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2014-11-15梁玉敏

文教资料 2014年20期
关键词:文体教学内容课文

梁玉敏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浅议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梁玉敏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呈现的材料,是许多教学问题的集结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坚持以目标为主线,突出重点、难点;尊重文本特性,精选教学内容;以能力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运用系统方法,整体优化教学内容等原则,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 选择 组织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践中为学生呈现的种种材料,既包括对现有教材内容的 “沿用”,又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又包括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造性”。它解决了语文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遵循一定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和组织,在语文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一、以目标为主线,突出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内容多、课时紧、任务重,要以课文的教学目标为纲选择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巩固。例如课文《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演讲稿,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鉴赏课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两个教学重点,以及“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运用到写作中”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我有什么样的梦想”、“我的梦想是什么”、“怎样实现我的梦想”相关的内容,揣摩重点句子和语段的深沉含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采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马丁路德金的激情演讲并模仿演讲,使学生把握全文激情飞扬的语言特点。

同样的教材如何精选教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面对可以用作多方面教学凭借的选文,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是语文教学之大忌。要通过深入研读,运用删减、拓展、深挖、整合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筛选出教学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以此作为教学的内容。要分清轻重主次,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特定的课文类型及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兴趣爱好,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二、尊重文本特性,精选教学内容

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每一种体裁都有它独特的文本特性。文本特性首先表现在文体上,“文体是指一定的话语秩序所形成的文本体式,它折射出作家、批评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1],也就是说,文本特性主要体现在文本体式上。仅以文学作品为例,如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各有各的体式:“小说必须是叙事的,其体制必须有一个故事;诗歌必须是抒情的,分行则是其体制要求的;散文则把抒情、叙事、议论熔为一炉,但一定要有意思所在;剧本是以故事去展现矛盾,但其语言秩序是对话体。”但仅有这种易把握的体式还不是文体,“文体的语言秩序中必须表现出作家独特的情感、性格、精神风貌,而这一切又必然是时代的、历史的、文化的、精神的折射,这才是文体的全部内涵”[2]。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不同的文本区别对待,凸显文本的特性。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所教内容与文本特性不符、与应教内容相背离的情况普遍存在。比如用复述故事和对人物的简单评说教小说;用泛泛的朗读、浅显的分析教诗歌;简单化的表演或分角色朗读教戏剧;散文教学,只是简单了解这篇散文写了什么景,景里有什么情。无论什么体式的文本,解读只是在文字的表层滑行,根本不顾学生的主观感受,也就更谈不上围绕文体特性组织教学。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有没有区别,唐诗和宋词有没有区别?浪漫主义诗歌与现实主义诗歌、朦胧诗与校园诗有没有区别?”“一堂课下来,学生心中所留住的经验是什么,是否与教师所意图教的相一致或相关联,教师想教的、实际在教的、学生实际所学的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哪一条相关联,是否有效达成或趋向一致。”[3]这些不符合语文课的要求,也不顾及文本特性的教学内容是不“合宜”的。

针对不同的文体,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进行多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4]。

三、以能力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表现在教材的编排上,就是以“能力”为线索组织整套教材。就整体而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汉语知识和附录五个板块,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尽管初高中语文教材在板块内容上不尽相同,但从教材的组织结构线索看,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即初高中语文教材都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探究五种能力为目标。

具体而言,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必修教科书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前三个部分纳入课内计划,“名著导读”在课外自由安排。“阅读与鉴赏”是这套教科书的主体,以名家名篇为主,是反映当今时代特点的文章。每单元学习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对形象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品味鉴赏,有的侧重对思辨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进行思考领悟,有的侧重对应用性较强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但是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有基本训练的要求。比如教读小说,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是满天星斗,而是有重点的,这一课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题,下一课重点是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这些都处处和写作、表达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表达与交流”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相对集中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通过丰富多彩的写作练习和口语训练供学生选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际能力。“梳理探究”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名著导读”则希望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对教材的沿用、重构和创造。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该体现教材的精神,以能力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四、运用系统方法,整体优化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复杂系统,系统的魅力在于整体,只有整体优化,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讲一篇课文,如什么都不肯放过,字、词、句、篇、章、语、修、逻、文样样都抓,要让学生一顿吃个饱、吃个够,结果贪多必会消化不良。一篇教材,可供学生学习的地方很多,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从篇章结构到遣词造句,以至标点符号的运用等。语文教师应当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讲解要击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就可以不讲。每堂语文课并不是可以各自孤立、不相往来的,它应该也只能是整个语文教育系统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师应该带动学生一起织网造梯,既举纲张目,又拾级而上。分析语文教材,要有整体观念。首先,把全套教材看做一个整体,通览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了解各册教材的分工、联系和衔接。其次,一册课本也是一个整体。要通读全册课本,包括每一篇课文、课后练习、阅读指导和作文指导、基础训练等,了解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训练项目,认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作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了解各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各单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次,每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整体。备课,要熟悉全篇教材,包括课后练习、课文插图等。要领会内容,理清脉络,把握中心,弄清疑难问题,要钻研课文中包含的字、词、句、修辞、语法、标点知识及琢磨课文的篇章结构、体裁、特点、主题思想、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描写手法等,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课文,依据教学目标和文章的中心,选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

[2]童庆炳.谈谈文学文体[J].《语文建设》,2009(9).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8.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6.

西华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材研究。

猜你喜欢

文体教学内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