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探讨
2014-11-15努孜古丽·努斯来提艾克然木·满苏尔
努孜古丽·努斯来提+艾克然木·满苏尔
[摘要]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其中42例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标记为观察组,另42例只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治疗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69%、总有效率95.2%皆高于对照组的54.7%,83.3%(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且具。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100-02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β细胞功能减退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一种代谢紊乱疾病,发病机理是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相对缺乏,多在中年以后发病[1]。临床表现方面,胰岛素缺陷的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较为典型,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早期仅表现为轻度口渴、乏力,后期多伴有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2]。临床上,门冬胰岛素30多被用于进行外源性胰岛素补充[3],二甲双胍不仅能降血糖还有减轻体重和胰岛素血症的效果。为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分析2010年1—6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均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4],其中42例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标记为观察组,另外42例只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治疗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7~66岁,平均(54.7±6.9)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9~65岁,平均(53.8±7.3)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早、晚餐前30 min予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00037),起始剂量为每天0.3~0.5 U/kg,之后均依据个人血糖情况调整用量,调整范围在4~8 U之间,以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初始剂量为一次0.25 g,3次/d,之后依据疗效逐渐增量,一般1~1.5 g/d,最多不超过2 g,在餐中或餐后立即服药,可减少胃肠道刺激。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运动,按时监测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目标血糖值为:FPG<7.0 mmol/L,2 hPG<10.0 mmol/L。
1.3 疗效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2周的治疗情况,记录FPG、2hPG、HbAlc的数据,根据糖尿病控制标准判定疗效包括:显效:FPG<6.0 mmol/L、2hPG<8.0 mmol/L、HbAlc<7.0%;有效:FPG<6.0~7.8 mmol/L、2hPG<8.0~10.0 mmol/L、HbAlc<7.0%~9.0%;疗效差:FPG>7.8 mmol/L、2hPG>10.0 mmol/L、HbAlc>9.0%。总有效数=显效数+有效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显效率69%、总有效率95.2%皆高于单纯使用门冬胰岛素30的54.7%,83.3%(P<0.05)。
2.3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两组皆未发生低血糖事件,胃肠道反应均发生2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观察组稍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在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可出现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致使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升高,多余的糖分从肾脏排出[5]。2型糖尿病属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综合,其病因主要有:遗传致病基因,年龄,肥胖、生活习惯、应激、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控制,情绪,其他疾病等。门冬胰岛素30成分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是一种预混胰岛素类似物[6]。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低血糖发生风险低,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7]。谢立兵[8]研究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肌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78±1.32)mmol/L、(18.43±1.56)mmol/L、(10.23±3.85)%;治疗后分别为(6.21±0.63)mmol/L、(8.56±1.04)mmol/L、(6.43±1.72)%。对照组在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75±1.30)mmol/L、(1837±1.62)mmol/L、(10.14±3.76)%,治疗后分别为(6.52±0.68)mmol/L、(9.45±1.34)mmol/L、(7.14±1.76)%。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故认为门冬胰岛素 30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 2 型糖尿病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其原理是把人胰岛素中的B链28脯氨酸用门冬氨酸替代,使六聚体或二聚体能迅速分解成单体,促进胰岛素的吸收,并能改善β细胞功能功能[9]。二甲双胍是口服降糖药,其作用机制包括延缓葡萄糖由胃肠道的摄取,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10];该降糖药优势是可减轻患者体重,降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前β脂蛋白水平,改善外周葡萄糖代谢能力,且不会降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11]。该文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示,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显效率69%、总有效率95.2%皆高于单纯使用门冬胰岛素30的54.7%,8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但联合应用二甲双胍能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
综上所述,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智慧,曾德志.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的多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081-1082.
[2] 丁琼.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33-34.
[3] 吕焕雨,李子民,马海玲,等.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62-463.
[4] 钱建忠.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和胰岛素泵短期治疗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35-36.
[5] 易磊.糖尿病防治调养一本通[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
[6] 刘玉英.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70例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138.
[7] 唐祝奇,崔世维,朱晓晖,等.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筛选指标CZ/co[C]//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广州:中华医学会,2012.
[8] 谢立兵.门冬胰岛素 30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 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32-33.
[9] 罗垂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518-519.
[10] 卜石,杨文英,陆菊明,等.一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基础胰岛素或第二种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2):90-94.
