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融市场强健之基、合作之基
2014-11-15刘士余
刘士余
今年ACG年会的主题是“国际化与多元化:亚太中央托管机构的机遇”,导向非常鲜明,符合亚太经济金融发展当前和长远的需要。亚太地区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机遇和挑战不断涌现,各方面正在进行务实性的合作。希望中国的各位同仁,包括政府部门、中央托管机构、各类交易场所等方面的同志,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和亚太地区托管机构的专家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研讨我们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推动亚太金融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借此机会,我愿向来宾谈一下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一些体会。
一、中国金融市场取得长足发展,中央托管机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坚持鼓励金融创新,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涵盖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及有关衍生品市场,且相对完善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股票市场沪、深两市的市值居世界前四位,近期日均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债券市场总量处于世界前四位的水平;贵金属交易特别是黄金交易是世界第一,其他大宗产品期货交易也处在世界前列。金融市场在中国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推出。中国央行及各金融监管部门多年来共同努力,尊重金融市场的内在规律,积极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例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同业存单,推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陆续上线,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等信用衍生品开始起步,利率互换集中清算机制开始运行;外汇市场新增多种货币交易产品;银行理财、信托、基金、保险等资产管理产品发展比较迅速。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继国际开发机构之后,去年我国允许符合条件的国外大型非金融企业试点在中国境内发行了首单人民币债券。近期,中国央行正式研究同意国际化的大型国外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在发行机制上,既可由该类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发行,也可由境外的总部或者分支机构发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如货币当局、人民币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参与行、大型金融机构等纷纷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投资活动,我们也鼓励这些机构投资中国股票市场。在上海自贸区运行的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是中国版的国际黄金市场。相信在未来,原油、铁矿石及其他产品,都能够建立起使用人民币计价,在上海自贸区进行交易或者清算安排的中国版国际市场。
与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相适应,中国建立了较为现代化的支付系统、托管结算系统、中央对手方和交易系统,实现了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早在1996年,中国央行就会同有关部门正式推动成立了中央结算公司,一方面作为我国债券的中央托管机构,另一方面也是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技术服务平台。中央结算公司通过与其他机构紧密合作,先后实现了发行、登记、托管、结算一体化和电子化,债券交易结算直通处理,券款对付结算等。以中央结算公司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中央托管机构,为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实体经济投融资、保护投资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当看到,我国的金融市场取得了令人骄傲和鼓舞的成就,但发展过程当中也经历过曲折。例如我国的债券市场,最初是套用交易所市场模式,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对债券市场进行重新设计,采用场外交易模式。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主要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通过减少行政审批,成立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实行注册登记制,逐步发展为行业自律管理的市场。我国证券登记托管模式,无论是中央结算公司还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也都经历探索,才形成目前的运行模式。
二、中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充满开放合作机遇
中国在金融市场整体配置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方面,尚未达到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完全市场化后所需的程度。发展创新仍然是中国金融市场下一步的主旋律,未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推动产品创新。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都是迅速跨越到世界前几位,甚至第一位。但我们的市场也存在一些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的是融资结构始终没有质的变化,间接融资仍是主体。对此,国际上有一个分析指标,即M2与GDP的比例。这个指标在经济学上没有太大的价值,M2与GDP比值高低并不能与国家面临的风险高低挂钩。中国M2与GDP的比值高,是有历史原因的,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还有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具体到金融机构运行方面,假如我国每年贷款要增加10万亿元人民币,商业银行就需要补充很大一部分核心资本,特别是我国排名前15位的商业银行都是上市银行,它们补充资本是硬任务。近期股票市场虽然每天有3000亿~4000亿元的交易额,但也无法支撑商业银行如此大的资本缺口需求。而且,如果商业银行完全通过股市融资,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若不通过股市融资,则又会提高实体经济的债务率。我国的政府、企业和居民这三大部门中,政府和居民的债务率相对较低,但企业债务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可能超过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反映出我国的直接融资水平较低,股权市场相对滞后。总之,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矛盾。经济要增长,要么从资本渠道补充资本,要么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角度去补充资金,这个发动机才能运转起来,但是,从资产负债表右上角还是右下角补充资金,对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状况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比较可取的办法就是加快发展资产证券化。近年,通过人民银行和各监管机构共同努力,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还需要信用衍生产品的辅助。另外,除建立多层次的股权市场机制外,还可以在债权和股权间的混合型产品上下工夫,比如用于补充资本的应急可转债本身属于债券产品,理论上比优先股或者可转债便利,可以在国内尝试。监管机构能够做的是顺应实体经济运行的需要,尊重市场的创新动力,以期不断开发出好的金融产品,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空间。
二是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例如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法律上没有障碍,但还缺少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法律对这个产品和相关机制进行保护。场外市场中央对手方方面,我国现有法律尚缺少专门规范和支持中央对手方制度的条文,专项法律制度不够充分。再有就是衍生品的清算问题,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和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的制度安排还有一定的差异。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金融市场相关制度在法律、规章、规则各层面进行完善。
三是发挥风险防控作用。比如,金融市场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有紧密关系的。许多人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率比较高,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比较高,这是一种担心,一种关注。但我们不能离开金融市场的发展,孤立地谈防范化解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或者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充分运用金融市场的工具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转移功能,来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同时,地方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新的资金,因此需在规范化的市政债方面做更多探索。
四是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亚太地区之间的合作。亚太各国在文化、经济、金融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因此,在亚太区域市场建设中,各个央行或货币当局、金融监管当局、中央托管机构,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层面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在安全性、便利化和效率性等方面的合作。金融基础设施关系金融市场的安全和效率,关系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合作。要充分重视国际公认的金融基础设施原则,完善相关法律基础,进一步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效率和透明度,并积极推动开展跨境服务和跨境合作,充分发挥其在国际金融合作中的纽带作用。首轮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进行的金融稳定评估中,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获得了积极的评价,绝大部分符合国际标准,某些方面有待改进。新一轮国际金融稳定评估即将开始,我们高度重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将邀请国际专家对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再评估,推动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夯实金融市场的强健之基和合作之基!
责任编辑: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