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思想课程中情感教育分析
2014-11-15王娜娜
[摘 要] 情感教育应从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培养、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等三方面入手,改善以往以认知能力为主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注重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投入,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不仅要注意教育过程,如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气氛和学校教育气氛,也要注重教育结果,如学生的技能和行为。在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情感教育已经被写进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必要的,也是思想政治课成功实施的关键。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情感教育的体现
情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之一。从我国课程改革目标的转变中可以看出“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现在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转向并不是否认知识的重要性,而是目标的出发点不同,学生不是为知识而学习,而是要对所学的知识形成又一种认识。”
1、情感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功能与意义
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有巨大的科学价值。过去,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人们注意到了情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巨大作用,但把这种作用归属于智力因素的附属,如果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来看,只重视智力因素而忽略非智力因素也是不科学的。情感在教学上具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兴趣,感染学习对象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强化认知活动、增强学习效率、形成学生个性行为品质的巨大功能。从教育过程看,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一个过程。
2、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现实的需要
当今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目标上还是偏重于认知目标的实现而忽视情感目标的实现。在教学方法上重教条式讲授,轻教学情感投入。在教学效果评估上,只有对认知水平的考察,而缺乏德育实效的综合评价。因此,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即“以情优教”的思想。以情优教是指在教学中积极自觉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传播思想和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从而展示情知交融所产生的教学魅力。
(2)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方面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许多社会情感逐渐形成,比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一方面随着意志的增强,中学生对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比较复杂。但是由于他们的情绪动荡,情感波动性较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常常处在不平静、冲突和矛盾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1、在教育目标上,偏重于认知目标,忽视情感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它表现为四个由低到高的课堂教育目标,即认知、能力、情感、思想目标。这四个方面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只要把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就行了,单纯追求政治课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多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高尚道德情感和思想的培养。教育目标的实现只停留在认知阶段,没有上升到情感目标,其结果是中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德行分离,他们在认知上可能已经掌握了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但却经常在思想行为上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2、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注重教条式讲授,轻视教学情感投入
政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德育情,以德育德,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感熏陶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进行动之以情的教育。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中,用自己高尚的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疏通思想渠道达到陶冶学生情感的目的,從而形成孩子较为稳定的健康人格。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重视集体的单一形式,轻视多样化的形式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组织形式还是重视单一的集体形式,其实应该尝试其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按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层次教学。我们应该让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用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与能力。
三、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情感教育的对策
1、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情感素质是决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高尚、健康的情感品质,既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巨大动力,又是影响和教育学生的精神能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
(1)教师积极情感表现在:要尊重学生的感情,对学生的真实感情的表露要给予尊重,学生会因为受到尊重而乐意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接受教师的教育;要信任学生,教师要淡化说教者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相信学生的见解;要建立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喜爱,潜移默化地培植学生内心的学习需要和愿望,渐渐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积极情感的作用表现在:有动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迁移作用,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情感,把学生不太喜欢的政治课讲的生动活泼,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生迁移并扩大;教师的情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双向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爱护,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依赖和敬慕。而教师接受了这种反馈后,必然自觉地强化这种情感,给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教育。如此双向交流必将使得学习的效果与日俱增。
(2)培养教师积极情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更好的培养这种情感:第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是一种双向活动,促使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要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第二,优化课堂心理氛围。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参与教学,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提出各种问题,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论。第三,注重美感教育。首先,教师对教学对象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状况、学习态度和动机都要进行详细的了解,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容易在教学中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学生更容易打成一片。
(3)要多查阅关于教材内容的资料,扩展教材内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加工教材,做出合理取舍,他们往往能讲出书上没有的符合教学目的的精彩内容。
2、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学生常觉得枯燥乏味,再加上有些老师把理论知识当成单纯的知识来识记,就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讲课时,要根据所讲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起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乐意学习。要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兴趣,除了要在教学内容上挖掘外,还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比如多媒体技术,它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以教师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情感具有传染性,特别是教师对学生诚挚的感情,会对学生的情感以极大的感染。教师要做到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先行理解教材,挖掘情感教育因素。现在的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减少了枯燥乏味的说教,丰富了感性材料,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研究,要对教材中抽象枯燥的部分进行加工整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会因为教师的真心真情流露而更加尊重敬爱教师,并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无形中形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探求,积极地思维。
(3)在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来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两种情境,一种是表面形态上的,既通常所说的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另一种情境是内在的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的,就是教师利用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包含的知识和道理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一个富有想象空间的情境中,明确知识,从而也提升了思想道德境界和情操。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情感。长期以来的政治课教学,缺乏富有情感色彩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影响到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激发人的情感,也可以丰富和巩固人的情感,政治课必须要实践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行激情,以情育理,从而促使教学最终取得全面的成功。
情感教育理论和实践,长期以来是我们忽视和缺失的领域。我们所强调的情感,是人的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所表现的情感,是代表人类进步、文明和社会公正、人与人共同生活的情感,是为伟大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的理想、追求、抱负的意识和精神升华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在人的素质形成中,离不开教育和环境,离不开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先进文化的滋养和哺育,离不开时代大环境中教育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虽然能学到知识与技巧,但由于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所学知识也会因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的强化和加温而被很快遗忘。因此,在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必须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措施,加强中学生情感教育实施效果,提高中学生情感教育水平。并通过教师自身情感素质的提高,使得师生建立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更加利于情感教育在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修春.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大连出版社,2000.
[2]卢家媚.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调查[J].教育研究,2001,(08).
[3]丹尼爾·戈尔曼:《情感智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胡炎松.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6]鱼霞.情感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7]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彭五一.谈谈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7,(01).
作者简介:王娜娜,女,陕西渭南人,职称: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学校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