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研究
2014-11-17周雪雪
周雪雪
摘 要: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二年级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效果。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某高校二年级学生49名进行调查,据成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全部49人进行后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与前测的差值比较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二年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提高是具有效果的。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1-01
一、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一维性、不可替代性、无储存性。黄希庭等提出,时间管理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和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在活动和时间关系的监控和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时间是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针对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方法的研究还不甚丰富,且多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3],而缺少对大学其他年级学生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二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方法探讨提高其时间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某校大二年级学生49人,根据前测成绩由低到高排名,分成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35人。
2、实验设计:前测结束后,实验组接受六次正规的针对时间管理团体辅导作为实验处理,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接受完全程团体辅导后与对照组进行后测。
3、测验工具:前后测均使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该量表共44个题目,分为三个分量表,采用五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为1-5分。
4、团体辅导方案: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一《七天学会时间管理》中提到的一些特色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为基础,设计了如“画大树”“堆积木”等趣味性和启发性强的团体活动,方案中六次活动有不同的主题。并设计了很多成员间的小组讨论,来提高对每个成员的关注解决他们的切身问题。
5、数据处理:全部数据均用SPSS11.5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
四、讨论
与呗是的访谈发现,大二学生即使已经在大学环境中学习生活了一年但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时间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较多和较灵活的课余时间他们不善于合理有效的安排这些时间,即使计划周详却也很难贯彻实施。但是参与者们对这些问题都有觉知并且希望得到改善。
团体辅导具有资源多样、类似真实生活、相互和间接学习、满足归属需要、相互信任负有责任的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本研究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保证了它的有效性。
第一,团体辅导的设计比较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体现在方案设计的主题思想根据被试在前测不同因子上的得分,重点突出,且体现在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注重了每位被试个体的差异,如大部分学生时间监控观分数较低,方案中针对这一问题的内容较多并且较深入。我们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参与者们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时间的情况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还针对大家在制定时间表方面的疑问讨论了科学合理制定时间表的方法等。其次,对于每位参与者个体的差异,我们展开了多次的小组讨论,为的是能够启发成员在互相的讨论研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较少成员的情况下启发每位被试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每次作业也都是针对每位被试个人的,我们在团体辅导活动中不断强调:时间管理没有一定之规,大家应以这些原则方法为基础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第二,团体辅导的方案及实施充分体现了团体动力学团体的整体性及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的方案加入了团体及成员间信任的建立,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团体契约、比划猜),每次活动的暖身环节,趣味性内容等,这都使成员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融洽的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领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定期的信息反馈,不仅是领导者能够掌握进度,及时调整方案,也使参与者能够感受到被关注的感觉而更积极的参其中,以上这些都使本次团体辅导有效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 丁红燕.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25(3)349-360
[4] 李 玲.黄艳苹.刘建平.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50-51endprint
摘 要: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二年级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效果。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某高校二年级学生49名进行调查,据成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全部49人进行后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与前测的差值比较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二年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提高是具有效果的。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1-01
一、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一维性、不可替代性、无储存性。黄希庭等提出,时间管理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和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在活动和时间关系的监控和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时间是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针对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方法的研究还不甚丰富,且多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3],而缺少对大学其他年级学生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二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方法探讨提高其时间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某校大二年级学生49人,根据前测成绩由低到高排名,分成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35人。
2、实验设计:前测结束后,实验组接受六次正规的针对时间管理团体辅导作为实验处理,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接受完全程团体辅导后与对照组进行后测。
3、测验工具:前后测均使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该量表共44个题目,分为三个分量表,采用五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为1-5分。
4、团体辅导方案: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一《七天学会时间管理》中提到的一些特色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为基础,设计了如“画大树”“堆积木”等趣味性和启发性强的团体活动,方案中六次活动有不同的主题。并设计了很多成员间的小组讨论,来提高对每个成员的关注解决他们的切身问题。
