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富”≠“国强”

2014-11-17本刊编辑部

月读 2014年4期
关键词:国富开元隋炀帝

“国富”≠“国强”

孙中山在对驻广州湘军演说时说:“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等的。”“天下为公”因孙中山的推崇而为人熟知。图为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天下为公”的“中国梦”,《礼记·礼运》中描绘了一幅民富之后人们在良好社会保障下的幸福生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国家的富和强是两个概念,国富不等于国强,富而不强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强,应该是一个民族除了经济实力之外,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的强大,是具有道德魅力的人文精神集体意识的确立,是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渗透力的强大的民族价值体系。

荀子曾说过“强国”有三种模式:“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荀子·强国》)第一种是以“道德之威”实现强国,所谓道德之威就是行善政,为人民做好事,从而成为众望所归的强国,他认为这类强国才是真正的“安强”,即安定又强大的国家;第二种是以“暴察之威”实现强国,所谓暴察就是凭借暴政苛刑去建成强国,这类强国最后必定是“脆弱”,即不会持久;第三种是以“狂妄之威”成为强国,一些人看到别人强大,便得了“狂妄症”,不自量力,不顾一切,去建设“强国”,这样的强国只能是自取灭亡。荀子的观点时过千载,但对建设强国仍有参考价值。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强国?当然是第一种。我们建设强国的目标不是与列国争霸,不是要劫财扩疆,我们要的是让人民富足安定的强国,是保护和平维护正义的强国。

国富民不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最富,据统计,当时的GDP约占全世界GDP的65%到80%,无疑是世界第一富。但宋朝又是最衰弱的朝代。史上汉有文景之治,唐有贞观之治,清有康乾盛世,宋朝呢?有宋江打劫、方腊造反,有张邦昌的“大楚”、刘豫的“大齐”,有西夏东攻、辽金南下,蒙古铁骑一路杀到广东。这是为什么呢?明清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宋太祖乾德三年,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无得占留。自此,一钱以上皆归之朝廷……然宋之所以愈弱而不可振者,实在此。”宋朝富了皇家,富了权贵,穷了百姓,亡了国家。

盲目强国而导致灭亡,历史上也不乏其例。夏末的桀,看到他的前辈不受诸侯尊重,认为是不强大,便“不务德而武伤百姓”,致使百姓弗堪,结果亡了国。商末的纣王觉得强国就是国家财富要多,便“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黍”;他觉得强国就是军队要多,便建立了当时最庞大的军队。他还设严刑峻法,大兴土木,最后众叛亲离,七十万大军临阵倒戈,一度强大的商王朝灭亡了。隋炀帝对汉武帝非常崇拜,想建立一个武帝式的强国,便不顾人民的死活和国力,去实施自己的“富国”“强国”梦。他在京城周边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粮仓,修建最豪华的宫殿、最宽最长的大道、最长的运河。当时的外国人都以为隋王朝太富有了,但实际上老百姓穷苦不堪。隋炀帝的强国梦让人民无法承受,纷纷造反。最终,隋炀帝不仅送了自己的命,也断送了隋王朝。

国富而国强的例子也有,唐王朝当之无愧。唐王朝的强大,不是完全凭借武功,而主要是“文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为后世的民富、国富、国强树立了样本。

忆昔(节选)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杜甫的这首诗展现了唐朝开元时期民富国强的盛世局面。

猜你喜欢

国富开元隋炀帝
政清山河秀 国富岁月新
走进绿水青山 聚焦退耕还林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隋朝“江都之变”风云
万有引力重点知识梳理和分析
李渊起义
日历
也说“开元”钱
“开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