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和谐课堂情境 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2014-11-17严军强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海尔应用题创设

严军强

摘 要: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关键词: 和谐课堂;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8-01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设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一、创设和谐课堂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现实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2、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数学游戏、找朋友等,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3、动态性原则。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所教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条件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等使情境动态化。

二、创设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课堂情境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如何呈现学习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重点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一谈。

1、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有关“6”的加减法时,我要6个同学上台模拟买车票的生活场景,选取的6个学生有不同特征,性别上有男有女,穿戴上有戴帽子的,有戴眼镜的,有戴红领巾的。这样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台下的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买几张票?”、“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戴眼镜的同学有几个?”等好几个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1)、生活情境的呈现有多种形式:A、直接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如:学校、教室;B、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如:模拟登长城、模拟赛车游戏;c、通过游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做游戏,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如:猜数、过河;D、讲童话故事,对童话故事的热爱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通过讲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E、通过操作活动,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操作活动,是使学生身处情境之中,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去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选取合适的呈现形式。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原则,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和谐的统一。具体来说有以下二种选取方法:A、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如:游戏、演示、多媒体等。B、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因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有些生活情境不好表现出来,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如:把教材中的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构建层递式的情境系统

在教学活动中,实际上不只创建一个情境,而是教师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这多种情境,应该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情境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进行无缝链接,使创建的倩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给学生一种整体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情境结构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物(或拟人)式。即用一个或者两个人物贯穿始终,把几个情境串起来。如:在教学除法应用题时,另有一教师用海尔兄弟作为主要人物串连情境。首先利用海尔兄弟遇到分鱼的难题请同学们帮忙为由引出应用题:“(1)、18条金鱼平均放在6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2)、18条金鱼每个鱼缸放3条,要用几个鱼缸?”进行教学。

接着问:海尔兄弟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引出“24个同学做小旗,怎样平均分?”的题目组织学生学习。然后和海尔兄弟一起唱歌,最后判断海尔兄弟做的题目对不对。这样通过帮助海尔兄弟解难题的情境串连几个题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挑战意识。

2、镶嵌式。即大情境套小情境。如,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在教学除法应用题时,教师用她美丽的新家作为大情境,家里面的鲜花和金鱼缸构成小情境,用来引出两个应用题。这样,使两道枯燥的应用题变成了计算生活中的鲜花和金鱼缸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数学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它是教师在数学教学组织过程中的一道道风味小吃。教者若能注意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情境,能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它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灵性飞扬的磁场,学生身心获得和谐充分地发展。

猜你喜欢

海尔应用题创设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海尔卡奥斯:时代面前,当仁不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海尔变革
海尔:世界新标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