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刘黑七的“善小”
2014-11-17吴永强
吴永强
贫穷恶之花:
巨匪的生存土壤
2011年秋天,我去沂蒙山区各个县转悠,遍寻土匪的痕迹。有一天到了刘黑七的老家——平邑县南锅泉村。即使在风景秀丽的山区,也很少有如此优美的村庄。两爿低矮的山峪,中间一条清澈的小河,村子沿河而建。河水皆为泉水,当地有名的泉眼很多,锅泉、百鸟泉、黑虎泉、牛鼻子泉、冒失鬼泉、龟汪子泉……汇集成粗壮的溪流,沿山势顺流而下,形成一个个小瀑布——倒不比济南的名泉差多少。河上伴有石桥,人与牛羊行于其上,鸭鹅游于其下,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后来在村里采访,按照老者的说法,这里依旧保持了原来的样貌,“这地方缺水,但水质好,喝的水是泉水,用铁壶烧三年没有水垢”,但和过去类似,外出谋生的人依旧很多,“山区的地费工,外出打工的不少”。只是现在外出,已不是做土匪。
当年,刘黑七好似随时都能纠集一帮匪众,多时数万人。当地有人称:“只要他不死,就有队伍,号召力够强的。”
在后来的采访手记中我写道:
山区的土匪唤作光棍,刘黑七是光棍中的光棍。刚到村口就被一壮汉拦住,问是不是来找刘黑七?我说是,难道你是他的喽啰?壮汉嘿嘿一笑,说俺乃是刘司令喽啰的孙子,刘司令可不像外人说得那么坏,你得好好宣传一下。说完,不等我回话,骑上摩托车,绝尘而去。
路旁野地里,照例三五个农人在操劳着,有的拿一把小头,一手抓住玉米秆,一手使劲刨下去,梆梆作响。就想,如果后退90年,这些骑三轮车逡巡于山野间的汉子,这些忙碌于农田里的老者,有多少会挣扎在一口饭食的龃龉里?要么揭竿而起,做光棍,抢粮抢女人;要么规规矩矩,静等光棍来抢……
在南锅泉村,我还见到了刘春新。推算起来,他今年应该100岁了,不知近况如何?2011年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因跌伤躺在一间破屋的床上——严格来说应该是一堆破棉絮里。他曾经是刘黑七的贴身勤务员。
年轻时刘春新在村里帮人盖房子,家里穷,后来跟着刘黑七。刘春新说,“混得没得吃了,哪有不跟着他干的?”1943年,刘黑七53岁,窜回老巢费县柱子山。八路军老三团、老五团对柱子山发起攻击,刘黑七被击毙。“到处乱打枪,死了十几个人,人多,谁摊上谁死。我什么都不顾了,拼命往外跑。”
刘春新比刘黑七幸运,逃脱后,他回到家乡,40多岁成家,育有一个儿子。从此之后再未外出。近年来,经常有外地人来到锅泉村,看到刘春新生活贫困,临走时留下些钱物。说到伤心处,刘春新眼角有些湿润:“那个年代这里穷,司令开始就是带着大家活命,没想到弄成后来的样子。”
当土匪前是赤贫,“卸甲归田”后,他依然与贫困打了一辈子交道。
大恶人的小善良
打开百度平邑吧,刘黑七一直是个热议的话题。争论的主题往往是,他到底是大恶,还是大恶中有那么一丁点的善?
刘黑七是早已盖棺论定的大恶人,民国时期山东巨匪,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但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去挖掘刘黑七内心深处的丁点儿善念,也能找出一些。
比如,他极为孝顺,初做土匪,就把抢来的东西献给父母。但是父亲刘湘云因为常年挨饿,冷不丁一顿暴饮暴食,撑死了。他对母亲王大脚极尽孝道,常将母言当“圣旨”。1928年7月,刘黑七第三次大劫费县城,把王大脚接来,强令全城人出门迎接。刘黑七亲临轿前以示孝敬,见其母的大脚露在轿外,忙拉轿帘遮盖。王大脚掀帘下轿,当众斥骂黑七:“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脚大给你丢人啦!实话告诉你,你能当上师长,就是我这双大脚带给你的福气!”刘黑七当众给母叩头作揖,喏喏认错。
村里一位老者告诉我,当年有些被黑七部所绑“肉票”的亲属,求到王大脚门下,她常令黑七放人。“就这样他娘保了不少人,很善良的一个人”。刘黑七死后,王大脚躲了起来。1948年,人们从山旮旯里搜出王大脚,乱棍将其打死。
1942年,刘黑七给母亲过生日,光外村送来的猪羊就有2000多头,糕点3万多斤,大摆寿酒10天。当时,刘黑七接受改编进行抗日,当地人对他竖起的抗日旗帜表示欢迎,积极给刘部送粮送衣。
当地有老人说,刘黑七非常注意植树造林,老百姓有树苗都到他那里去卖。据说因刘当年在锅泉植树造林好,解放后林业局成立了锅泉林场。
刘黑七以屠村臭名昭著,但与他相熟的村子安然无恙,南锅泉村人甚至成为他的堡垒。有人在网上发言称:“他和我们村夏家有亲威,所以对我们村倒是没带来什么危害,而邻村黄草坡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黄草坡有个冯贵堂,从小两人就是死对头,后来冯贵堂在八路那边,负责清剿刘部,所以刘就派人三烧黄草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