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的认知和心态分析及政策启示

2014-11-15陈品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认知心态农民

陈品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江苏省淮北地区的东海、泗洪、响水和阜宁等4县476位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的认知和心态,结果表明,一半以上被调查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的认识比较片面,近2/3被调查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外部的影响;对种植结构调整有信心的只有1/4左右;面对种植结构调整中的市场风险近1/2的被调查农民选择徘徊观望,被调查农民普遍认识到市场和技术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渴望政府能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协调农产品销售。

关键词:种植结构调整;农民;认知;心态

中图分类号: F304.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482-02

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始终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农民尤为关心的问题,但要避免政府的盲目引导就必须弄清影响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决定因素。对种植结构变化的决定因素,人们在宏观层面上认识比较一致,认为国内外市场需求或价格、各种作物的相对比较优势和国家支持政策等因素是影响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1]。在微观层面上,人们对基层村庄和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的决定因素的研究主要基于地理区位[2]、市场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1,3]、土地细碎化[4]、农民素质[5-6]等视角,而对种植结构调整的主体——农民自身的认知、心态与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农民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整是种植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5,7],研究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的认知和心态对于揭示种植结构调整的微观机制、制定区域种植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江苏省淮北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种植结构调整潜力相对较大的地区。为把握该地区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的认知和心态,推进该区域种植结构的科学调整,选择了该地区的东海、泗洪、响水和阜宁等4县种植业生产的农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的认识、农民如何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期盼等。调查有效问卷为476份,其中东海县131份、泗洪县110份、响水县128份、阜宁县107份。

2结果与分析

2.1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的认知分析

48.74%的被调查农民认为种植结构调整就是大力发展一个地区的特色产业,表明大多数农民对于种植结构有较深的认识,能够正确理解种植结构的含义,但也有部分农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8.40%的认为种植结构调整就是政府号召种什么就种什么,20.16%的认为种植结构调整就是市场上什么好卖就种什么,15.13%的认为种植结构调整就是少种粮食,多种瓜果蔬菜,甚至有7.56%的认为种植结构调整就是乡村干部穷折腾,搞表面文章。

56.72%的被调查农民认为种植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市场,39.92%的农民认为关键在于技术,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通过近几年种植结构调整的实践,大部分农民已体会到市场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重要性,在他们心目中市场因素的重要性已经超过技术因素。

经多年结构调整的实践,65.13%的被调查农民体会到种植结构调整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有效结合,而只有14.71%、12.60%的被调查农民认为主要靠自己的努力或政府的支持。进一步分析发现,选择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努力与政府的支持相结合”的基本是文化水平较高或能力较强的农民,选择主要靠“政府的支持”和“说不清楚”的农民往往是文化水平较低或者能力较弱的农民。

当农民被问及“你对当前自家种植结构满意吗?”时,回答“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占13.44%和45.38%,合计为58.82%。对当前自家种植结构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农民中,67.86%的被调查农民进行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后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32.14%的被调查农民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结构调整而对传统的种植结构表示满意。回答“不满意”的占4118%,对当前自家种植 结构不满意的农民中,93.88%的被调查农民不知道如何进行调整,而只有6.12%的被调查农民近期准备调整。在对当前种植结构不满意的196位农民调查发现,只有25.51%的被调查农民对种植结构的调整有信心,而选择“没有信心”或“说不清楚”的分别为28.58%和45.91%。

2.2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的意愿分析

当农民被问及“你是怎样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的?”,选择“减少了旱地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水稻”的为53.78%,主要由于水稻近年来种植效益相对较高,随着农田水利条件的改善,农民选择了“旱改水”;选择“增加了瓜果、蔬菜的种植面积”占42.86%;选择“种植稀罕作物”占7.98%;选择“挖田种植水生植物、养殖水产”为10.50%,主要由于近年来浅水藕等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产养殖的比较效益较高,农民将一些原来的低洼地和部分水稻田进行开挖整理而“退耕还水”。

36.97%的被调查农民由于目前的种植结构效益差,自己探索,从而开展了种植结构的调整;30.25%的被调查农民由于政府号召而调整种植结构,表明政府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做了一定有效的宣传、引导工作;26.05%的被调查农民看到别人调整的效果好后跟着调整,只有6.72%的被调查农民从报纸、电视和广播中得到消息后调整,反映了充分利用媒体来宣传并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潜力。

当被问及“在安排作物时,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44.53%的被调查农民回答是自家生活需要,而首先考虑市场行情的为32.77%,这表明被调查农民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确保口粮的自给仍然是一个主要目标。

