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客文学后现代表征及其现实意义

2014-11-17吴英文

山花 2014年16期
关键词:博客文学创作

吴英文

微博客文学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下衍生的新媒体文学,具有深度削平、中心零散、直观感性等创作和消费方式,还具有快捷传播、即兴生成和即时审美等特点。因此微博客文学创作呈现出文本碎片化、意义平面化、中心零散化等特性。同时,微博客多终端、多媒体、开放式的媒体传播,使得微博客文学总是在不断变化。在文化消费背景下,从创作到审美过程分析,微博客文学创作自身具有一定的审美质素,体现出后现代的审美意义。无论是文本形式,艺术表达或创作主体,当中的创作特性和创新理念无不体现了微博客文学求新求变的美学追求,体现出新媒体文学的后现代文化审美价值和意义。

开放性文本叙事

“超文本”是微博客文学的主要文本特性,每个文本都可作为叙事节点单独存在,并且可以与其他文本互动叙事,呈现开放性的文本叙事。零散化、非线性、交互性叙事是微博客文学较为明显的叙事风格,微博客文学展现的方法是立体式的,具有多条路径。在微博客网站,不同的文本之间可以相互承接,交互叙事,加之转发的多线程便利,由此形成了延伸的跨文本群体,文本之间互相关联或者互不关联。与网络论坛BBS相比,交互式叙事方式使微博客文学互动性显得更加活跃,文本也更具开放性。微博客文学创作有些类似于路边的广告牌涂鸦游戏,作品首先由第一个网友创造出第一笔,其他人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自行更改补充,这种接龙式的创作过程中笔者可以是几十个甚至无数人。文本的完成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创作是由所有的网民共同完成的,甚或完成与否根本不在乎。在互动式创作中,改写和续写是文本生成的主要表现手段,文本之间相互映射,相互指向彼此,这种“照镜式”的镜像表达,促使文本意义无限衍生,具有了可塑性。即时性存在的特性,使得微博客文学文本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作和发布都获得了较大的灵活度,不同的文本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增强了互动性。作者和读者以主体间性的交互身份参与创作审美,运用复制拼贴、戏仿改写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来完成一系列的互文关系,以接龙的方式实现多个文学文本的历时性互动,形成文本间的承接关系,这样相互紧密地将原本毫不相关的文本连到一起,促成衍生新的文本表意。

微博客作为终端多元化的多媒体融合“超媒体”,形成一个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多媒体和交互呈现的新文本形态,在图像文化转型背景下,这样的文本形态丰富了微博客文学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新媒体时代的审美旨趣与叙事向度。微博客是同时具有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呈现的“超媒体”信息发布平台,文本创作和发布融合了多种媒体。文本变异性强,形式多样化。除传统的单一媒介文字文本,还可以运用多媒介创作文本,混合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将这些媒介有机结合起来,产生图文并茂、场景逼真、动作传神的新文本,这样的文本具有了立体多维的艺术空间感观,阅读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通感式”的各媒体直观表意实现了媒体之间的交互审美关系。这既增强了主体的情感直观体验,又丰富了文本的审美表现力,让灵动的文字和图像媒介之间的表意转换,形成一个充满审美价值的诗性文本。

开放与多样的微博客文学文本,淡化了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也使得文学表意媒介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当今,随着新媒体文学的迅速兴起和发展,技术与艺术实现高度融合,大众的审美趣味、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不断更新,文学的多媒体融合并存显现出综合艺术的发展趋势。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创作在未来创生也并非没有可能,而微博客文学作为多媒体文学形态的出现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多元化艺术表达

微博客文学的文化背景和美学特征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具有无中心、无主题、削平意义深度、消解崇高等后现代审美范式,主题、情节和语言具有不确定性,这也使其艺术表达具有了多元性。

