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官儿”李友昌

2014-11-18修晓丽

共产党员·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团支部公园职工

修晓丽

先后在公园、园林所、城建局、环卫处工作过的鞍山市立山区环卫处党委书记李友昌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他先后获得“全国环卫系统十大杰出人物”“辽宁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鞍山市劳动模范,连续两届当选市人大代表,2014年,被鞍山市委授予“走群众路线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李友昌笑着说:“我就是个城建老兵——‘垃圾官儿!一辈子离不开这条‘道了!”

“出家”的团支部书记

1980年,李友昌当上了立山区孟泰公园团支部书记。一次,他想组织团员搞活动,可没有经费。计划经济时期,团员每个月交一毛钱的团费,一年都不够搞一次活动的。

公园领导说:单位都没有钱,哪里有经费给你拨?除非你能创收,就给你们团支部提成。领导这句话,让李友昌动心了。他向公园领导立下军令状,带领团员青年搞创收,成功就给团支部提成,不成功自己不要半年工资!

就这样,李友昌带领31名团员青年上山了,他们来到了千山。那时,千山刚刚修复开放,门票才5分钱。全国各地的游人蜂拥而至,仅“无量观”景点每天就有数万名游客。

李友昌看准了这个商机,在山上租了一个简陋的小门市房,批发汽水、面包和卖印有“千山”字样的背心、拐棍、手绢等纪念品,组织部分身体好的青年每天往返两趟爬上“天上天”(千山北沟最高处)景点卖汽水,每瓶可以多卖两毛钱。李友昌还号召女青年回家向妈妈学煮茶叶蛋来卖,千方百计搞创收。

山上太苦了,渐渐地,青年们都以各种理由不去了,最后,就剩李友昌一个人在坚守。为了在租期内把存货卖完,他天天守在山里。白天还好,到了夜晚,山上狂风呼啸,凄厉的响声让他睡不着。有人到单位来找他,一个青工开玩笑地说:“俺们团支书到千山‘出家了。”

就这样,半年过去,李友昌扣除人吃马喂,净获利5万余元。5万元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个什么概念?有一万元就可以当万元户,开现场会了。当又黑又瘦的李友昌把结算后的5万多元交给公园领导的时候,大家惊叹不已。

就这样,孟泰公园团支部闻名全区,第二年,他们被评为优秀团支部并升格为团总支。

修建队来个“新学徒”

李友昌的名字在全区青年口中成了“传奇英雄”。25岁那年,他被区里破格任命为园林所工会主席、副主任,不到两年,又被任命为孟泰公园主任,27岁的他成为立山区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

孟泰公园是立山区最大的自然公园,依山傍水,风景秀美。上任第一年,公园要修建群芳园。群芳园是仿古建筑,很多老公园人心里都没底儿,可李友昌一口应承:我们干,还要干得最好!话说出去了,究竟怎么干,他心里也没有谱。可李友昌就认一个理:只要用心,没有干不成的事。

当时,承建这个工程的是鞍山唯一的仿古建筑队,队长姓关,82岁了,大伙都叫他“老关头”。工程队进驻的当晚,就来了一个干零活儿的学徒,老关头开始不收,那个学徒就软磨硬泡地说:自己不要工钱,就为和老关大爷学点手艺。就这样,这个背着行李住进建筑队工棚的新学徒和工程队的人员一起吃住,一起劳动,大伙都叫他“小李子”。

一天晚上,分管城建工作的立山区副区长马玉芳信步来到公园,想看看工程进度,她突然发现了和工程队的人坐在一起“侃大山”的李友昌,感觉很奇怪,就问他怎么在这里。李友昌马上跑过来悄悄地对马玉芳说:“我在这‘卧底呢,他们都不知道是给我干活儿。这样,我一边学门道,一边监工,可以保证质量和工期。”马玉芳看着灰头土脸的李友昌,深深地感动了。她没有说破李友昌的身份,只是小声叮嘱:注意身体。

就这样,群芳园如期建成了。不久,为了方便居民登山锻炼,区里决定修一条上山的石阶路,因为凉亭山上满是槐花,就取名为“槐香径”。方案一出,区委书记李保安就拍板说:“让李友昌去安排做吧,我们不用多操心了!”大伙有些疑问,李保安就把马玉芳“夜访公园,李友昌卧底”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公园的园林建好了,上山的小路修好了,李友昌又开始琢磨新点子。他想:公园里没有动物,那叫什么公园啊?于是,他千方百计以最小的公园主任身份参加了全国动物调拨会议,到黑龙江、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调拨来丹顶鹤、赤麻鸭、一对大黑熊,还有十几只广西猴,为了节省经费,他和动物一起坐大闷罐回到鞍山。有了这些动物落户,公园活了,来公园的人多了,公园的收入也多了。

环卫“垃圾官儿”

