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014-11-17李淑凡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指导方法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李淑凡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了探索,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79-0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关于阅读和写作关系的名句,道出了“多读”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家长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也能响应老师的号召,在课余时间鼓励孩子“多读”。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一些家长对孩子阅读的书目限制过死,不大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阅读取向。比如,有的家长强调孩子多读“优秀作文选”,认为这种读能学习、借鉴写作的方法,积累新词佳句;有的家长则强调多读文学方面的名著,认为可以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有一次我们组织了一个关于家庭藏书和家长购书意向的调查也显示,家庭藏书以作文指导类或文学作品类为主;而买什么的书往往没有自己的意见,大多是根据孩子的要求。因此对孩子们和家长们课外阅读的指导就非常重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每期一本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著作

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诵读中华经典,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十分有利于学生成语、格言警句以及精美句段的积累的。例如在《论语》中就有许多句子可简缩为成语,演化成格言警句的——“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等。熟读成诵精美语词和积累一定的文史典故后,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正所谓 “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 在说写时便能信手引用或化用, 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隽秀和富于情理和哲理。概言之,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切实地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我们在一年级的上学期推荐的是《弟子规》,这是一部规范青少年和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五年级的上学期推荐的是《论语》这部书。为什么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在中国,犹如《圣经》在西方,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如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的人生观,“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世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和教学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方式等,是那么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二、每周一次阅读交流课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情感体验,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在展示过程中交流阅读经验,享受阅读的乐趣。围绕课外阅读来组织活动,是反馈阅读效果,激发进一步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展览会。把学生阅读笔记如摘抄的好词佳句、读后感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既是展示,也是一次检查。在展览中,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总结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水平。评选出“阅读能手”、“阅读标兵”等,通过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同时又要注重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是表演展示。以表演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更能激发学生读书欲望和创造激情。表演的形式有“课本剧”、“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通过这种形式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课本剧的编演,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示。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每个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水平。

三是办报著书,编课外阅读小报。要求学生定期办一份手抄报。内容主要是自己在阅读过程的摘抄的精彩片段、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学生相互阅读的基础上再展开评比,让学生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读的书多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书”。把自己的优秀作文分类整理成册,再配上插图,一本本精美的“著作”就这样“出版”了。学生捧着自己人生的第一本书,别提有多兴奋了。由读书到写书,增进了学生对书的情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每课有2-3篇推荐阅读内容

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把内容、题材、主题等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进行比较阅读,用课内带动课外的方法,扩充课堂教学容量,同时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如六年级有一篇课文《夏》,我们在学习这一课课文时候又选取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推荐给学生们,学生在鉴赏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了阅读能力。其实,课文中同题材、同类别的作品有很多,在教学时可以以点带面,鼓励学生进行专题摘抄、探究。

四、每天一首古诗或现代诗的诵读

课前诵读。在语文课的课前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方式有背诵古诗词,朗读精彩片断等等。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耐心。开展课前诵读,既是给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也是对课外阅读的督促。每天的诗文诵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以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方式。每期推荐的古诗文较多,集中在几天内或一两周内学习,学生要理解、背诵、默写、巩固等,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一两天一首,化整为零,不集中突击,让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读读背背,在诵读中一步步理解,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越背劲头越大,越背越觉得学习古诗词的情趣,避免了学生的厌学心理的产生。只要学生喜欢朗诵,那些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之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体悟出了。

二是以兴趣做引导的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强大的内驱力。古诗词浩如烟海,理解其语句、结构等更是有一定的难度。要把握诗的丰富内涵,感受诗的瑰丽语言,培养对古诗的阅读兴趣,一定要多读。机械地读不行,敷衍地读不行,必须有学习古典诗词的情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朗诵情趣呢?每天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日读成趣,每天与古诗见一面,读一读、背一背、品一品、议一议。“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定会收到令人惊喜的的学习效果。

三是以由易到难、逐步理解的方式。每学期第一节课,我都是选择学生容易记背、琅琅上口的一首,让学生觉得背诵古诗并不难。接着选取比较容易的一首,这样有易而难,循序渐进,每天自读自悟,教师及时检查,反馈和补救。学生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诗歌鉴赏力。

四是以复习巩固,学以致用的方式。背会了并不就是万事大吉了,还必须及时巩固。有些学生平时的背诵过关了,可是在考试时,默写填空却经常丢分,原因是出现了错别字。写作引用时,也常常出现字词写错写别的现象。这说明他们掌握得还不扎实,需要扫清生僻字。背诵一段时间后,要有计划地复习,重复朗诵。再有,抄写能够加深学生对字形的掌握,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式。所以我提倡学生在完成背诵时,或者当注意力无法集中时,要结合抄写进行背诵。在复习迎考的时间里,要督导学生默写并认真检查。这样能有效巩固已经背诵了的古诗词内容,加深了记忆。

猜你喜欢

指导方法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