当被问及“如果去年市场上的西瓜是1元/kg,今年你家种了西瓜,但今年西瓜只有0.2元/kg,种西瓜还不如种水稻收入高,明年你还打算种西瓜吗?”时,回答打算先出去跑跑看看行情,看能否找到销路,到时再作决定的占30.25%,这部分农民已经比较理性和主动;但也有21.01%的回答不种了,还是种水稻保险一点,这部分农民在结构调整的风险面前,胆子较小,自信心不足;回答继续种香一年臭一年嘛,估计明年价格还会涨上去和再种一年看看的分别占2521%和21.01%,这反映了农民在调整种植结构中与市场进行初步博弈后所表现出的观望心理。

2.3农民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期盼分析

61.34%的被调查农民在种植结构调整中最需要得到的服务是机械化或省力的种植技术,50.42%最需要技术培训,47.05%最需要农产品营销信息,这些结果基本符合该地区当前结构调整中农民的实际心态。随着该地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在农村直接务农的中青壮年劳动力日趋减少,机械化或省工省力的种植技术成为农民在发展种植业过程中最需要的技术,而仍滞留在农村的农民,有着强烈的致富渴望,希望能种上新的作物,增加家庭收入,相应地迫切需要生产新技术培训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

在回答“在种植结构调整中,你希望政府干什么?”时,71.43%的被调查农民选择了协调农产品销售和希望政府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占59.66%,希望联系专家到农村指导的为43.69%,希望政府办好种植结构示范点的为1932%,这同样反映了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可靠的市场信息和广阔的产后销路的迫切需求。

综上发现:(1)经过多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的认识有了提高,近一半的被调查农民认为种植结构调整就是发展一个地区的特色产业,但不容乐观的是还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的认识比较片面;(2)近2/3被调查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外部的影响,如政府的号召、样板的示范以及媒体的介绍等等,只有1/3的农民是自己主动探索而进行调整的,对种植结构调整有信心的只有1/4左右;(3)面对种植结构调整中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风险,近1/3的被调查农民能主动而又理性地面对,1/5左右的被调查农民小心退缩,近1/2的被调查农民徘徊观望;(4)被调查农民普遍认识到市场和技术在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他们中绝大多数目前在结构调整中最需要得到的服务也是技术和市场,他们渴望政府能协调农产品的销售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3讨论

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了包括种植结构调整在内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多年来各地在具体操作上有一些值得思考甚至需要反思的地方。在对实践的深刻反思中,逐渐意识到农民心态的转变是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8]。调整种植结构,在不少地方被简单地理解为增加或削减某些作物的种植面积,而忽视了农民这一最重要的“慢变量”在调整中的主体作用。因而,在种植结构调整中更多是直接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如何为调整主体农民创造条件[9]。我国农民素质较低特别是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等客观现实,决定了种植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目前,人们普遍认同并强调了我国种植结构调整所面临的资源和市场两大约束,但对农民素质约束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由于我国农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建国后长期的计划经济思维与农民求稳的心态结合成了一种僵化的种植习惯。因此,种植结构调整的核心不是作物种植种类和面积调整,而是农民的认知、心态和能力的调整。调查结果启示,当前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种植结构调整的宣传引导和服务支持,特别要加强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发挥农民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当前江苏省淮北地区农民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心态表现出“多态性”,大体上可分为自主型(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整)、跟随型(根据行政指令或者跟在其他人后面,没有自己的主见)、徘徊型(想调又不敢调,不知如何调)和保守型(沿袭种植习惯不调整)等四种类型。因此,各地引导和促进种植结构调整的措施不能一刀切,需要针对不同农民的心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服务措施。只有实实在在地重视农民的主体性,认识到种植结构调整的根本前提是农民心态的调整和能力的转变与提高,才能因“农民”制宜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种植结构调整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季焜,牛先芳,智华勇,等. 蔬菜生产和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8(7):4-10.

[2]刘良灿. 试析杜能的区位理论在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1):120-122.

[3]董晓霞,黄季焜,Rozelle S,等. 地理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J]. 管理世界,2006(9):59-63,79.

[4]刘乃全,刘学华.学界动态劳动力流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基于“良田种树风”的一个分析[J]. 南方经济,2009(6):15-24.

[5]王娟,吴普特,王玉宝,等. 农户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量化分析——以黑河干流中游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8):1105-1112.

[6]张玉启,张文霞,陈国惠. 种植制度调整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分析和政策建议——以对豫东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调查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55-59.

[7]熊晓山,谢德体,宋光煜.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小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控[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430-434.

[8]黄毅.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在调整农民心态[J]. 老区建设,2001(4):43-44.

[9]黄祖辉,胡豹,黄莉莉. 谁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张水玲. 外源推动与内源驱动整合: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机制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484-486.

猜你喜欢

认知心态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还是“看掐架”心态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