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赞文的文体与变体

2014-11-17邵言言

关键词:变体文体

邵言言

摘 要:中国古代赞体一直以篇幅短小、语言清典、风格古雅为文体特征,但是宋人不断突破,变体纷呈,为赞这一古老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赞体;文体;变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150-03

中国古代赞体一直以篇幅短小、语言清典、风格古雅为文体特征。赞文发展至宋代,数量空前,文体形态也多种多样,有异于前代。本文以《全宋文》中约2050篇赞文为研究对象,论述宋代赞文的文体特征。

一、篇式特点

林纾《春觉斋论文·流别论》说:“赞体不能过长,意长而语约。”宋前赞体文的主要特征就是篇幅短小,多以四言为主。宋代赞体长篇普遍出现。如释契嵩作《坛经赞》,用长达2956字的篇幅,宣传禅宗思想。

赞体篇幅短小,而作家要写的内容太多,无法容纳时,就写一篇序言来调节。在宋代,序赞体已经成为较为稳定的创作模式。序言的灵活性很大,具体写作时可长可短,也不要求押韵,可以自由发挥,可骈可散。宋代赞文的序言的文学性已经不断提高,序、赞成为一体,成为作者的精心构思之作。如苏轼《孔北海赞》叙后赞曰:

“晋有羯奴,盗贼之靡。欺孤如操,又羯所耻。我书《春秋》,与齐豹齿。文举在天,虽亡不死。我宗若人,尚友千祀。视公如龙,视操如鬼。”《古今小品》卷七云:“龙鬼二语(‘视公如龙,视操如鬼),森罗殿前之笔。赞有序,论亦伟然。文举之所以厌操者,只须一段浩气,不必以胜负争。读此赞,千载如生,足矣足矣!”

序言与赞文正文在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有时候赞文只是整齐押韵的序言。如李纲的《洪崖先生画赞》,其序文云:

“洪崖先生张氲,隋唐间人,隐于南昌之西山,所乘驴名之曰雪,仆数人,曰拙、木、藤、曰葛、曰橘,出则负巨扇长瓢以从之,多绘以为图,盖有道者也。为之赞云。”

赞正文是“洪崖古先生,傲睨得天逸。结庐西山下,跨雪时一出。长瓢与巨扇,此外了无物。借问侍者谁,拙木藤葛橘。何年丹青手,写此神仙质?高风邈如在,超然入吾室。”

二、文体形式

根据赞体文在宋代发展的实际,可以区分为:诗体、骚体、杂言体三大类型。

(一)诗经体

诗经体形式主要是指四言句式,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云“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这是赞体的主要形式。四言体具有结构凝炼、节奏整齐、简明朴素、典雅庄重的特点,宋代赞文四言押韵的形式依旧常见。

如黄庭坚《东坡画竹赞》:

孤生危苦,播荡风雨。岁不我与,誓将寻斧。刳心达节,万籁中发。黄钟同律,伟哉造物。

赞画亦赞人,饱含赞叹之情,使用规整的四言体而不板滞凝涩。

王质《自赞》云:

一百年前,蜀山之下,有苏子瞻,炜炜煌煌,若凤若鸾。一百年后,楚江之滨,有王景文,波波挈挈,半痴半昏。横筇踞石,风标则一,英氣蹴天,嗟哉难及。赞者子由,画者伯时,今则渺然,我皆无之。吁!

赞文整体上使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文末又加入“吁”增强语气,达到自嘲的目的。基本句式还是四言,但是又加以变化,显示出宋人创作的自由与随意。

(二)骚体

骚体也称楚辞体,是中国古代韵文中的一种体裁。它突破了四言定格,倾向于散文化的赋。赞体文一直以四言押韵为主,形式僵化,骚体的出现为这一板滞的文体注入新的活力。如高登作《东坡像赞》:“尼父兮曩削迹,千载兮藏遗履。屈伸兮固有时,媒孽兮繄谁子。忠义兮满朝廷,文章兮照古今。此道兮信未忘,先生兮乌乎死。”“兮”字的出现使作者抒发的感情有了张弛的节奏感,既深情流露,又仪态万方。

(三)杂言体

宋代赞文的杂言体创作广泛。有三言赞,如周必大的《直省官李端义求平园真赞》:“形若性,皆天与。常用汝,不为虎。非诗苦,瘦如许。以貌取,失子羽。”宋代五言赞变得非常普遍,如黄庭坚的《画墨竹赞》:“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也有六言赞,如周紫芝《葛道人真赞》:“王屋山中美酒,汉家殿里蒸糊。惊起一场大梦,变成满面霜鬓。方朔诙谐谈笑,庄周广桑头颅。便好列仙图上,添君此个形模。”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眉目云开月静,文章豹蔚虎炳。逢世爱憎怡怡,五朝公忠炯炯。”五六言赞文与四言相比,延长了句式、扩大了容量,而且还为句法结构、语言修辞拓展了新的空间,使人们在遣词造句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能力。

