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学习实施策略

2014-11-17张兰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注重冲突实践

张兰

摘 要: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的确,小学数学教学的今天,体验学习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体验学习,是时下教坛中讨论的热门话题。运用体验学习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数学课堂变得更美丽。

关键词:注重;冲突;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89-01

笔者试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对体验学习实施策略做一些浅析,以飨读者。

一、注重创造教学情境

体验的对象不同于认知的对象,不是单纯的客体,而是体验主体对于自己参与的某一过程或身临的某一情境所建构的意义和联系。因而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自主融入学习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多比较枯燥单调,缺少对学生现实生活情境的描述。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或丰富的语言、生动的体态,或图片实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体验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渴望与教师对话,渴望与同学探究。例如:笔者在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一课时,课前给学生准备了雕塑泥、灯泡、石块等一些不规则物体。新课中对于计算雕塑泥的体积时,我先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怎么计算,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受制泥巴小汽车的启发,很快把它摔成长方体和立方体,并算出了体积……当然,在设置情境时的几个要点是:⑴要向学生提供一个能合适地进行体验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模仿的,但必须有足够吸引力和知识性,让学生感兴趣;⑵注意消除环境中的不相关因素,从而使学生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体验和探索上;⑶当学生有了较充分的体验之后,要及时地引导他们把感受表达出来,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感受展开讨论,开阔思路。

二、激发认知冲突场景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制造出一些和学生的一般认知有冲突的学习场景,也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兴味盎然地研究探索。如笔者在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一课上,当学生沉静在自己能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喜悦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不规则物体是否要完全浸末于水中?当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不需要时,我让学生再次动手实验。而实验的结果却和他们的猜测相反。这样,当学生原有的认知和实际产生冲突时,学生渴望体验的兴趣空前高涨。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资源分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教师的任务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和学生一起探索,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支配时间,不断地肯定激励,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促成宽松随意的氛围的形成,从而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情趣,自主地去探索体验。

三、提供实践操作时空

体验应建立在参与活动的基础上,以活动为途径,以活动为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如观察、操作、游戏、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概念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信息发布擂台赛”,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寻找有关角的信息,然后进行信息发布,发布信息的小组要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习后,学生发布了很多的信息,得出了角的概念、角的画法、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符号等,在学生的相互提问中,学生对以上知识点有了深刻地理解。

最后,有同学提出了另一条信息:角有大有小。他的信息提出后,立刻就有几个小组对他提出了质疑: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样判断角的大小?……这些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吗?现在学生自己已经提出了问题,我就先让学生进行猜测: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将学生的几种猜测结果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活动角、三角板、两个大小相同但边的长度不等的角进行小组研究,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测。

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经过学生的操作与验证,得出了以下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知识的探究发现,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实践研究意识、探究发现意识、信息处理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由于被动接受而带来的负担,更为学生这一生命主体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引导理性思维

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直观体验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其区分只是相对的。教学中强调“生活体验”、“生活关系”、“情境建构”,并非不重视科学的理性思维。从表面上看,体验似乎瞬间完成的。而实际上,人的体验过程蕴含着多种思维的冲突、修正和重建。也就是说,主体经过苦苦的思索和反复的琢磨,才获得真切的感受并“豁然开朗”。强调反思感悟是学习的基本规律,所以课堂上教师不能以知识代言人、占有者的身份,按备课时设定的目标在学生未曾达到的学习基础上去实施教与学,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地感悟的时空。如:在数学课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大胆地猜测,积极地、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学生禀赋各异,摆脱了条条学习目标、个个标准答案的束缚,在自如的状态下他们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就会产生许多不乏生命灵性的独到见解,一千个学生会发现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种课程理想的实现有时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通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理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总是难如人愿,让我们“在有缺陷的现实中追求发展的完善”,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数学实践活动,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生活体验,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感悟数学、欣赏数学、积淀数感、运用数学,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心灵深处体验到数学学习本身的乐趣,享受到数学活动带来的震撼和愉悦。

体验着是快乐的——体验学习让学生“享受学习”!

体验着是快乐的——体验学习让教师“享受教学”!

体验着是快乐的——体验学习让课堂因此而流光异彩!

猜你喜欢

注重冲突实践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
发现新课改下音乐课的五个“注重”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