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乡人的精气神儿

2014-11-15张伟

共产党员·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甸子辽沈沙丘

张伟

阿尔乡镇位于彰武县章古台的北面10余公里处,东西北三面与内蒙古接壤。章古台的名字是和“万亩樟松林”联系在一起的,“万亩樟松林”是辽宁的骄傲,是辽沈大地防护科尔沁沙漠侵袭的绿色屏障。我们驻村工作队来这里有一个多月了,白天坐在老乡的炕头上,与他们拉家常、话发展,晚上领略着乡村的宁静,写着民情日记。踩在阿尔乡这片坚实的沙土地上,我们既敬佩阿尔乡人防沙治沙的执着精神,又深感自己肩上的帮扶责任重大。

“斗沙奇迹”

阿尔乡蒙语的含义是水草肥美,但由于上百年来人们过度地放牧垦荒,这里曾经变成了一片荒沙。每年春秋两次风,一次就刮几个月,早晨起来房门可能都推不开,锅里碗里饭里全是沙粒。沙丘移动迅速,科尔沁八百里瀚海像黄魔一样,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辽沈平原推进,所到之处吞草食木,昏天黑地。当时决策者已经无法将阿尔乡作为抗击风沙的前线,而是后撤10公里把章古台作为迎战风沙的阵地。但英勇的阿尔乡人民,并没有放弃家乡,而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与风沙斗争,几代人拼洒着汗水和血水,硬是将沙海变成绿洲。当镇领导和乡亲们向我们讲述他们迎风斗沙的经历时,我看到他们眼里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热乎乎的。

“英雄治沙人”

工作队帮扶的村子叫北甸子村,从镇政府往西北行进5公里便到了。这条路是有些破损的黑色路面,路两旁遍植杨树、松树等乔灌木,以及抓根草、野荆草等植被,能看到连绵起伏的沙丘被草木牢牢地锁住了脚步,它们再也没机会肆虐了。接待我们的是62岁的老支书,身材瘦小,黄沙一样颜色的脸沟壑纵横。他指着脚下的公路说,这条路是他带领乡亲们修的,又指着远处沙丘上的树木,说也是他带大家种植的。随行的镇副书记说,他年轻时随老书记在沙丘里种树,经常一干就半个月不回家。老书记接茬说:“我们要守住家园,就得干,就得植树修路治沙。”现在的北甸子村,营造樟子林600亩,林、菊竽、草混合林1500亩,杨树、樟子松混合林850亩,并不断地补植和科学管理。原来寸草不生的流动沙丘已草木葱郁,乔灌木、草植被综合覆盖率达到70%,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植物群落。

在治沙人中,不能忘记的是科技工作者。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此设立了研究站,站长是35岁的年轻人,站内有4000多亩土地,栽种着几百种植物和农作物,每天他都要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情况。他说,毕业后就来到这里,后来又把爱人和父母从沈阳接来,14年了,他把这儿当成了第二故乡。他观测的数据和试验出的植物,成为研究治理沙漠的重要依据。

阿尔乡人的“最爱”

阿尔乡镇辖3个自然村、3个国有农垦企业、13个自然屯,总人口5780人。人们主要以种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以及养牛养羊等种养业为主,虽然还不算富裕,但与过去比,他们感觉生活好多了。我们对阿尔乡人积极参加健身活动的热情印象深刻。北甸子村村部前的小广场上,每天晚上很多村民都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缓解一天劳作的疲劳,抒发着快乐心情。去年,我们省直机关工委协调小城镇建设资金70余万元,为阿尔乡镇修建了一个文化广场。每晚固定有两个舞蹈队、一个秧歌队活动,打篮球、健身以及休闲人数达600余人。物质生活的改善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提高了人们对美好精神情趣的追求。

近年来,辽沈大地的天空越来越蓝,晴朗的日子越来越多,鲜花应该献给奋战在防沙治沙最前沿的阿尔乡人民。镇党委书记说,过去阿尔乡人民为治理沙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现在的阿尔乡人民还要用过去的精气神儿继续奋斗,让头顶的天空更加晴朗,让脚下的沙地春华永驻。同时,还要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展清洁能源、水泡湿地、皇家牧场旅游区,以及建设畜牧业生产和集散地、改造升级硅砂产业,通过这些绿色产业带动农民走上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幸福康庄大道。(作者系辽宁省直机关工委驻阿尔乡工作队队员)

猜你喜欢

甸子辽沈沙丘
沙丘
会弹琴的沙丘
沙丘
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求索——评委谈“ 我的合唱我的团”2014辽沈合唱大赛
国庆记忆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下)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上)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