宋代的赞文形式多样,有时候赞体文和诗歌很难以区分。有以绝句为赞的,如周必大的《李卿月子西记予七十七岁之颜求赞》:“太白天才丐后人,有时佳句似阴铿。我无饭颗哦诗苦,枉被渠嘲太瘦生。”有律诗为赞的,如黄庭坚《维摩诘画赞》:“维摩无病自灼灸,不二门开休闯首。文殊赞叹辜负人,不如赵州放笤帚。不二法门无别路,诸方临水不敢渡。鶖子怕沾天女花,花前竹外是谁家。”

还有骈文赞,如黄庭坚《李冲元真赞》:“冶百链之金,而中黄钟之宫。琢无瑕之玉,而成夜光之璧。可用飨帝,可用活国。师旷不世而无闻,韫椟藏之而无闷。士亦何得於山林,元勋而荩谷也故肥遯。”

还有散文赞,如李之仪《灵源禅师真赞》:“滔滔汩汩,莫知其出。汪汪洋洋,随圆随方。故八万四千偈不离于当处,而五千四十八卷皆作戏于逢场。山谷老人所以强名之而无媿,姑溪居士又从而雪上加霜。咄,只这便是灵源叟,何须更上炤默堂?”句式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没有定制。钱钟书《管锥编》说“文章之体可辨,而不堪执著”,“名家名篇,往往破体,而文体以因以恢弘焉”。吴承学《辨体与破体》一文认为:“破体,往往是一种创造,或者改造。不同文体的融合,时时给文体带来新的生命力。”

也有使用虚字的情况,如黄庭坚《画牧牛赞》:“鼻之柔也,以绳牧之。心之柔也,以道牧之。纵而不蹊人之田,其谁早服之。”句末使用“之”。黄庭坚作《宝梵大师真赞》:“穆然而啸,毗尼藏也。熙然而温,同尘相也。默然而说,法中龙象也。知文知武,染衣将相也。渊然而深,饱儒术也。”文中连续使用了12个“也”字。

三、风格特征

(一)赡丽

宋王应麟的《辞学指南》引西山先生(真德秀)曰:“赞颂皆韵语,体式类相似。赞者赞美之辞,颂者形容功德。然颂比于赞,尤贵赡丽宏肆。”元代陈绎曾《文说》说:“赞宜温润典实。”“清典”“赡丽宏肆”“温润典实”这是古人对赞体风格的论述。咏物赞,如宋祁的《楠木赞》:“在土所宜,亭擢而上。枝枝相避,叶叶相让。繁阴可庇,美干斯仰。”描述植物的形态、功效,整齐用韵、精炼用语,显示出“清典”的文风。宋代赞颂的主体由神明转向人事细物,由祖述功德的说教转向性情抒发,感情饱满丰富,同时广泛使用多种艺术手法,具有“赡丽宏肆”的特点。如宋孝宗的《御制文忠苏轼文集赞》序赞溶为一体,对苏轼给予了很高的褒赞。

(二)风趣

宋代的赞文有“俳谐风趣”一体。

中国古代的人物赞一般赞扬的都是“惠利加于百姓,遗爱留于民庶”的古代圣贤高士,即使赞扬普通的人物,也是着眼于其道德品质方面。宋人赞人赞己皆不拘格套,随性而发,随心而写。如李之仪《灵源禅师真赞》:“滔滔汩汩,莫知其出。汪汪洋洋,随圆随方。故八万四千偈不离于当处,而五千四十八卷皆作戏与逢场。山谷老人所以强名之而无愧,姑溪居士又从而雪上加霜。咄,只这便是灵源叟,何须更上炤默堂?”宋代文人和僧人交往密切,文人为僧人作赞是常有之事。一些文人在赞中加入幽默风趣的笔调,既显示出独特的创作个性,又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用笑把彼此心灵拉得更近。

宋赞中流行自赞,文人自赞并非单纯吹捧自己,更多是借赞抒发自己怀抱,表达对自己行藏出处的自嘲和顿悟。如周紫芝《竹坡自赞》曰:“叔夜之懒,次山之漫。持此涉世,毁誉相半。马耳东风,何劳喜惋。笑领尊拳,不揩唾面。是谓竹坡,掣猱老汉。”周紫芝,号竹坡居士,早期科场失意,长期磋老衰贫,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四库馆臣斥为“老而无耻,贻玷汗青”。周紫芝在自赞中或表达自己对功名的渴望,或感叹人生境遇,显示出感情真挚的一面。僧人自赞如释惠洪《寂音自赞四首》之一:“窜朱崖军而生还,遭黄茅岭而复活,陷于采石而不死,囚于并门而自脱。夜行有披袖神光,露卧醉压糟醇浊。魔外熟视之,无如之何。佛祖不得已,与之酬酢。两眼入鬓头蓬松,手中木蛇毒如药。”数笔勾勒,形象的展现出惠洪豁达不羁、随缘放旷的性格特征,刻划生动传神,文字诙谐幽默,十分富有情趣。

