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4-11-17喻昌信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喻昌信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随着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掌握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反过来又会促进语言文字的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为基础,以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生基本素质和完整意义上的发展为根本。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52-0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既要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的,又要努力实现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它是在对教师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的过程中去发掘德育的切入点,紧密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因此,要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只有建立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研究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分析文本的思想教育点,洞悉学生,着眼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适时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有机统一。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主张“德育为先”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资源优势,抓住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契机,实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

一、坚持文以载道,做到适时渗透

“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尽管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感情,然而,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成功地渗透德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有机结合,文以载道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文本,归纳总结以及拓展延伸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阅读和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要让学生感受课文写作的背景,体会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从而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珍贵的历史文物,有一种自豪感。同时,知道清政府的衰弱导致“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爱国之志。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技能,还能在语文文本的字里行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机械刻板的、冷漠无情的、数十年僵化落后的教学方法仍屡见不鲜。在这种课堂上,那些经过历史的过滤和多少专家学者精排细选的课文,不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洋溢着生命活力和倾注着作家情感的产儿,而是机械地拼合成文字,堆砌组装的僵尸。在这里,一篇经典的作品,其完整连贯的段落,变成了破碎肢解的词句;跳动的艺术形象,变成了静态的模具标本。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深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就是一方方的情感天地,我通过丰富的教学图文资料,富有情感的教学设计,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懂得明辨是非,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历史、爱生活和客观看待问题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三、深挖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潜在的,思想教育是分布在每个专题、每个章节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文字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教材,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分析写作背景、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和祖国言语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欣赏那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昔日圆明园的壮美,激起学生对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等方面的理解和深入的体会,让后再具体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教材,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当然,应当注意实事求是的深挖,没有的不能牵强体会,那只能是画蛇添足。更不能凭空捏造,必须遵循历史文献和可考的历史依据。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条有效的途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历史资料的收集、办班级手抄报、课文精彩段落朗诵比赛、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又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的情感。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精彩段落的朗诵、讲圆明园的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历史故事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寓德育于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已是教师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神圣职责。我们语文教师应首当铭记使命,要提高认识,自觉地在教学中改革单纯的讲授知识、技能技法,注重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真正地完成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的任务,才是真正的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