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途径研究

2014-11-17余俊旭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性数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和发展,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和教师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同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决定着学科教学质量。而且,课堂教学也是新课标所研究的重要问题,新课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由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新课改着力研究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课堂教学有效性”等理念。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数学课堂仍然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部分教师仍然认为讲授式的模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法,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而制约着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讲到必修4三角函数中的“诱导公式”部分,一些教师忽视对诱导公式过程的介绍,学生不理解公式得来的过程,只是简单地记住相关公式。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记住表象而不理解本质,把公式生搬硬套当成工具使用,遇到复杂问题时不会变通,因而,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学校、教师和学生未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教学设计。而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高考的压力下,学校、教师仍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和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主要针对应付考试来设置,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培养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等能力都不能得到培养。

最后,课堂教学内容把握不合理,部分教师存在教学内容局限的情况,而部分教师存在任意延伸的情况。简单的教学内容学生会感觉厌烦而不会深入思考,而复杂的知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途径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新课标的学习和实践中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创新途径之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创新途径之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新课标也强调学生要在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将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堂,使得枯燥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更有效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某人去超市购物,并赢得抽奖机会,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十个,空奖九十九个,普通奖三十个,问学生中奖几率是多大?”这样的生活情境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因而,课堂教学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创新途径之二:“双主体”的课堂理念

“双主体”教学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这一原则,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去教学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更不能忘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能仍旧采用过去“听、练、考”的学习方式,而是让学生开始学会“学、想、创”。同时,学生要重视数学课堂学习的归纳总结,例如,高一新教材4个模块囊括了基本初等函数、向量、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直线与圆)、概率统计以及新加入的算法初步,这些知识几乎全部涉及原先的教材内容,学生只要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更好地接受和运用新知识。

创新途径之三:综合性的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情感教育的渗透一方面是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渗透。例如,当学生学习到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治理垃圾等数学问题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行为规范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师生关系中的情感渗透,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营造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态度和情感交流,对学生因材施教、平等对待,学生会产生一定的依赖和信任。例如,教师私下了解学习较差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积极地鼓励学生,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发言等,这样的行为都有利于师生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在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基础上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交流与提升,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义.新课程下对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8).

[2]周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0(29).

作者简介:余俊旭,男,1984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三中学,研究方向:数学。

猜你喜欢

新课改有效性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