物赞一般都是祥瑞赞、雅器宝物赞、山水景物赞。如李纲《瑞芝赞》、曹勋《实腹琴赞》《琴赞》等。也有俗物入赞的情况。《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记载:“孙绰作《列仙商丘子赞》曰:‘所牧何物?殆非真猪。倘遇风云,为我龙摅。时人多以为能。王蓝田语人云:‘近见孙家儿作文,道‘何物、‘真猪也。”孙绰把“猪”这种卑俗的事物用在了赞文中,受到了王述的讥讽。宋代赞文中卑俗之物常有入赞,甚至一些污秽不堪的物体也进入赞体的创作之中,它们拓展了赞文的表现范围。据宋周密撰《浩然斋雅谈》卷中记载:“坡翁尝作《女髑髅赞》云:‘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而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业风相鼓转,巧色美倩盼。无师无眼禅,著便成一片。其后径山大慧师宗杲,亦作《半面女髑髅赞》云:‘十分春色,谁人不爱。视此三分,可以为戒。甫成四句,忽若有续之者云:‘玉楼清夜未眠时,留得香云半边在。”僧人釋居简作《两蟆赞》:“一蟆逐蚁,一蟆攫飞,不及而掷于地。攫而掷,翾而举之,二虫请以战喻。翾毋忘于射钩,攫毋忘于在莒。蚁战酣,蟆袭其后。非大嚼,盍反相友。梦好忽同归,一麾何足疑。”这与宋代文人“以文为戏”的创作态度有关。宋人作赞有时候随心所欲,游戏态度明显。如杨万里的《醉笔戏作生菜赞》:“粹乎蔬则已瘠,粹乎肉则已腴。腴而不腴,蔬芼肉也;瘠而不瘠,肉膏蔬也。孰使予最云子之谏,拓欢伯之疆域,不在兹乎?不在兹乎?”宋代许多的庶族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这些士人多数是来自民间的新分子,他们多少保留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传统典雅的赞体在宋人的笔下雅俗并存。

文人赞批评为“书卷气”,但也存在通俗化、口语化色彩浓厚之作。如黄庭坚《陶兀居士赞》:“兀兀陶陶,借书借不得。陶陶兀兀,问字问不得。是醒是醉,佛也会不得布衣簪绂,有人扶便得。”张元干《丙寅自赞》:“这痴汉,没思算。初乏田园,却懒仕宦。辨的所向方圆,未尝敢做崖岸。只用两仆肩舆,不羡傥来轩冕。投间二十余年,善类干烦殆徧。好之者彻底信其真贫,恶之者岂免遭他点检。要当毕娶杜门,自断此生忧患。罢去谒府参官,一等著衣喫饭。休拈翰墨文章,说甚安危治乱。就使立事赴功,决定违條礙贯。箧中人,高著眼。方瞳绿发照青春,期与飞仙游汉漫。现此风狂道士身,长庚晓月聊相伴。”还有一些呼告式的赞文,如米芾的《孔子赞》:“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以后,更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用口语直呼,强化了赞文的感情和力量,表达了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说:“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僧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宋代僧人作赞时也会口语化色彩浓厚,充满“酸馅气”。如释宗琏《赞月庵》:“这个老汉,浑无缝罅。点铁成金,指鹿为马。以张拙秀才语擒纵多口,阿师跨三脚驴儿,指点诸方话霸。遇贱时三世诸佛正眼难窥,遇贵时八大龙王亦难酬价。阿呵呵,也大差。只因会春园里失却眼晴,从此恶名滔滔流遍天下。高挂虚堂兮如师子全威,一任百怪千妖暗中惊讶。灯禅灯禅,第一不得容易与伊点化。”赞文中俗语层出不穷,浅白通俗。僧人赞时常掺杂佛语,词不达意,故弄玄虚,读起来非常难懂,不知所云。

僧人士大夫交往过程中,往往写真戏赞。如周必大的《赣州丰乐长老惠宣写予真戏赞时年七十三》:“少年日醉郁孤台,鼎立三禅屡往来。豪气虽存谁复识,形容变尽鬓皑皑。”《法华院僧祖月写余真戏赞》:“老子七十七,到处遮人壁。住世更十年,化身千百亿。”这些赞文都显示出僧人文人之间交往密切。

赞体文是中国古代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赞体一直以篇幅短小、语言清典、风格古雅为文体特征,但是宋人不断突破,变体纷呈,为赞这一古老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林纾.春觉斋论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王水照.历代文话.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5〕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变体文体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庄子》成语的隐喻转喻特点及其变体的认知构式研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英语致使移动构式与with变体构式的语法整合对比分析
中国传统文学的换形变体——论“诗化小说”的兴起与传承
旅游景点介绍的文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