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始祖羊舌鲋
2014-11-17本刊编辑部
贪官始祖羊舌鲋
如果说中国的贪官非要寻一个“开山鼻祖”的话,那么非春秋时期的羊舌鲋莫属。
羊舌鲋,字叔鱼,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贵族,他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见诸文字记载的大贪官。羊舌鲋出身名门,是晋文公时期驰骋沙场的一代名将羊舌斗克的后代,他的父亲名为羊舌职,在晋国政坛十分显赫,他还有一个哥哥叫羊舌肸(xī),字叔向,也是晋国闻名遐迩的贤能之辈。
羊舌鲋自幼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沾染了不少贵族子弟骄横的习气,同时对权势的觊觎日甚一日。公元前529年平丘会盟时,羊舌鲋凭借父兄的力量,博得上卿韩宣子的宠信,被委任为晋国的代理司马,掌握了军权。韩宣子让羊舌鲋带领军队到东方邹国的南面去训练。羊舌鲋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邹国前进,经过卫国的时候,他贪婪的嘴脸开始暴露出来。他命令军队在卫国境内停下来,要求卫国国君给他贵重的礼品。一开始卫国国君并没有理会他的无礼要求,羊舌鲋恼羞成怒,于是纵容手下的士兵,打着割草喂马的旗号,在卫国的境内四处乱砍乱伐,搞得民不聊生,百姓叫苦不迭。卫国是个小国,不敢和强大的晋国闹翻,只好忍气吞声地派人送了一箱精美的绵缎给羊舌鲋。羊舌鲋带领大军继续东进,在路上一有机会就故伎重施,向路过的小国勒索财物。
平丘会盟后,羊舌鲋吹嘘自己的功劳,献媚请赏,轻而易举地窃取了晋国掌管刑狱诉讼的大权,当上了代理司寇。作为执法的官员,其贪婪本性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韩宣子把一桩诉讼多年却没有能够得到解决的土地纠纷案交给他处理。案子的主角是晋国两个很有地位的人物,一个叫邢侯,一个叫雍子,他们俩为了如何划分田产的边界发生了冲突。
邢侯和雍子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父亲申公巫臣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战将,本是楚国人,后来投奔了晋国。
邢侯名狐庸,与父亲申公巫臣在晋国“联吴制楚”战略中立下功劳。为了表彰功臣,晋国把邢邑之地赐封给申公巫臣。申公巫臣死后,封地由狐庸继承,晋国又加封狐庸为邢侯。
雍子在公元前573年晋楚两国发生的彭城(现江苏徐州)战役中力挽败局,以少胜多击溃了楚军,还收复了原臣服于晋国的彭城东边的几个小国,成为晋国的英雄。晋厉公论功行赏,把畜邑之地赐给雍子。
邢邑与畜邑土地接壤,没有明确的地界划分。雍子是个贪心的人,他趁机扩大畜邑边界,侵占了不少邢邑的地盘。邢侯当然不愿意,于是兄弟之间就发生了冲突。邢侯把状告到了韩宣子那里,韩宣子见他们是同族兄弟,又都是晋国功臣,谁也不想得罪,就把事情给拖了下来。
雍子自知理亏,想用贿赂的办法来摆平这件事。当他得知羊舌鲋接手这桩案子,便主动提出将自己年轻的女儿嫁给羊舌鲋。羊舌鲋得到了雍子的女儿,便不问是非曲直,宣判雍子无罪,邢侯有罪,强行把畜邑的边界划到邢邑的范围内,使雍子的畜邑一下子扩大了许多。
邢侯不明就里,一再要求重新审理。但羊舌鲋手握司法大权,坚持错案不变。邢侯后来明白这是有意为之,他一怒之下杀了羊舌鲋,并急速赶回封地,杀死了雍子。
羊舌鲋身为法官被杀,一时成为当时最大的新闻。人们普遍认为,羊舌鲋知法犯法,任意践踏法律,是罪有应得。舆论使韩宣子这次不能敷衍了事,于是他把羊舌鲋的哥哥叔向叫来,问他这件事怎么处理,以免得罪羊舌家族。
虽然是兄弟,但叔向和羊舌鲋不同,他为人正直,并且敢于直言。韩宣子问叔向的意见,叔向说:“如此乱法,三个人都应定为死罪,现在只要施生戮死就行了。”“施生戮死”就是杀死活着的邢侯,将已死的羊舌鲋和雍子陈尸示众。
叔向进一步分析说:“雍子贪占别人的土地,却不思退还而去贿赂执法官员;羊舌鲋知法犯法,利用手中的权利去谋私;邢侯为泄私忿,擅自杀人。他们三个,犯罪的性质都很严重。”叔向又引用夏朝的法官皋陶制定的法典,加以说明:“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自己做了坏事又掠他人之美名为昏罪,贪污而败坏官位为墨罪,肆无忌惮地杀人为贼罪)。这三种罪都要判死刑。皋陶之法,世人公认,请按他的法典办吧。”韩宣子接受了叔向的意见,将邢侯处死,并将已死的羊舌鲋和雍子两个贪人暴尸于市。
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邢侯之狱,言其贪也。”意思是说,在处理邢侯案件中,羊舌鲋枉法攫取美女,是一个贪官。孔子还痛斥羊舌鲋“贿也”“诈也”“贪也”,意思是羊舌鲋集三恶于一身,死有余辜!孔子高度赞扬叔向“治国制刑,不隐于亲”。
羊舌鲋身为司法官员,不能以身护法,反而以贪坏法,卖法纵贪,被定罪为“墨”,“贪墨”一词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