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2014-11-17石鹏娟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美术思维老师

石鹏娟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形式,本文分类概括了美术课堂“提问”的四个特性,采用了论证和例证的手法,通过平日里采集的一些听课记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旨在通过归纳总结,能为美术教学中教师提问这一环节做一些引导。

关键词:美术教学;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9-01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多,仔细想来,若把这部分时间抽离,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形式似乎是以师生的问答形式为主。课堂中的问与答正是教师引领学生产生疑问,进而积极思考、寻求答案,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似乎老师经常有这样的抱怨:“今天学生太不配合了”,这显然是在学生的身上找原因,使学生处于教学过程中的支配地位,这自然与“双主共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理念相左。这其中也许从在学生知识结构差异的原因,但作为教师更多的也要思考教学设计中提问的有效性。

一、问题的目的性

在教学设计中,提问问题的目的有很多种,有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知识的基础,有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不论哪种,我们在问题设计时要目标明确,才能使问题有效。很多老师都会提出一些较为笼统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陷入迷茫,不知从何思考。例如教师问:你感觉这幅画画的如何?你们看到了什么?似乎学生从哪个角度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也使学生不知道老师想要问什么?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会是老师真正想问的。课堂的提问是在一问一答之间传授知识,因此问题的设计首先要目的明确,要让问题指向美术学科,以及本节课的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问题的准确性

课堂提问中,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但是问题表述不明确,或是表述不恰当,往往学生的回答就会偏离问题,从而产生许多的无效话题,浪费课堂时间。在学生作业时,有时因为有些颜色和构图的运用不是太过理想,甚至有些教师运用非常绝对的口吻来告诉学生“不能用这种颜色画”“不能用那种构图表现”, 作为学生其实心里是不明白原因,有些学生甚至执拗的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因为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的表述体现了教师思维的逻辑性,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许多美术教师是专业的艺术院校毕业,显然手头功夫优于语言表达,但是锻炼自己精准的专业性表达有助于整节课的连贯和通畅,这也是一个教师走向优秀的必修课程。

三、问题的时效性

在很多的公开课上,我们会发现,教师刚刚抛出问题,即刻叫学生回答,若学生回答不到位,有的教师甚至会自问自答。为了自己的教学过程的顺利,还有的教师一节课反复叫一位同学来回答问题,显然这位同学是班上学习较好的,那么,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会值得怀疑。其实,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他们几秒的思考和总结,这样才才可以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洞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扑捉教学的契机,从而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某一节课发生的一幕:

一位小学教师在讲授《画自己》一课时问学生:“你们在哪里能看到自己的脸?”小朋友们立刻举起小手,反映异常热烈:在“镜子里”“在玻璃里”“在水里”……此刻叫到的一个小男孩,他立马站起来,可是他突然愣在那里,大眼睛忽闪了好一会儿,就是说不上来。老师没有让他坐下,而是鼓励他说:“一时间想不起来了吧,没关系再好好想想。”在老师耐心的等待中,他终于想起了自己的答案:“在别人的眼珠子里”。

老师的等待换来了一个多么令人心动的回答。要做有心的老师,在细心观察学生反映的同时也能看出提问的效果。

四、问题的延续性

课堂的精彩和难以掌控之处就在于很多现象都不在教师自己的预设和掌控之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偏离主题。那么很多教师都会选择直接作答顺利进入下个环节,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采用追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展开群追不舍的发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美术课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那么同样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来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

总之,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们不仅要有过硬的手上功夫,而且还要把口头表达提升,提炼自己提问和应答的能力,关于提问,我们还需要多维度的进行思考,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多一些反思,让我们的提问更有效,同时也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生动而真实。

猜你喜欢

美术思维老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