[11] 柏松,时艺珊,王晓蕾,等.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57-58.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其中42例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标记为观察组,另42例只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治疗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69%、总有效率95.2%皆高于对照组的54.7%,83.3%(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且具。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100-02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β细胞功能减退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一种代谢紊乱疾病,发病机理是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相对缺乏,多在中年以后发病[1]。临床表现方面,胰岛素缺陷的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较为典型,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早期仅表现为轻度口渴、乏力,后期多伴有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2]。临床上,门冬胰岛素30多被用于进行外源性胰岛素补充[3],二甲双胍不仅能降血糖还有减轻体重和胰岛素血症的效果。为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分析2010年1—6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均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4],其中42例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标记为观察组,另外42例只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治疗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7~66岁,平均(54.7±6.9)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9~65岁,平均(53.8±7.3)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早、晚餐前30 min予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00037),起始剂量为每天0.3~0.5 U/kg,之后均依据个人血糖情况调整用量,调整范围在4~8 U之间,以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初始剂量为一次0.25 g,3次/d,之后依据疗效逐渐增量,一般1~1.5 g/d,最多不超过2 g,在餐中或餐后立即服药,可减少胃肠道刺激。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运动,按时监测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目标血糖值为:FPG<7.0 mmol/L,2 hPG<10.0 mmol/L。
1.3 疗效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2周的治疗情况,记录FPG、2hPG、HbAlc的数据,根据糖尿病控制标准判定疗效包括:显效:FPG<6.0 mmol/L、2hPG<8.0 mmol/L、HbAlc<7.0%;有效:FPG<6.0~7.8 mmol/L、2hPG<8.0~10.0 mmol/L、HbAlc<7.0%~9.0%;疗效差:FPG>7.8 mmol/L、2hPG>10.0 mmol/L、HbAlc>9.0%。总有效数=显效数+有效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显效率69%、总有效率95.2%皆高于单纯使用门冬胰岛素30的54.7%,83.3%(P<0.05)。
2.3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两组皆未发生低血糖事件,胃肠道反应均发生2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观察组稍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在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可出现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致使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升高,多余的糖分从肾脏排出[5]。2型糖尿病属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综合,其病因主要有:遗传致病基因,年龄,肥胖、生活习惯、应激、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控制,情绪,其他疾病等。门冬胰岛素30成分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是一种预混胰岛素类似物[6]。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低血糖发生风险低,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7]。谢立兵[8]研究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肌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78±1.32)mmol/L、(18.43±1.56)mmol/L、(10.23±3.85)%;治疗后分别为(6.21±0.63)mmol/L、(8.56±1.04)mmol/L、(6.43±1.72)%。对照组在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75±1.30)mmol/L、(1837±1.62)mmol/L、(10.14±3.76)%,治疗后分别为(6.52±0.68)mmol/L、(9.45±1.34)mmol/L、(7.14±1.76)%。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故认为门冬胰岛素 30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 2 型糖尿病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其原理是把人胰岛素中的B链28脯氨酸用门冬氨酸替代,使六聚体或二聚体能迅速分解成单体,促进胰岛素的吸收,并能改善β细胞功能功能[9]。二甲双胍是口服降糖药,其作用机制包括延缓葡萄糖由胃肠道的摄取,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10];该降糖药优势是可减轻患者体重,降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前β脂蛋白水平,改善外周葡萄糖代谢能力,且不会降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11]。该文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示,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显效率69%、总有效率95.2%皆高于单纯使用门冬胰岛素30的54.7%,8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但联合应用二甲双胍能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
综上所述,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智慧,曾德志.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的多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081-1082.
[2] 丁琼.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33-34.
[3] 吕焕雨,李子民,马海玲,等.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62-463.
[4] 钱建忠.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和胰岛素泵短期治疗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35-36.
[5] 易磊.糖尿病防治调养一本通[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
[6] 刘玉英.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70例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138.
[7] 唐祝奇,崔世维,朱晓晖,等.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筛选指标CZ/co[C]//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广州:中华医学会,2012.
[8] 谢立兵.门冬胰岛素 30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 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32-33.
[9] 罗垂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518-519.
[10] 卜石,杨文英,陆菊明,等.一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基础胰岛素或第二种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2):90-94.
