中苏的合作,逐渐因两国战略利益的分歧产生裂痕。苏联导弹专家萨韦利耶夫负责培训中国军人使用导弹装备。炮兵主帅涅杰林再三叮嘱他,不要“有意无意地泄露国家机密。”可见苏联高层当时已经对中国充满戒心。也是这位涅杰林元帅,不久升任苏军第一任战略火箭军司令,1960年10月24日因火箭意外爆炸死于拜科努尔发射场,现场只找到半块烧焦的元帅肩章和一把已经熔化的保险箱钥匙。
随着中苏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分歧逐渐加剧,1960年8月23日,苏联决定将在中国原子能工业系统工作的233名专家全部撤回,所有图纸全部带走,设备供应停止。
中国核计划险些半途中止
钱学森先生辗转回国后不久,便在1956年2月17日将起草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提交到周恩来办公室。意见书里具体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同年3月14日,由周恩来、聂荣臻、钱学森筹建的航空工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聂荣臻为主任,钱学森为委员。10月8日,适逢钱学森回国一周年,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诞生,这也就是被后人经常提起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中国导弹的研究、管理、生产已经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1957年,苏联曾赠送给中方2枚R-2型导弹(SS-2),这种导弹是二战德国V-2导弹的仿制品,也是苏军基本淘汰的装备。1960年3月,中国决定试射R-2型导弹。苏联人以等候苏联国防部批准、中国生产的液氧燃料不合格等理由,把试射进程一拖再拖。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决定用自己生产的液氧发射导弹,经专家梁守槃检测,燃料完全合格。导弹的部分重要元件和材料也是国产的。1960年11月5日上午9时,代号1059的导弹从额济纳腾空而起,成功击中目标。定型后的这种导弹被命名为“东风一号”。如今,我们仍可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看到它略显粗笨的身影。但它是中国第一枚国产弹道导弹,意义重大。
仿自R-2的“东风一号”作为短程弹道导弹,最大射程600千米,弹重20.5吨,圆概率误差在千米以上。射程过近,其作为战略武器显然勉强。在R-2导弹的基础上,五院决定独立研制射程为1 200千米的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将其作为向中程导弹的过渡型号,因此提高了发动机推力和比冲,液氧箱也改为单层结构;尾段由收敛锥形改成圆柱形铝合金结构。然而首枚“东风二号”在1962年3月21日发射后仅69秒,就坠毁爆炸,炸点离发射台只有68米。通过细致的分析,科学家们很快找到了导弹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射程,导弹增加了推力,但弹体结构强度不够。专家梁思礼后来回忆,导弹结构上存在横向弹性振动。在钱学森主持下,科学家从系统工程的思路入手,将发动机推力从45.5吨降到40.5吨,射程相应降到960千米,同时提高动力装置可靠性,液氧箱、动力系统的材料强度也相应提高。
苏联撤走专家后,对中国核力量最大的干扰因素并非来自技术,而是极左政治运动。 “大跃进”导致的全国性大饥荒也蔓延到核基地。连基地部队的口粮都不能保证,战士们以采集野菜树叶和捕猎为生。基地司令员李福泽甚至曾专门进京向副总长杨成武讨粮救急。在国家经济最艰难的时刻,到底中国的核武器怎么搞,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反对的意见认为,国家经济形势严峻,花这么多的钱搞核武器,势必影响常规武器的研制,待经济好转后再说。陈毅元帅名言后世熟知:“中国人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但反对意见却很少有人知道——“老总啊,你还是把裤子提上吧,光着屁股是搞不了原子弹的。”而聂荣臻坚持:“第一,自力更生,两弹为主,导弹第一,这是中央确定的方针,不能动摇,争取三五年内突破尖端,这是历史任务,困难是有的,但是我们有能力克服;第二,搞两弹是否影响了常规武器装备部队?两弹为主,并没有排除常规武器的发展,我们应该继续两条腿走路,既搞常规,又搞两弹。”他还强调:“就是尖端武器不搞,在新型材料、精密仪器仪表和技术力量分散的情况下,常规武器也上不去。那就只能搞步枪、轻机枪等等,如果这个也搞不出来,那只有靠梭镖。”
面对争论,刘少奇建议摸清原子能工业情况再做决定。陈毅找到老部下张爱萍将军,让他做一个系统的调查。张爱萍和二机部(原子能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刘西尧、刘杰等人,会同核物理专家朱光亚深入各厂所机关。他们看到,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人们的干劲基本没有散,苏联留下的一堆烂摊子也在整治,很有进展。这之后,他们向中央递交了调查报告,结论是:关键不在于投入,而在于组织协同;不在于投入多少,而在于如何挖掘各部门潜力,不在于争论上马下马之利弊,而在于如何行动,才能搞成。这份报告的直接结果是,1962年11月3日,中央成立专门委员会,统一协调协调全国26个部门,20个省市自治区,900多家院所院校以及解放军各兵种协作攻关,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张爱萍等人主持起草的这份调查报告,在中国核武器研发过程中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之后张爱萍将军再度领命,跑基地、盯制造、搞实验。他善于从全局把握问题,但又不失对细节的关注,经常提前一个月赶到现场,重视每个环节。重新设计的“东风二号”导弹须经17项大型地面试验,才能投入发射试验。1964年6月到7月,他接连3次组织“东风二号”飞行试验,次次成功,就是这样一位国家功臣,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生生被“造反派”关押并打折一条腿,直到1971年“913事件”后才重获自由。
张爱萍被“造反派”关押后,聂荣臻到额济纳20基地主持工作。越来越糟的时局让聂荣臻很忧虑,他试图保护知识分子,并要求严加保卫科研机构的要害部门,甚至曾命令老部下、北京军区卫戍司令傅崇碧直接战士保护被“造反派”批斗的科学家。这显然得罪了“中央文革小组”,不久,北京也出现了批判聂荣臻的大字报。尽管如此他还是向毛泽东、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小组”提交了《关于军事接管和调整改组国防科研机构的报告》,毛泽东批示同意。如果没有对几大机械工业部重点研究院及相关单位的军管,在那样的乱世,中国核武器的研发不知要推到猴年马月!
1966年10月27日9时0分10秒,额济纳20基地,“东风二号”导弹腾空而起,9时9分14秒在罗布泊上空569米高度成功实现核爆,飞行距离894千米,爆炸当量1.2万吨。两个月后,新型中程弹道导弹的首次飞行试验,获得成功。半年后,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再获成功。
至此,中国的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战略威慑力量,获得了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核盾牌。超级大国曾数次对中国发出核讹诈、核威胁,到这一刻,这招不灵了。(本文鸣谢:记录新中国无数重大历史瞬间的著名摄影家孟昭瑞先生,以及孟老之子孟同先生。本文部分史料参照了孟昭瑞所著《中国蘑菇云》一书。)
责任编辑:吴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