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4-11-17余廷碧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成长课程教育

余廷碧

摘 要:学校教育要不断地探索教育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地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路上前行。石阡民族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发展,校本课程融入民族文化,构建家校合力育人机制,多方巩固教育效果,为服务学生成长、办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断探索着。

关键词:成长;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59-01

石阡民族中学具有将近60年的发展历史,植根于当地的民族文化,以“质量与特色”创品牌,成功升级为地级示范性高中。教育是广大人民最热切的期盼,也是影响着整个民族素质、事关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民生之举。教育是体现“为人民服务”、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只有最大程度地植根于人民的需求并满足人民的需要,才能给称得上是真正的有价值、有效益的教育。石阡民族中学正是不断地探索教育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地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路上前行。

一、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发展

1、以人为本,重视生命体验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生命、有感悟的个体,人的生命是在教育和学习中不断萌芽、成长的。教师职业是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师尊重、关爱、拓展生命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石阡民族中学,我们的课程开发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言行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力难以磨灭,教师要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实践为手段,通过师生共同感知生命,体验生命历程,提升生命质量,体验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成功与乐趣,

2、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新课程最注重的就是“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样就充分的展现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石阡民族中学一方面创新教育形式,力求学以致用。注重服务于学生实际生活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宏观方面讲,是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超越现实的生活,并且对现有的生存状态进行改变,提升生活质量。

二、校本课程融入民族文化

在1999年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确立起基础教育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可以说,校本课程是人本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大大拓展了课程的载体、教师参与课程制定与实施的权利,教师在学科课程、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的开发中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校的现实和特色出发的体现,尤其是要注重融入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参与性,满足有学校特色的、教材无法满足的那部分需要中主要的或比较突出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题就是服务于学生成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重视以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设计的全新课程领域。比如既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有很具有民间趣味的踩高跷、木偶戏、斗鸡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正式纳入校运会比赛项目,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石阡民族中学课程,也因而多次荣获各级各类体育先进单位、德育研究先进实验学校等荣誉。

三、构建家校合力育人机制,多方巩固教育效果

石阡民族中学是一所城镇地区的学校,相比较于城市的学校而言,不少学生来自农村或者城郊,学生思想淳朴、朴素,生活经历相对简单,对生活积极热情,乐于尝试,爱好动手活动;有自己的玩伴,他们经常是有自己的玩法。农村学生对于家庭生活方面的事情确实比城市孩子要知道的多,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较多,帮助家人做家务、承担少量农活的学生不在少数。城镇地区家长虽然也重视教育但是受限于教育知识匮乏以及观念的落后,对学生的教育有时候起到的是“反作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学生的教育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对学生的影响各有侧重。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其成长,什么样的教育便塑造出什么样的学生。“家”“校”合力育人需要学校主动接纳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过程里来,家长也要提高参与学校事务的意识和能力。石阡民族中学近年来一直坚持学校每年组织向全市中学及全校家长教学公开周活动,让家长感受学校育人氛围,近距离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促进了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同时,作为教师要坚持每学期的家访活动,亲自走进学生家庭、与学生及家长在日常生活情境下进行交流,拉近师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获得家庭对学校教育更多的支持;学校教育要主动搭建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桥梁,掌握家庭教育中学生在个性、情感、作业、习惯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同时也向家庭传递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家庭教育要成为学生成长的“驱动器”与“补给站”,鼓励学生努力拼搏,激励学生勇敢去承担一些事务和力所能及的任务,并且在家庭里进行合理安排,帮助学生继续维持在学校里习得的良好习惯与取得的个性成长,帮助学生纠正不良思想、习惯与错误的行为方式,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之外也轻松接受好的生活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建忠,周延丽,刘松年. 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再思考[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03):52-54.

[2] 李立功,孙冬. 新时期服务学生成长新思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61-62.

[3] 杨宏杰. 要人民满意更要适合学生[J].中国西部,2012(36):48-49.

猜你喜欢

成长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