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影响

2014-11-17曾永珍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维新派洋务派洋务运动

曾永珍

摘 要:长期以来,谈起洋务运动,都把甲午战争的失败等同洋务运动的失败。笔者认为,纵观洋务运动兴办过程,不断有其成功也有失败,但成功是主流,尤其是在推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本文就对此具体阐释。

关键词:洋务运动;洋务派;维新派;顽固派;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68-01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签订大量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又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面对如此深厚的内忧外患,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开始放眼欧美,发起一场以“自强”、 “求富”、“安内”、“御外”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其内容包括编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兴办近代工矿交通电讯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多年来,史学界谈起洋务运动,总是习惯地说它“失败”,或者说是“破产”、“彻底破产”等等。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在甲午战争中被打得打败,这就成为洋务运动失败或者彻底失败的标志。事实上,洋务运动从发起到结束,虽然存在诸多弊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还带有反动性的一面,但是成功之处、应该肯定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从全局来看,甚至可以说成功多于失败。本文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影响,来阐述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

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大体相当,但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并且一直处于萌芽状态。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当时政府一直以来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施打压。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洪仁玕。洪仁玕在1859年冬写出的《资政新篇》中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可惜这一方案来不及实施就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而流产。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洋务派在筹办军事工业的进程中,由于耗资巨大,有亏无盈,日益感到经费不济。近代中国洋务派理论家,第一位驻外国公使郭嵩焘主张办矿务、修铁路、兴电讯等,寓“求强”于“求富”之中,认为“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2)。于是洋务派又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着手筹办民用性厂矿企业,这些企业包括采矿、冶炼、交通运输及纺织业等。从7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先后创办了20多个民用企业。其中较重要的有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天津开平煤矿 (李鸿章)、湖北汉阳铁厂(张之洞)、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民用企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招集商股作为资本,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主要作为商品销售于市场,以牟取利润。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据统计,1894年以前在近代军事、民用企业中约有工人3.6万人,这一数字已多于外国在华企业中的工人数,也高于在私人经营的近代企业中的工人数。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近代产业工人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

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对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极大作用。如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4)。甲午战争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在中国内地从事工艺制造”的规定,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特权,竞相向中国输出资本,在中国开办工矿企业,投资重点放在铁路、矿务、银行等行业,以便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侵占中国的利权。因为这些行业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要害部门,列强重点投资这些部门,既是其资本输出的需要,也是帝国主义全面控制殖民地经济的需要。在中国方面,虽因甲午战争失败而宣告洋务运动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资本主义经济却是进一步发展了,它对原料、燃料的需求量门益增加,开发速度加快和开发量加大,商品量及其运输量很自然地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这就促使铁路加速筹建。为建造汉阳铁厂,就必然大力扩充其规模,改善其经营,与之相连的煤铁矿业也相应发展。于是甲午战后在修建铁路之外大力经营矿务,是在经济规律支配下必然出现的新的经济形势,在国民经济中起枢纽作用的银行也应运而生。洋务运动后期,与其同时存在于历史舞台的维新运动也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遭到顽固派出的镇压而过早退出历史舞台,发展资本主义也成了一句空话。洋务运动从发起到结束前后40多年,取得的成果是明显的,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对构建中国近代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洋务运动结束后,中国工业在此后的时期,虽然也遇到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当时中国连年内战,中国工业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解放后,这些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大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不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

[2] 丁永刚等《郭嵩焘的洋务思想》.

[3] 高连奎《中国大形势》第二章.

[4] 刘冠星《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猜你喜欢

维新派洋务派洋务运动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试论维新派早期的日本观
陈炽职业教育思想探析
科学技术视域下中国近代化建设探析——以洋务运动为例
洋务派对民用工业与强兵御侮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