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颅脑病变患者手术的镇静作用
2014-11-15张娇玲
张娇玲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在老年病人脑室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该院接受局麻下脑室钻孔引流术的60例老年患者,其中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辅助镇静治疗的患者有30例,作为观察组,剩下的30例患者术中使用咪达唑仑及舒芬太尼,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麻醉期间的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值及镇静效果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T2、T3时刻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值较之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P<0.05或P<0.01。 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的稳定脑溢血患者钻孔引流术中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术中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脑溢血;脑室钻孔术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28-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的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老年患者术前麻醉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1]。脑溢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该病具有危险性高、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脑室钻孔引流术是临床上治疗脑溢血的有效方法。基于此,2009年9月—2012年1月间该研究采用右美托咪啶进行了老年脑溢血患者脑室钻孔引流术术中强化麻醉的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来该院接受脑溢血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8.3±4.1)岁,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均采用局麻下脑室钻孔引流术,其中30例患者使用咪达唑仑及舒芬太尼进行强化麻醉,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剩下的30例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强化麻醉,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比较(x±s)
注: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测、测量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值,常规给予氧气支持[2]。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2~4 mg舒芬太尼5~10 ug进行强化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强化治疗,即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啶,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将盐酸右美托咪啶稀释成4 μg/mL的溶液,前20 min的给药剂量控制在0.5~1.0 μg/kg,20 min后,给药剂量调整为0.2~0.7 μg/kg·h。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T0)、诱导后手术前(T1)、术中(T2)及手术完成后(T3)的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值及镇静效率作为观察指标[3],镇静效率评价,维持Ramsay评分>3分时间占总镇静时间的百分比。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镇静效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镇静效率为(87.8±7.9)%,对照组患者的镇静效率为(31.2±4.7)%,t检验结果为t=6.400,P=0.000,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值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0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T1、T2、T3时刻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值较之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氧饱和度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在老年病人脑室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该院接受局麻下脑室钻孔引流术的60例老年患者,其中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辅助镇静治疗的患者有30例,作为观察组,剩下的30例患者术中使用咪达唑仑及舒芬太尼,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麻醉期间的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值及镇静效果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T2、T3时刻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值较之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P<0.05或P<0.01。 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的稳定脑溢血患者钻孔引流术中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术中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脑溢血;脑室钻孔术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28-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的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老年患者术前麻醉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1]。脑溢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该病具有危险性高、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脑室钻孔引流术是临床上治疗脑溢血的有效方法。基于此,2009年9月—2012年1月间该研究采用右美托咪啶进行了老年脑溢血患者脑室钻孔引流术术中强化麻醉的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来该院接受脑溢血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8.3±4.1)岁,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均采用局麻下脑室钻孔引流术,其中30例患者使用咪达唑仑及舒芬太尼进行强化麻醉,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剩下的30例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强化麻醉,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比较(x±s)
注: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测、测量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值,常规给予氧气支持[2]。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2~4 mg舒芬太尼5~10 ug进行强化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强化治疗,即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啶,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将盐酸右美托咪啶稀释成4 μg/mL的溶液,前20 min的给药剂量控制在0.5~1.0 μg/kg,20 min后,给药剂量调整为0.2~0.7 μg/kg·h。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T0)、诱导后手术前(T1)、术中(T2)及手术完成后(T3)的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值及镇静效率作为观察指标[3],镇静效率评价,维持Ramsay评分>3分时间占总镇静时间的百分比。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镇静效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镇静效率为(87.8±7.9)%,对照组患者的镇静效率为(31.2±4.7)%,t检验结果为t=6.400,P=0.000,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值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0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T1、T2、T3时刻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值较之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氧饱和度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在老年病人脑室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该院接受局麻下脑室钻孔引流术的60例老年患者,其中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辅助镇静治疗的患者有30例,作为观察组,剩下的30例患者术中使用咪达唑仑及舒芬太尼,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麻醉期间的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值及镇静效果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T2、T3时刻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值较之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P<0.05或P<0.01。 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的稳定脑溢血患者钻孔引流术中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术中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脑溢血;脑室钻孔术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28-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的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老年患者术前麻醉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1]。脑溢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该病具有危险性高、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脑室钻孔引流术是临床上治疗脑溢血的有效方法。基于此,2009年9月—2012年1月间该研究采用右美托咪啶进行了老年脑溢血患者脑室钻孔引流术术中强化麻醉的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来该院接受脑溢血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8.3±4.1)岁,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均采用局麻下脑室钻孔引流术,其中30例患者使用咪达唑仑及舒芬太尼进行强化麻醉,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剩下的30例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强化麻醉,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比较(x±s)
注: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测、测量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值,常规给予氧气支持[2]。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2~4 mg舒芬太尼5~10 ug进行强化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强化治疗,即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啶,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将盐酸右美托咪啶稀释成4 μg/mL的溶液,前20 min的给药剂量控制在0.5~1.0 μg/kg,20 min后,给药剂量调整为0.2~0.7 μg/kg·h。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T0)、诱导后手术前(T1)、术中(T2)及手术完成后(T3)的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值及镇静效率作为观察指标[3],镇静效率评价,维持Ramsay评分>3分时间占总镇静时间的百分比。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镇静效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镇静效率为(87.8±7.9)%,对照组患者的镇静效率为(31.2±4.7)%,t检验结果为t=6.400,P=0.000,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值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0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T1、T2、T3时刻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值较之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氧饱和度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