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处理教材进行有效教学
2014-11-17叶超毅
叶超毅
摘 要:教材只是一个媒介,只是教师教学时的参照物和启示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载体。教师在教学时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和重新组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教材的选择;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55-02
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所有学科都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只是一个媒介,只是教师教学时的参照物和启示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载体。教学时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和重新组合,较好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数学课堂更有效,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数学教材,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关注学生的探究与接受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利用新理念,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性学习,突出对问题的探究,近年来,探究式教学很流行,但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的探究,而忽略了接受性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于探究教学。在教学时只有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教材内容适宜让学生探究的,就让学生探究,教材内容适宜教师讲授的,就让学生听教师,也可以教师讲授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只有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平衡互补、相辅相成,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正确地补充、舍弃教材
教材选择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既要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规律,又要照顾知识体系和完整性。由于学生、教师、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同一节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会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便在情理之中。教师教学时既应认真研究教材的教学价值,不要什么都讲,不轻易地取舍,又不能迷信教科书,要大胆地创新,要灵活地处理好教材,力求让新知识的呈现自然,新概念要力求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中掌握牢固。
新教材为了体现循序渐进的编写理念,把知识分散于不同的年级讲授,这样的编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忘记前面的相关知识,知识点比较零碎,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数学推理证明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学生一开始就接受规范的证明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严格规范的证明方法适用于代数内容和几何内容。将推理证明的教学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初一年开始,在教学中就逐步教学生使用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论证的过程,让学生慢慢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已的思考过程,尽量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黙化的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此外,新教材的习题搭配的合理性值得我们探讨。一般来说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等多种层次,以设计课题学习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但新教材的例题讲解过于简单,练习题较少,习题类型单一,课后习题太少。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习题,可以以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改编,把结论适当的延伸,要注意增加的内容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应片面地追求解题的难度和速度。
在进行平行四形的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把书本中的例题2进行改编: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C,DE=5,EC=3,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本题是把书本的例题2进行改装,结合本节课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以及以前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等知识进行解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并及时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并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书写,最后请一位写得较好的同学上台书写。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书写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但我觉得教学时让学生充地思考,在讲解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本节知识与前面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等知识相联系,强调数学的说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对教材进行分散与整合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代数、几何的分科,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板块,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编排,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综合不断深化。但有些知识在结构上表现为松散和跳跃,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在处理教材时应注意对教材的分散与整合,才能不使知识变得支离破碎,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中,列方程是重点,为了凸显方程的作用,教材把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作为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把解决问题分散于全章。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也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即先列方程,再去学习如何解方程。这样不仅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散了,而且也把实际问题的各类问题情境分散了,而且有种“不会走,先学跑”的感觉。所以我在教学这一章时,打破了教材次序,按方程定义—解方程—列方程的顺序进行,即先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再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然后再去应用它,这就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章中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分散在三节中,只在全章的后面安排了实践与探索的内容,讨论了几个问题,这种安排,学生不容易找出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遇到实际问题时解题思路不清晰。所以在教学方程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我是按实际情景分类,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利率问题、方案设计等问题等等,引导学生探索每类问题的共性,探究出其内在规律,建构模型。当学生遇到不同的实际问题时,脑海中就会显现出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解决起来得心应手,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在教学中如能做好以上的几点,那么我们的数学教材处理便会有所依托。教材处理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方法因人而异,艺术有自身的规律,不敢越雷池半步,或者跳不出教材的束缚,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地处理好教材,才能让新知识的出现自然,让新概念在已有知识的迁移中掌握牢固,让学生体验亲自动手自主探究问题,才能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