1988年,36岁的李友昌被任命为立山环卫处主任兼党委书记。

立山环卫处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沿革长,遗留问题多,特别是资金紧张,造成拖欠职工补发工资,职工福利、劳保跟不上,群众怨气大,工作热情低,环境卫生工作在全市四城区评比中一直处于老三、老四的位置。

李友昌到任后,“砍了两斧子”“烧了三把火”。

第一“斧子”是合并改革。将原来的9个基层所合并为6个,节省了20多个以工代干岗位。李友昌亲自到“跑、冒、滴、漏”严重的汽车队蹲点,制定“五定一改”考核方案,彻底结束了车队过去“吃大锅饭”的局面。

第二“斧子”是精兵简政。从1998年3月至今,环卫处原有54名干部调整了33名,基层所(队)139名干部调整了96人,对不能坚持一线工作、年龄偏大的职工实行让岗133人,面向全市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环卫队伍年轻化、知识化。

第一把“火”是补发工资。环卫处领导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补发了拖欠职工的工资175万元。修建职工浴池6个、图书馆1个,并拨专款为每个所(队)配置了饮水机、电扇、洗衣机等设备,所容所貌焕然一新。

第二把“火”是兴建职工住宅。李友昌同党委一班人反复研究,如何解决环卫职工最关心、最烦心的住房大事。在他无数次的协调下,2000年10月1日,一座七层住宅楼拔地而起,有96户职工拿到了新居的钥匙,而且是个人产权。职工们欢呼雀跃,高兴万分。

第三把“火”是给临时工买保险。随着时代的发展,立山环卫处的临时工逐渐成为这支队伍的主体。全环卫处有1655名职工,临时工就有1165名,大量繁重的清扫清运任务都靠他们完成。为了让这些临时工解除后顾之忧,李友昌决定拿出10多万元为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这一举动在全国属首创,开创了环卫先河。

三把“火”烧热了群众的心,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环卫处党委在李友昌的带领下,敢为人先,锐意改革,在全市环卫系统率先实现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安装地埋式垃圾清洁柜”等十项举措。

李友昌到立山环卫处工作的当年,立山环卫处就夺得了全市环境卫生评比第一名的奖牌,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蝉联“十五连冠”,如今已成为鞍山市环卫系统的一面旗帜。

侠骨柔肠的男子汉

工作中,李友昌是一个响当当的男子汉,生活中,他又是一个侠骨柔肠的有心人。

在北方,每到冬季大雪纷飞。对环卫人来讲,下雪就意味着没有了休息和睡眠,哪怕是后半夜雪停了,也要全员出动,机械化扫雪。这是李友昌下的死命令,因为他知道老百姓反对使用除雪剂。

“氯盐类”融雪剂虽然便于融雪、除雪,但这样融化后的雪或冰变成液体,给道路两旁的农田、绿化带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身为人大代表的李友昌在热线电话里向全市人民保证:尽量不用除雪剂,加大人工和机器作业的力度,减少损失。

这一句承诺的背后,是以李友昌为首的千名环卫职工夜以继日的辛苦劳作。2004年,一场大雪连下两天,他们就在马路上奋战了两天。那天深夜,李友昌接到爱人电话,他的母亲去世了。正带领环卫工人劳作的李友昌流下了热泪……

和笔者交谈的时候,李友昌小心地拿出一张发黄的老照片。照片是50年前照的,照片上是夫妇两人和6个子女,那个最小的依偎在妈妈腿边的就是李友昌,那年,他才三四岁。

他忘不了老父亲为了养活一家八口人,含辛茹苦,每天凌晨4点就到离家很远的菜市场卖青菜和血豆腐,以此来维持一家人生活的情景,也忘不了哥儿几个没有穿过衬裤、背的书包补丁连补丁的艰辛。

记得有一次,哥哥们犯错误挨了父亲的责打,几个哥哥自觉地褪下裤子,趴在炕沿上,李友昌很好奇,问哥哥为什么,和他最好也最淘气的四哥告诉他:省得把裤子打破了,家里没有布票买布做新裤子,屁股打破了还可以长出新肉来!

困难的家境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执着精神。李友昌牢记父母的教诲:做个好人!他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要留下好口碑,要用一生的努力啊!

看到环卫处人心向上、同心同德的喜人局面,有人问李友昌有什么窍门,他形象地说:见过农村贴的大饼子吧?道理就是:锅热饼才靠,我们对工作、对工人要有热心。

凭着这份热心,立山区环卫处党委凝聚了全处1655名职工的心,出色地完成了立山区565万平方米、297条道路的清扫保洁和55万居民生活垃圾的清运任务。

从一名团干部成长为党委书记、行业带头人,李友昌踏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地执着前行。在他的身后,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集体——立山环卫人。

□本栏编辑/程晓松

猜你喜欢

团支部公园职工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在公园里玩
职工摄影(2)
开车去公园
一见如故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