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探讨

2014-11-17张卫卫ZHANGWeiwei

价值工程 2014年31期
关键词:公允会计准则计量

张卫卫ZHANG Wei-wei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镇江 212200)

(Jinsh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Zhenjiang 212200,China)

0 引言

国家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 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在其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理论,时至今日,该理论已被各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广泛应用。公允价值的研究,对于完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着积极的推动。

1 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我国对公允价值进行了界定: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时的金额。此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市场主体对资产价值、负债价值的认定,它是基于市场信息的一种评价。

2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2.1 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持有的那些可以单独计量和出售的房地产,目的是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比如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在新会计准则下存在着两种针对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与成本模式计量模式。前者模式下,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都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其使用的前提必须是在有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后者模式下,在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提折旧或摊销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同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只有以下两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被确认为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交换具有一定的商业实质;第二,可以计量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这时,当期损益中应该算入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换入资产的成本入账就是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对于交易双方存在的关联关系,修订后、修订前的准则规定有很大不同,修订后的准则规定,若无活跃市场,那么在没有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定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而修订前的规定中,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使得彼此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2.3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既包括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又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等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利弊参半,原因就在于当企业的投资决策与市场行情相背离时,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而当企业能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走势时,其当期收益就会因此提高。可见,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市场行情的走势,因市而动,才能自身赚取更大的收益。

2.4 在利润表公允价值的应用 有时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资产负债表的年度资产变动额与传统损益表收入费用观下确认的净收益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在相关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特别规定,把“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添加到传统的三大报表中,披露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添加到利润表中,专门单设出来,把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未实现资产利得与损失披露出来。通过分开列示非经常性损益、其他全面收益、核心业务利润的方法,不仅能够有助于短期投资者迅速做出投资决策,还能够帮助长期投资者估计出企业的长久获利能力。

3 公允价值计量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财务会计信息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其中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而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则受到很大质疑,原因就在于在公允价值的确认中一定程度上运用到了估价技术。

3.2 公允价值计量背离财务会计本质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时,往往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同类或类似资产负债的参考价格,即使找到,由于时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也造成很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

3.3 可能为企业提供利润操纵空间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人们的主观判断。若盲目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收益,计量的结果就变得不那么可靠,也给企业操纵利润空间留下了可能。

4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

4.1 切实增强公允价值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 企业需要在市场资产、负债的估价系统等上花力气,借此来确保会计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比如企业可利用网上实时采价报价系统,实现资产信息的资源共享、及时咨询,使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能更易获取,以此来加速传递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公共信息,从而不断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也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性和运作的高效性来加大网络技术在审计及会计工作中的运用力度,以此来减少人为操作错误,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这样才能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

4.2 引入全面收益报表 实际中,随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日益频繁和公允价值的引入,时常会大量出现对企业整体损益产生更大影响的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若未能及时将其在收益报表内反映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有失公允。可见,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若要想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就必借助于全面收益报表。

4.3 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素质水平 公允价值的准确评估必须建立在相关人员的高素质、高能力至上,因此要想准确获取公允价值,必须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及认识。所以,企业平时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减少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及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

5 结论

本文从对公允价值的内涵,在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的问题加以分析,不难发现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引用,既有优势又有弊端。可见,只有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警惕性,才能提供更真实公允、更相关可靠性的会计信息,才能将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达到最大化。

[1]葛家澎,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2006,9.

[2]马妮.论公允价值对会计计量理论的影响[J].大连理工学报,2007,3.

[3]梁骏.浅议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公允价值[J].广东经济,2009,7.

[4]王学英.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4.

[5]范弘亚.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探讨——经济危机背景下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模式的比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2.

[6]高蔓丽.浅析我国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应用[J].才智,2010,4.

[7]王学英.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11.

猜你喜欢

公允会计准则计量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