首先是创作中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方法等交融运用,体现了艺术手段多样性。后现代主义以“祛魅”方式作为创作方法,语言和话语表达形态多样,充满实验性,例如拼贴复制、恶搞戏仿、调侃嘲讽等,比较明显的体现在网络文学中。在这方面,欧阳友权教授认为:“嘲讽神圣、戏弄经典、调侃崇高,是网上作品特别是网络文学平民姿态的必然反应,也是网络写手快乐审美的主要手段和价值取向。”在网络数字化生存空间的新媒体视野中,微博客文学作为网民自我展示的文本空间,主要承担大众休闲娱乐和自我审美表达,微博客文学的美学价值呈现出意义平面化和思想浅表化倾向,创作价值认同和审美追求显现出欲望化和世俗化性征。日常生活是微博客文学的主要叙事对象,以描写生活的原生状态为原则,追求现实真实的批判和反讽,以满足游戏和愉悦地表达欲望,成为大众充分表达自我、展示个人生活体验的诗意抒写。

微博客文学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学活动的文学性重构和艺术魅力复归。马克斯·韦伯认为,当事物中的非理性因素被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清理之后,其中的神圣感和魅惑力逐渐祛除,即其所谓的“世界的祛魅”(the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与“祛魅”(disenchant)所对应的词是“返魅”(rechantment),如果说媒体演变直接导致了文学活动的“祛魅”后果,我们发现,处在新媒体发展中的微博客文学却又获得了“返魅”的艺术表现。微博客文本以新媒体技术的多媒介呈现造成对传统文学诗性的颠覆与重构,达成对文学审美的技术性祛魅。从网络文学到微博客文学,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普及,使得文学更多地渗入到大众日常生活审美活动之中,在挑战文学惯例过程中,新媒体文学的文学性似乎也在一步步消解,而文学精英时代的神圣光环也因此逐渐消隐。微博客文学在其艺术“祛魅”的前提下实现文学性“返魅”。首先,微博客凭借强大的新媒体技术功能,在大众化创作中达成艺术“祛魅”。微博客文学运用多媒介叙事,把“语言艺术”转变成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本,消除了非文学与文学的界限,形成审美泛化结果,大众内心世界的诗性叙事被日常生活叙事方式代替,直观的图像叙事则淡化了往日“凝神沉思”的艺术情怀。在重建个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电子图文视像的广泛使用让文学趋向式微。此外,微博客文学自由平等、实时交互、图文交融、拼贴复制等艺术表达,将文学的“膜拜价值”转换为“展示价值”,文学神圣性和敬畏感被淡化,文学的经典性价值追求变成凡俗和速朽式的文化消费。加之便捷的传播,消除了对文学审美的体验新奇感和延时期待,也消除了主体之间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亲和感。endprint

欧阳友权教授谈及网络文学性祛魅时认为:“数字化媒介的技术叙事在对传统文学性解构中又在不断拓展网络文学性的‘返魅路径,借助虚拟真实的艺术张力设定自己的文学性向度,以科学与诗的统一重铸新的审美境界。”微博客文学“渎圣化”的后现代艺术思维不断将文学创作引向“大众狂欢”的文字游戏,我们难免会问,微博客文学要创建的是虚无化精神境地,还是诗意性的精神家园?微博客文学创作的技术行为本身体现了一定的人文诗性,借助新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介直观表达日常生活审美趣味、情感体验、欲望诉求等,展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另外,微博客文学虚拟现实世界,主体在审美中有如身临其境、逼真的感官表达呈现了生动逼真的诗意世界,从而为微博客文学提供了诗意创生的可能,为新媒体文学的诗性“返魅”开拓出新的路径。

民间立场和现实批判

微博客具有自由、平等、兼容、共享的新媒体传播和文化特性,通过拓展媒体传播体式改变网络空间的文化格局,更广泛地实现话语权的民间转向,再次彰显新媒体时代“文学面前人人平等”的文学理念。微博客文学主体身份的民间化和自由平等性,促进了自由和真实的文学本质体现。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信息社会中,作为新媒体文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微博客文学一方面符合大众的信息消费便捷化倾向,另一方面鲜明体现了文学抚慰心灵的作用,更接近人的品性和思维本真。此外,微博客文学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追求凡俗真实,崇尚自由游戏等民间性文化表征,本身充满诗意化的特性。