5、数据处理:全部数据均用SPSS11.5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
四、讨论
与呗是的访谈发现,大二学生即使已经在大学环境中学习生活了一年但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时间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较多和较灵活的课余时间他们不善于合理有效的安排这些时间,即使计划周详却也很难贯彻实施。但是参与者们对这些问题都有觉知并且希望得到改善。
团体辅导具有资源多样、类似真实生活、相互和间接学习、满足归属需要、相互信任负有责任的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本研究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保证了它的有效性。
第一,团体辅导的设计比较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体现在方案设计的主题思想根据被试在前测不同因子上的得分,重点突出,且体现在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注重了每位被试个体的差异,如大部分学生时间监控观分数较低,方案中针对这一问题的内容较多并且较深入。我们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参与者们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时间的情况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还针对大家在制定时间表方面的疑问讨论了科学合理制定时间表的方法等。其次,对于每位参与者个体的差异,我们展开了多次的小组讨论,为的是能够启发成员在互相的讨论研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较少成员的情况下启发每位被试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每次作业也都是针对每位被试个人的,我们在团体辅导活动中不断强调:时间管理没有一定之规,大家应以这些原则方法为基础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第二,团体辅导的方案及实施充分体现了团体动力学团体的整体性及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的方案加入了团体及成员间信任的建立,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团体契约、比划猜),每次活动的暖身环节,趣味性内容等,这都使成员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融洽的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领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定期的信息反馈,不仅是领导者能够掌握进度,及时调整方案,也使参与者能够感受到被关注的感觉而更积极的参其中,以上这些都使本次团体辅导有效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 丁红燕.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25(3)349-360
[4] 李 玲.黄艳苹.刘建平.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50-51endprint
摘 要: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二年级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效果。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某高校二年级学生49名进行调查,据成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全部49人进行后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与前测的差值比较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二年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提高是具有效果的。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1-01
一、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一维性、不可替代性、无储存性。黄希庭等提出,时间管理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和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在活动和时间关系的监控和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时间是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针对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方法的研究还不甚丰富,且多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3],而缺少对大学其他年级学生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二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方法探讨提高其时间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某校大二年级学生49人,根据前测成绩由低到高排名,分成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35人。
2、实验设计:前测结束后,实验组接受六次正规的针对时间管理团体辅导作为实验处理,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接受完全程团体辅导后与对照组进行后测。
3、测验工具:前后测均使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该量表共44个题目,分为三个分量表,采用五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为1-5分。
4、团体辅导方案: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一《七天学会时间管理》中提到的一些特色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为基础,设计了如“画大树”“堆积木”等趣味性和启发性强的团体活动,方案中六次活动有不同的主题。并设计了很多成员间的小组讨论,来提高对每个成员的关注解决他们的切身问题。
5、数据处理:全部数据均用SPSS11.5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
四、讨论
与呗是的访谈发现,大二学生即使已经在大学环境中学习生活了一年但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时间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较多和较灵活的课余时间他们不善于合理有效的安排这些时间,即使计划周详却也很难贯彻实施。但是参与者们对这些问题都有觉知并且希望得到改善。
团体辅导具有资源多样、类似真实生活、相互和间接学习、满足归属需要、相互信任负有责任的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本研究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保证了它的有效性。
第一,团体辅导的设计比较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体现在方案设计的主题思想根据被试在前测不同因子上的得分,重点突出,且体现在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注重了每位被试个体的差异,如大部分学生时间监控观分数较低,方案中针对这一问题的内容较多并且较深入。我们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参与者们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时间的情况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还针对大家在制定时间表方面的疑问讨论了科学合理制定时间表的方法等。其次,对于每位参与者个体的差异,我们展开了多次的小组讨论,为的是能够启发成员在互相的讨论研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较少成员的情况下启发每位被试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每次作业也都是针对每位被试个人的,我们在团体辅导活动中不断强调:时间管理没有一定之规,大家应以这些原则方法为基础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第二,团体辅导的方案及实施充分体现了团体动力学团体的整体性及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的方案加入了团体及成员间信任的建立,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团体契约、比划猜),每次活动的暖身环节,趣味性内容等,这都使成员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融洽的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领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定期的信息反馈,不仅是领导者能够掌握进度,及时调整方案,也使参与者能够感受到被关注的感觉而更积极的参其中,以上这些都使本次团体辅导有效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 丁红燕.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25(3)349-360
[4] 李 玲.黄艳苹.刘建平.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50-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