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
2014-11-15齐鹏飞
齐鹏飞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
齐鹏飞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美术课程在小学至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规划和设计,为突出大学美术专业师范类办学要求和目的,作者在实际教学改革方面强调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与美术学学生在教学实践和培养方向上的不同。
大学美术专业 教育类课程 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美术专业增开师范培养方向的时间较晚,对大学美术专业师范类办学要求和目的不够清晰和明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对大学美术专业师范类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保守和滞后。在理论研究环节,大学所授课程与中小学教学的发展要求及对新时期高素质的美术教师诉求有机联系的理论相对较少。大学未能发挥其在本地区的学术优势,缺少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互动与联系,美术课程在小学至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缺少有效的规划和设计。
为了突出大学美术专业师范类办学要求和目的,我们在实际教学改革方面强调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与美术学学生在教学、实践和培养方向上的不同。在理论研究方面,密切联系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的需求特点,培养能够满足未来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发展的优秀后备人才,做好大学美术专业示范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和培养工作,发挥高校美术专业优势,加强与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互动与联系,整合教育系统文化宣传资源,有利于地方文化建设与发展。
一、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的目的
通过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和手段研究,明晰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的目的、方法、技巧,整合小学至大学的教学资源,以整体发展的战略眼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今天的学生终将会成为明天的老师,形成由教学到实践的良性循环,明确美术教学的目的与意义,宣传优秀文化,服务于人民百姓。
二、需解决问题
1.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目的不明确,应突出师范专业办学特色,完善课程分布。
2.发现和总结中小学教师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素质培养,比如:书法水平、针对中小学生教学的技巧与能力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及谈话技巧、特色专业。
3.建立大学与中小学教学的互动、反馈机制,形成学以致用的良性循环。
三、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1.国内大学美术教师教育类课程从业教师的现状分析及提高途径。
目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研究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根据教育部的统计:目前大学教师队伍30岁及以下年龄段的教师占28.4%,40岁以下教师占68%,超过普通大学教师比重的2/3。青年教师作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主力军,其教学状况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学发展的未来。从事大学美术教学的老师大多毕业于专业性较强的美术学院,上学期间未接受师范课程的培养,在工作期间通过自学或机构培训完成省教师资格认定课程的学习,通过大学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取得任教资格。以笔者所在艺术与设计学院下属的美术系为例:教师15人,博士1人,其余14名均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而美院纯艺术专业研究生毕业的教师共计8人,比重超过一半以上。
由于美术专业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要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在教学和课程设定上必须强调美术师范教学的特殊性。既要重视美术师范生的美术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科学有效地将美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传授给学生,让美术师范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具备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素养。因此,大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范教学理论水平,贯彻我国现阶段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弥补美院毕业从事大学师范类教学教师在师范教学素养上的不足。
2.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培养方案的调整和制定。
大多数大学采用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培养方案,但与大学美术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区分度不够,所开专业课程基本相似,师范类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技法、教师道德等,是师范教学的主体,其比重较轻,个别学校通过选修课程的调整弥补师范教学特色上的不足。因此,学校、院系在不同培养方案的调整制订阶段应当对美术师范教学课程的设立有所倾斜,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美教发展理论不断完善和创新。
3.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专业课教学的方法研究和手段研究。
教师对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理论研究较有限,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方向联系不密切。大学对(专科)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和(本科)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的区分较模糊。而本科高校所培养的师范生在未来职业的选择上不仅局限于中学,根据就业情况,甚至会选择在小学任教。因此,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目的的不同,应当明确:小学美术教育侧重学生美育的培养,对一些有天赋的学生进行合理的专业引导和兴趣培养,而中学美术教学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增设教师教育课程门类。即既要开好传统师范教学课程,又要增设与基础教学密切相关的 《三笔字》、《普通话》、《教师口语》、《课件制作》、《少年儿童心理教育》、《中小学教师职业理念和技能训练》等课程。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善,让学生弄懂弄清楚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同时更了解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目的和需要,毕业后胜任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4.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实践课教学研究。
微格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地培训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活动。
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内容,教育实习是新教师培养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部分院校的教育实习存在以下的问题,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如实习管理松散、实习时间不足、将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割裂等问题。
因此,为了顺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这种将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在职师资培训融为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主要路径为:
(1)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微格教学模拟课堂与中小学真实课堂的贯通对接,实现微格教学模拟课堂与中小学真实课堂两类课堂之间的有机衔接,使处于教师职业准备阶段的学生从模拟教学实践环境成功迈入真实的教学实践环境。
(2)通过以“顶岗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为行动模式的教育实习改革,加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体系建设。顶岗支教实习使得实习生的有效实习时间和教学实践机会大大增加,实习生全面地参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既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更锻炼协调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置换教师培训可以密切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形成一种大学与中小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高师院校通过满足当前中小学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不但有利于高师院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建立起一种互利双赢的新型关系,而且有利于建设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5.建立高校与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联系与互动机制,开展相关具体活动。
有学者指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大体有三种模式:一是以大学为本位的模式,在我国主要体现为高师本位模式,因为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培养教师的主要基地;二是以中学教师任职学校为本位的模式,简称“校本”模式;三是以大学和中小学相结合为本位的模式,主要是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
通过反复的评估与反馈善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人才培养与为基础教育服务有效结合,使原来由大学独立完成的人才培养过程,转变为由大学、政府、基础教育一线学校共同完成。这种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师范生培养,而且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深入开展,是一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本文以提高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目的,结合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和美术专业教育类课程的特殊性,在我校初步实现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的成果,使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的课程更规范合理,也为其他兄弟院校的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
项目代码:2014-JSJYYB-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