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截中的人文记忆

2014-11-15任毅

文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书页组诗诗刊

胡弦,1966年生,做过教师、记者,现任《扬子江诗刊》编辑。1990年代开始写作,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诗文,有诗集《十年灯》、散文集《菜蔬小语》,曾获中国诗歌学会、《人民文学》、《散文诗》等杂志诗歌奖,2009年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授予“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组诗《春风斩》是他新近重组发表的一首诗作。

《夹在书里的一片树叶》是一个语言有着连续有效性而无法分割的整体,要深入诗之机理,必须在结构间寻求一种启迪的话语句法。语言,将人从不可言说之物中解放出来;而沉默,带着一类跨界的忧思,体验一片树叶夹在一页线装书中“轻”的感受。“黑暗中:它需要书页合拢/以便找到/故事被迫停下来的感觉”,“被迫”一词意味深长,夹在书页里,显现于时间暂时停止,生命的暂时休止符,等待翻过下一页的时候有新的树叶再次夹进书页里。一片树叶,即可认为是一段故事,人生之路的一段路程。隐喻与象征,潜藏着一种隐秘的声音,只对抱有附身于神灵般沉寂的慧聪之人起作用,而沉浸其中需从思维内部入手,省察物象的真实性与现实性,就成为诗人不懈追寻的一种人文素养背负的一剂增效剂。诗人似乎既展现自身又消解自身,无论是人生体验或社会现实中呈线形关系生活乐章:“它愈来愈干燥,细长的柄连系着身体之外巨大的空缺:/它仍能/触及过去/并干预到早已置身事外的/呼啸和伤痛”,话语结构中时有悖论的产生,死死压进书页里的东西兀自跑了出来,像一头刺目的巨兽。超越词语的自由,与脱离词语的自由呈现于同一时空之中。那夹在书页里的树叶,那残存在意识中的片段,仍然沉默依旧,就像那一片夹在书里的树叶,越来越轻,薄如蝉翼,活的物,获得魂灵安然。等待最佳孵化而出的时机,进而断续发出细微隐秘的声音,继续匍匐于线装书页里沉默如斯。“熟谙沉默的本质,像一座/纸质博物馆里最后的事,它依赖/所有失败的经验活下来,心中/残存的片段连缀生活的片面性,以及/某个存在、却始终无法被讲述的整体”。

《年轻的时辰》是组诗《光阴之谜》中的一首。潘维说,这是一首讲故事的诗,可以看做心理短篇小说。诗中出现了四代人:楼上的小孩,我,母亲和伯母,祖母。这首作品的秘密之处在于,一首被反复弹奏的简单钢琴曲,不断被修正的琴声,带来了诗性奇迹“年轻的时辰”。代沟消失了,“我”进入了祖母年轻安详生命的深处。胡弦叙述得平实,但仍然可以触及那“不熟悉的控制力”。[1]

《小谣曲》原是《光阴之谜》的开头。张力十足。流水、乱石、蓝天、北斗、丹砂、殷红的斗拱、老槭树,既是记忆中夜晚饮酒听曲的环境,也可能是谣曲中呈现的艺术意境。春光峡谷深处,光阴流转世事迷乱。歌者纤长的手指,活泼的性格,美丽的笑容,碎花的衣服,透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孤独。整首诗,时空穿越思绪纵横,诉诸文字情感飘忽,隐忍而内敛。

《春风斩》初看上去,写的都是旅途中的日常景观,但这些景与物,经过诗人细致而敏感地连缀,迅速凝聚成人对自然的内在倾听。[2]从本事上看,这首诗与旅行有关,它大致取材于一个人游走西部高原之后的观感。如何把握这些观感,诗和散文有不同的方式。好的散文的方式倾向于把它们沿着人生的记忆,碾磨成一种见识;而好的诗歌的方式则倾向于把有关的记忆复活成一种敏锐的听力。《春风斩》通过对景物的截取与拼接,它把诗人对西部高原的地理风貌的旅途感受,强化为一种撩动着敏锐的心弦的人文记忆。诗歌写出了诗的敬畏;在措辞上保持了必要的风度,分寸把握得相当老道,没有让诗人的敬畏沦为一种“廉价的消费品”。胡弦用此诗作为组诗的总名,其意图也正在于此。

注 释

[1]潘维:诗刊博客,“中国好诗歌”(2014年7月),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4f64090102uyky.html.

[2]臧棣:同[1]。

任毅,诗评家,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页组诗诗刊
可见光(组诗)
滋养组诗
饭后闲笔组诗
苍凉组诗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痴巫婆的故事树
羞愧之心
轻轻地打开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