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与防控策略
2014-11-15徐瑞妙
徐瑞妙
1 临床资料
1.1 发生职业暴露科室构成比 2013年1~11月发生职业暴露52例。其中急诊科21例, 占40.4%;其次内一科5例,占9.6%;手术室、外一、外三科、妇科各5例, 占7.7%;高洁公司3例, 占5.8%;外六、ICU、儿科各1例, 各占1.9%。见图1。
图1 发生职业暴露科室构成比
1.2 暴露部位构成比 手伤49例, 占94.2%, 腹部刺伤1例,占1.9%, 眼黏膜暴露1例, 占1.9%, 背部暴露1例, 占1.9%。
1.3 暴露时从事的工作 整理医疗废物及搞卫生等24例,占46.2%;拔针12例, 占23%;注射6例, 占11.5%, 手术各7例, 占13.5%, 其他3例(如送血标本途中不慎刺伤), 占6%。
1.4 暴露人员构成比 实习护士22例, 占42.3;护士15例,占28.8%;医生6例, 占12.5%;清洁工人9例, 占17.3%。见图2。
图2 2013年1~11月不同职业的职业暴露构成比
1.5 暴露级别 均为二级暴露。暴露源情况:梅毒6例,乙肝5例, 艾滋病毒4例, 丙肝2例, 感染源同时携带有两种病原体的有2例, 感染性暴露源不明17例, 其余暴露源没有感染性病。
暴露后紧急处理情况:39例处理方法正确, 8例流动水冲洗时间>5 min, 5例未做流动水冲洗, 仅作局部消毒处理。
2 发生职业伤或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2.1 未按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未能及时分类医疗废物, 注射或拔针后未及时放入锐器盒, 把带有针头的医疗废物丢弃在治疗盘、车床、床头柜等环境或锐器盒外, 在进行二次整理过程中导致被针头刺伤;锐器未能妥善放入锐器盒内, 针头外露, 医务人员走路或工作时冷不防被刺伤[1]。
2.2 护士拔针后手拿输液管被胶布粘附卷曲回的针头刺伤手;工作欠认真, 精神不够集中、操作欠规范, 注射、接针、手术时不慎被刺伤[2]。
2.3 标准预防落实不到位 从图中数据看到, 发生职业暴人员多数为工人、实习生, 这类人员专业基础知识差, 标准预防及职业暴露防范意识不强, 个别人员工作不认真、粗心大意、操作欠规范是造成职业暴露或职业伤的首要原因[3]。
2.4 诊疗场所受限制 职业暴露主要集中发生在几个科室,以在急诊科居首位, 而且是以发生在输液室为主。输液室地方狭窄、人员涌挤, 加上科室欠重视, 培训力度不够, 没有对每一批轮科护士或医生进行职业暴露防范培训, 也是导致发生职业暴露高的原因之一[4]。
2.5 医患比例失调 门诊每天输液量大, 输液室护士执行治疗犹如冲锋打仗, 工作任务繁重, 没有过多时间考虑职业暴露问题, 大多数是在身心疲倦、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2.6 诊疗护理操作欠规范 如使用后的锐器随便扔在治疗盘内, 当再次往治疗盘内取物时不慎被刺伤;术中医护人员传递器械配合不当被刀片或缝针划伤。所以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是确保职业安全切实有效的措施。
2.7 领导重视度不够 医院感染管理虽然得到医院的重视,尽管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已倡导和列入法规, 但国家和地方政府没有丝毫经济投入预防和控制, 全靠医院自己的业务收入维持医院的运转, 医务人员的专业消毒隔离防护及手卫生所涉及的消耗性材料每年支出费用不菲, 但也有医院领导无法改变职业防护只投入、无产出的错误认识。
3 防控策略
3.1 加强职业暴露防范知识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处理能力。为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除了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外, 更重要的是加强防护培训, 职能部门经常监督检查、考核, 科室也要经常性地抽查考核, 以提高和巩固自我防护意识。培训可采用多种教育形式, 如书观摩、录像、定期理论考核、小组学习讨论、集中培训等来提高培训的效果[5]。
3.2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标准预防, 规范各项诊疗护理操作。
3.2.1 医务人员应掌握洗手指征及洗手时机。
3.2.2 当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 并穿防护衣, 在戴手套前要检查有无破漏, 在操作中要注意防止损坏。
3.2.3 被污染的医疗用品、仪器应及时处理, 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在用于下一患者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污染的床单要及时处理, 对传染病或带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针对相应的隔离要求严格落实隔离措施。
3.3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正确处置各类医疗废物。明确分类、及时处置是锐器损伤的防范措施。
3.3.1 工作环境光线充足, 区域宽敞。
3.3.2 对不合作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 必要时做好约束工作。
3.3.3 选择使用安全的医疗护理用具。
3.3.4 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
3.4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工作要认真、细致, 专心工作, 遵守操作规范是预防职业伤或职业暴露最根本措施。
3.5 定期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 以达到持续改进、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没有评价反馈的监测是无效的监测, 作为职能部门除了加强职业暴露案例的监测外, 常常监督检查, 将存在问题和潜在危险因素及时反馈给各科室(部门),以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定期进行总结评价反馈、提出改进建议[6]。需要医院层面协助改进的向医院领导或主管部门反映落实, 从而有效得到预防职业暴露, 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
4 小结
通过总结评价、监督干预与共同整改落实, 提高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控能力和知晓率, 增强防控意识, 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比之下, 下半年职业暴露发生率比上半年有所下降, 一年来, 没有因职业暴露而发生的交叉感染案例[7]。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抽查和考核, 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知晓率由40%提高到80%, 现论考核合格率由75%上升到88%;另一方面, 医院管理者应充分了解伤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合理配置人员, 优化工作环境, 切实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保障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身心健康, 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刘雪琴, 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35-36.
[2]林岩, 徐凤琴, 陈丽容, 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风险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8):985-987.
[3]邹雪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5):660-662
[4]崔素芬, 陈琳, 吴贤敏, 等.165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热带医学杂志, 2010, 10(9):1113-1115.
[5]韩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 24(2):780-781.
[6]魏道琼, 向钱, 周忠华.某综合医院2010~2011年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3, 8(1):87-88.
[7]梁建红, 刘玉坤, 付艳霞, 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防护措施.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