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沿着它的透亮滴下来
2014-11-15邢昊
邢 昊
多少年过去了,非常可喜的是,山西混浊的诗歌天空,终于出现了一丝清澈和澄明。尽管大部分山西诗人仍然冥顽不明地流连在怪异朦胧和浓浓乡土情的双重洞穴之中,仍然依其一成不变的思维习惯,沉浸在迂腐乏味的意象叠加中沾沾自喜;但这六位诗人的诗歌,却非常强烈地吸引着我的注意力。他们的诗歌直接率真,简洁透明,给这个封闭保守的内陆省份,带来一种全新的诗歌气象,并彻底改变和扭转了山西无好诗、山西无好诗人的被动局面。他们的诗给我这样一种整体感觉——可以将现实生活的林林总总尽收诗网,然后烹饪成一道道鲜美的诗歌佳肴。
邢昊用诗人的独眼,将现实世界看作一幅幅潜在的影像,他的“视”界是敏感而沸腾的。他的诗歌巧妙地把握住了过往的真实一瞬,既是一种确证经历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重树经历的方式。他可能会将经历淘洗、涂色或转换成一个全新的跳跃,来平复过往的印痕和迷惘。他还会在不期而遇的新奇事物面前,果断捕捉诗意。那些丧失了过去的人们,从他巧妙清澈,甚至还有点儿变戏法似的顽童般的诗句里,看到了“菊花桃花梨花/她们纷纷松开锦缎/和腰带的珍珠串”;看到了驴脸人“扮成月宫骑士/扮成白马骑士/扮成美少女骑士/坑坑洼洼的驴蹄/踏平每件荒唐事……”
赵立宏的诗干净利索,属于那种清醇的纯口语。公开的,私密的,约定俗成的,保险的,令人放心的,使人生厌的,丑陋的,危险的,透明的,混浊的,以及令人着迷的,等等。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琐琐碎碎,无不呈现在他爽口的诗中。客栈、锤子、牛、打火机……精灵般的诗句顺其自然,穿梭于此,淋漓酣畅。
温暖的石头,是个真诚机智的诗人。他的每一首小诗都玲珑剔透,朴实无华,像一颗颗晶莹的鹅卵石。《随便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并非随便,其间满含意味。“落日下西山/走的老路/一过西山/就开始收走余晖/黑掉太原”这样的诗句,看似日常,其实非常。好一个日落的自然现场,一旦被温暖的石头逮住,就了不得,就硬生生将硕大的太原城给拉黑了。“心在山中吹风/身在市井做客”,奇妙的两句,深邃的两句,已全然将冗杂的人生窥透。
也许是在国外待得太久的缘故,也许是或多或少沾染了外语的风格,也许是因为喜欢绘画,简Jane的诗歌,总是给人一种杂糅的味道,独特另类,自成风格。我选的这几首诗,大部分是她给诗人们画的肖像后配发的诗歌,情感中暗含着哲思。如果苛刻点讲,我觉得她的诗,还能再简洁点,再洗练点,再透亮点,再清晰点。
平常的语言,生动的叙述,把那种日常生活中本真的情感呈现得非常细致、感人。吴涛诗歌中那种非凡而又顺理成章的想象,远非一般人所能达到。我发现吴涛的大部分诗歌都非常自然,无论叙事还是抒情,都能很好地把握很难把握的那个度。吴涛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几乎总能让情感处于“零度”状态,客观、冷静地描摹眼前的物象。而越是冷静的东西,他的表述和呈现就往往越准确、越有力,越能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张明宇是位诗歌新手,却进步得飞快。这要得益于《新世纪诗典》对他的鼓舞,正是《新世纪诗典》,首发了他的处女作,使他看到了为诗的潜质和希望。还要得益于葵诗歌论坛,给他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诗歌创作的良好平台。尽管他的诗歌整体上还略显单薄,但顺着干练的路子走下去,相信他会越走越舒坦。
如今的山西诗坛,早已从云里雾里的缥缈境界中着落回地面,开始接收暖暖的地气,为数不多的山西诗人,用诗歌的银针,细心地缝补着时间的裂痕。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说:“当我写一首诗,我的眼睛不是落在读者身上,而是在这里(自己)。”正是少数山西诗人的不懈努力探求,山西的诗歌天空才得以云开雾散,清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