[11] 柏松,时艺珊,王晓蕾,等.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57-58.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其中42例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标记为观察组,另42例只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治疗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69%、总有效率95.2%皆高于对照组的54.7%,83.3%(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且具。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100-02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β细胞功能减退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一种代谢紊乱疾病,发病机理是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相对缺乏,多在中年以后发病[1]。临床表现方面,胰岛素缺陷的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较为典型,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早期仅表现为轻度口渴、乏力,后期多伴有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2]。临床上,门冬胰岛素30多被用于进行外源性胰岛素补充[3],二甲双胍不仅能降血糖还有减轻体重和胰岛素血症的效果。为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分析2010年1—6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均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4],其中42例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标记为观察组,另外42例只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治疗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7~66岁,平均(54.7±6.9)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9~65岁,平均(53.8±7.3)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早、晚餐前30 min予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00037),起始剂量为每天0.3~0.5 U/kg,之后均依据个人血糖情况调整用量,调整范围在4~8 U之间,以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初始剂量为一次0.25 g,3次/d,之后依据疗效逐渐增量,一般1~1.5 g/d,最多不超过2 g,在餐中或餐后立即服药,可减少胃肠道刺激。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运动,按时监测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目标血糖值为:FPG<7.0 mmol/L,2 hPG<10.0 mmol/L。
1.3 疗效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2周的治疗情况,记录FPG、2hPG、HbAlc的数据,根据糖尿病控制标准判定疗效包括:显效:FPG<6.0 mmol/L、2hPG<8.0 mmol/L、HbAlc<7.0%;有效:FPG<6.0~7.8 mmol/L、2hPG<8.0~10.0 mmol/L、HbAlc<7.0%~9.0%;疗效差:FPG>7.8 mmol/L、2hPG>10.0 mmol/L、HbAlc>9.0%。总有效数=显效数+有效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显效率69%、总有效率95.2%皆高于单纯使用门冬胰岛素30的54.7%,83.3%(P<0.05)。
2.3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两组皆未发生低血糖事件,胃肠道反应均发生2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观察组稍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在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可出现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致使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升高,多余的糖分从肾脏排出[5]。2型糖尿病属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综合,其病因主要有:遗传致病基因,年龄,肥胖、生活习惯、应激、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控制,情绪,其他疾病等。门冬胰岛素30成分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是一种预混胰岛素类似物[6]。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低血糖发生风险低,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7]。谢立兵[8]研究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肌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78±1.32)mmol/L、(18.43±1.56)mmol/L、(10.23±3.85)%;治疗后分别为(6.21±0.63)mmol/L、(8.56±1.04)mmol/L、(6.43±1.72)%。对照组在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75±1.30)mmol/L、(1837±1.62)mmol/L、(10.14±3.76)%,治疗后分别为(6.52±0.68)mmol/L、(9.45±1.34)mmol/L、(7.14±1.76)%。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故认为门冬胰岛素 30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 2 型糖尿病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其原理是把人胰岛素中的B链28脯氨酸用门冬氨酸替代,使六聚体或二聚体能迅速分解成单体,促进胰岛素的吸收,并能改善β细胞功能功能[9]。二甲双胍是口服降糖药,其作用机制包括延缓葡萄糖由胃肠道的摄取,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10];该降糖药优势是可减轻患者体重,降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前β脂蛋白水平,改善外周葡萄糖代谢能力,且不会降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11]。该文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示,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显效率69%、总有效率95.2%皆高于单纯使用门冬胰岛素30的54.7%,8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但联合应用二甲双胍能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
综上所述,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智慧,曾德志.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的多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081-1082.
[2] 丁琼.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33-34.
[3] 吕焕雨,李子民,马海玲,等.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62-463.
[4] 钱建忠.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和胰岛素泵短期治疗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35-36.
[5] 易磊.糖尿病防治调养一本通[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
[6] 刘玉英.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70例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138.
[7] 唐祝奇,崔世维,朱晓晖,等.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筛选指标CZ/co[C]//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广州:中华医学会,2012.
[8] 谢立兵.门冬胰岛素 30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 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32-33.
[9] 罗垂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518-519.
[10] 卜石,杨文英,陆菊明,等.一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基础胰岛素或第二种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2):90-94.
[11] 柏松,时艺珊,王晓蕾,等.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57-58.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