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教学浅析

2014-11-17马建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巩固感受理解

马建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可以借鉴现代诗歌、散文等文体特点用于文言文赏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此文结合实际教学过程告诉大家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

关键词:感受;理解;触类旁通;巩固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66-01

意蕴深邃、文情并茂的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较远,而选入课本中的文言文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极品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但是,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状态。原因在于多数老师采取“先生”式教学,逐字逐句讲解,让学生记、背、练、听写等方式教学。这样“死水”式课堂,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记得费劲,而效果确不明显,就根本不能让学生体验到古文的精髓,更谈不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一、“导”先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每篇文言文都有其写作背景、文体特点、个人情感等内容,结合这些内容,教师要优先设计好导入环节,好的导入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挖”文章感性点,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切入点。要用历史故事感染、鲜明个性影响、典型事例震撼、优美语句净涤……让学生还未开始学习前就有一种徜徉的冲动。以初中八年级文言文《桃花源记》为例,在大致了解全文后,我通过创设对比模式导入课题。用穷困、破败、历经战乱“故乡”式的村庄与环境优美、屋舍整齐漂亮、生活幸福美满“桃花源”式的村庄对比。根据画面情况,让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逐渐进入“桃源式”生活。这样,“导”就初见成效了,教师再适当点拨,让学生了解到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用这样的情景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步一步诱导学生进入到作者的字里行间,真正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读”为本,感受意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文言文多为字句优美、含义深邃的文章,重在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一是要读准字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如《童趣》的“项为之强”一句中的“强”不读“qiáng”也不读“qiǎng”,应读“jiāng”。二是要读准节奏,我们这里说节奏不是指标点提示或句间、句末停顿,而是指句子太长或需要强调而在句中进行停顿。这种停顿把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读。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而不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能读准文言文中异音字和节奏,文章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三分之一,学生通过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就能读出文言文感情意蕴,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手法、主题思想等就有了初步了解。

三、“解”为主,理解文意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习方法,将“填鸭式”教学灵活地变为“自主式”学习。初中文言文基本属于偏易篇目,成绩稍好的学生都能通过课文注释理解文意。因此,我要求学生不要借助任何工具书,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完成课文翻译工作,并标出难以理解或确实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特点都能提出一些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他同学“帮忙”解决,学生通过提问、讨论、解疑过程,文章的翻译任务基本完成。教师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度、集中度,分别予以点拨疏通,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的翻译,这样的课堂既生动灵活,又不乏味,关键是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为导,触类旁通

学生通过解读,已经对课文有了深入理解,也能把它当成一篇现代文来阅读赏析,教师就要找准这篇课文能激起学生兴奋的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能欣赏到课文言简意丰的美妙,并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如教学《伤仲永》,我们要求学生自由结组利用课下时间排演课本剧。终于正式“演出”了,学生们的表现令人非常满意。每一组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出现了很多亮点,给老师带来很多的惊喜。举例说吧,原文对仲永父亲短视贪利的形象并没有具体、细致的描写,给阅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许多“父亲”的形象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像“仲永父亲”看到钱时努力睁大、再睁大双眼的夸张神态,像“他”炫耀儿子时摇头晃脑的滑稽动作,像“他”只认钱,即使是自己的姐姐来求诗也因没交钱,坚决地不让仲永写,像仲永也想跟其他孩子一样去读书学习时,“父亲”的一句“你傻了?现在的钱多好赚呢!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等等。事实证明,学生的体验表演绝对胜于讲课练习的效果。总之,课堂充满多变的互动形式,可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服务。“教”重在结合课文特点找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识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练”为辅,巩固成果

文言文很多知识需要积累,说穿了就是要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把有关的字词归类,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感性认识理性化, 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当的阅读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以巩固,适当进行课外文言的阅读,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就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汲取传统教学精华又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文言,欣赏文言,并从中汲取行文写作的、思辨哲理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营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巩固感受理解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初中英语词汇复习与巩固的几种方法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基于新课标, 打造灵动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