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概述
2014-11-17阎朝兵
阎朝兵
摘 要: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中,但研究发现,我们在经历多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后,高校体育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且严重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本文对目前一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从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于结合自身的研究都提出了诸多对策,几乎每一种对策都是以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的,但是我们总结发现,很多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并非单独孤立存在的,很多问题是相互关联的,甚至呈现因果关系,这也就是说我们很多对策是需要概述和总结归纳的,本文就一些主流思想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
1 以终身体育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体育教育的改革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现代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全面促进他们的发展,强调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体育的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传授体育基本技能,只要求学生跑得快、跳得远等,已经超越唯生物体育观,向着三维体育观的方向发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主体需要和社会需要,将人文价值和体育价值相互结合,突出时代的特点,向着多样性、主体性、娱乐性、健身性、竞技性、人文性等方面发展,设定和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深入了解某项运动技能,并获得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使其毕业之后依旧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魄,终身受益。
2 采用最佳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校体育教学已经经历多次改革,提出了很多的教学模式,如体育健身教学模式、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等。不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定位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学”提供服务。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进行指导,做到以学定教。此外,在教学的过程要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欢快、幽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在设置学习内容时,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观看一些经典体育赛事的视频,或者是一些体育动作的录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使每个学生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获得成功体验。
3 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由单一向全面化发展
体育教学改变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注重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体育教学的深层次内容。体育教学既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又要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品质。在体育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团体项目,让他们领会到合作和团结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种合作精神符合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在比赛中,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让他们体会到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学会坚持和拼搏。另外,在体育教学中,还要灌输学生最新的体育思想和体育知识,与时俱进。
4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完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
体育教师和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是开展体育教学的保证。所以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和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首先,要严把录用关,录用一批复合型的体育教学高素质人才,教学能力强、体育运动技能高、体育科研能力突出。然后,尽可能多的给体育教师提供培训和再深造的机会,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眼界,定期开展体育研讨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另外,学校还要加大经费投入,购买新型的体育器材和设备,完善体育教学场地,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5 重实质、轻形式,秉承严谨、系统的精神推行体育课程改革
改变体育改革方式,基础教师和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改革同时进行,避免各自为政的“切块”模式,使其具有系统性,不同的教育阶段设定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小学、中学、大学的体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进行总体规划、全局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整合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及内容等,以免学生在上学过程中对体育课产生厌倦的心理。具体来说,就是小学阶段侧重体育游戏,在娱乐中开展体育教学,中学阶段侧重体育技能教学,大学阶段侧重体育知识的传承与整合。从整体上真正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虽然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加快推进教学改革,实现体育教学的系统性改革。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使体育教学的改革道路符合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的身体素质良好,心理健全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服务,并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勇.试论实践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目标途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2]田井泉.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策略探析[J].华章,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