网络作为数字化公共生存平台,较为适合民间文化的滋生发展,网络虚拟社会即是一个“民间社会”,其中平等自由的文化规则与现实社会的民间文化规则有一定相似性,网络空间成为民间话语表达的最佳场所,集体创作、口头传承和表达的变异性等传统民间文学特点,在不同类型的网络文学中也都可见一斑,有着鲜明体现。微博客文学即兴创作、即时传播、交互审美等,几乎都能对应上述的传统民间文学的创作特性。微博客文学的自我表达、欲望书写等个人化写作也正是体现了民间文学的精神原则。我们看到,在平等自由的网络语境下,微博客最大程度实现了网民大众的文学理想,博友们在其间可以毫无顾虑地表达自我心声,以个人生活和感情,或是民间生活的种种现象为对象畅所欲言,民间审美趣味在这里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可以说,微博客文学赋予了文学的民间立场和日常生活审美向度。正如网络写手李寻欢所说:“网络文学的精神内涵是隶属于网络而不是文学的,它于文学的最大意义是使文学回归民间。”

在微博客文学创作中,大众充分掌握了话语权,主体自我表达的自由状态改变了个人与世界的存在方式。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只有将个人生存体验放置于外部世界,与之发生相互联系时,个人的存在才具有事实价值。微博客文学属于面向外部世界的个人化写作,既与“狂欢式”的网络空间集体话语有所区别,又与现实世界的封闭性存在状态不同,是独立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之外的开放式私人话语形态。微博客的新媒体特质赋予了微博客文学的独立品质,主体通过个体与外界对话来维持其开放性,同时个体经验在与外界的对话中结合主体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等形成评判性。英国学者玛丽·塔尔博特认为:“‘批判这个词具有特殊的意味,它并非仅仅是表示通常意义上的‘批评态度,而是指通过考察,发现事物背后其内在的隐秘联系、潜在的假设等。”网民们通过微博客文学进行日常审美表达,对所处时代的文化思想、社会生活作审视与批判,用怀疑的眼光证明了世界的真实存在,通过审视的态度把握世界,反映和揭示客观对象世界的真相。

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学在不断“祛魅”的过程中颠覆了传统价值,“在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全面犬儒化的社会,文学活动不可能不随之变得无聊化”。虽然新媒体时代图像审美泛滥导致了文学性的扩散和价值取向偏移,改变了文学审美范式,但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并没有放弃寻求文学的美学价值存在。其对当下生活的积极介入和直接干预,可以说在传统文学和以往的网络文学是无法比拟的。例如在国内,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各大微博客网站上,专门设置了“热门话题”之类的专栏,供博友们进行集体交流,对日常生活现象发表言论,作品内容大多数表现得庸常、谐趣,把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价值思考的美学追求寓于愉悦、舒心的创作之中,畅快表达内心真实感受,享受自主创作带来的乐趣。这些个性化的自由写作方式,也充分体现了网络民间写作清新、质朴的普遍特征。

微博客文学作为“自媒体”写作的代表之一,具有鲜明的私人特性。与传统日记体封闭式写作和手机短信私密化写作不同,前两者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之间通过“一对一”的单线性方式展开互动,文本处于半封闭状态,审美对象具有明确指向性,其话语无法形成普适性的价值批判,即使具有“批判的态度”,也并不一定具有社会批判性。微博客文学同时拥有公共主页和个人空间两种展示平台,接受对象处在立体发散式的交互空间中,属于“一对多”的发散性立体展开方式,在交互立体和蛛网延伸的微博平台上,个人话语被置入具有一定社会性影响的网状对话结构中,为其中的批判性话语实现发声权利和价值显现的可能。同时我们看到,微博客文学并没有因叙事碎片化而陷入表意片面化,而是坚持个体审美的历时性发声,在140字的精短篇幅限制和网络多媒介技术的支持下,个人话语写作具有了自由灵动的表达张力和广阔的开放空间,从而实现个人审美观照下的社会、历史和时代发言以及诗意构建。endprint

猜你喜欢

博客文学创作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我为博客狂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