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读》2014年总目录

2014-11-15

月读 2014年12期

《月读》2014年总目录

特别关注期数 . 页码

新年开篇话《论语》

钟岳文 1·6

《论语》为什么不叫《孔子》呢?

“半部《论语》治天下”

领导干部如何读《论语》?

《孔子家语》话真假

钟岳文 2·6

《孔子家语》真伪之辨

《孔子家语》与《论语》的关系

《孔子家语》对当代为官的启示

《经史百家杂钞》:毛泽东推崇的国学入门书

钟岳文 3·6

《经史百家杂钞》的主要内容

曾国藩为什么要编这样一部书?

当代人应如何读这部书?

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升华——由韩剧热引发的思考

海涛 4·6

“星星”之火,燎原中国

传播和吸收:中韩间的文化交流

反思:中国的文化强国之路

丝绸之路,千年回眸

张晓政 5·6

张骞凿空

文明的碰撞

新丝路的回应

书店的前世今生

张华 6·6

书肆:为贫寒之士照亮前程

书坊:引领时代文化的潮流

书店:开启民智的播种机

中国人玩体育:运动着的传统文化

萧银 7·6

玩出礼仪

玩出养生

玩出智慧

向古人学习为官之道

张华 8·6

针与箴:从工具到文体

官箴:古人的为官之道

为民、务实、清廉:官箴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9·4

活动启事

竞赛题

答题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主题征文

9·6

活动启事

永恒的经典古诗

陆藜 10·6

《诗经》登场:不学《诗》,无以言

诗章之美:走心的句子最动人

诗中哲思:诗歌不只是风花雪月

文章有句灿星辉

萧银 11·6

名句之起

名句之传

名句之用

俗语中的智慧

陈远生 12·6

集体智慧的凝结

典籍精华的提炼

优美修辞的魅力

“自相矛盾”的思考

鉴古知今

误国空谈,为何屡见不鲜? 思泉 1·14

来歙:生命步入读秒时 刘立祥 2·13

无才堪用与选才无能的矛盾——中唐名臣陆贽的人才观 张晓政 3·12

史弼:“螳臂当车”的勇者 刘立祥 4·15

中国古代反腐的三种模式及其命运思泉 5·15

历史上的三把“糊涂火” 刘立祥 6·13

宋太祖治国用人的得失 思泉 7·13

火牛阵背后的“连环心理战” 刘立祥 8·12

羊续“三拒” 刘立祥 9·34

一起破格提拔引发的九次君臣“交锋”思泉 10·13

廉正家风的传承——杨秉的“三不惑”和“两不怕” 刘立祥 11·12

“真实版《官场现形记》”背后的故事思泉 12·12

资政通鉴

古代如何考核官员 1·19

吴履勤政爱民得升迁 1·22

陈廷敬提拔清廉之臣 1·24

贪官始祖羊舌鲋 2·17

宋太祖严惩贪吏 2·20

古代九大著名贪官 2·22

官箴两则 2·24

民生思想古今谈 3·16

古代改革中的民生问题 3·18

历史上九大亲民官 3·22

诗文中的民生情怀 3·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富强”

“富国”先“富民” 4·20

“国富”≠“国强” 4·22

近代富强梦 4·24

中国梦之富强 4·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爱国”

中国古代的家国情怀 5·20

爱国主义: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鲜明主题5·22

新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新内涵 5·24

爱国主义感召下的“实干兴邦” 5·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文明”

崇仰与传播: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6·19

碰撞与冲击:中国近代文明的走向 6·21

五位一体:社会主义文明的立体架构 6·23

传承与互鉴:中国大国文明复兴之路 6·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和谐”

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 7·19

大同、民生主义:近代和谐观的历史启示7·21

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7·22

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民族复兴 7·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公正”

传统文化中的公正理念 8·18

公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8·22

多措并举促进社会公正 8·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诚信”

中国古代的诚信观 9·38

诚信: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 9·40

让诚信成为一种习惯 9·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法治”

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历史借鉴 10·18

近代中国法治的探索历程 10·20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0·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民主”

民本:古代思想中的民主渊源 1

1·15

古代民本不同于现代民主 11·17

近代中国的民主诉求 11·18

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11·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自由”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观 12·17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共产党的使命 12·19

自由的现实意义和实现途径 12·21

名人论为官

曾国藩论为官 1·26

王阳明论为官 2·25

魏徵论为官 3·27

王安石论为官 4·28

诸葛亮论为官 5·27

孔子论为官 6·26

孟子论为官 7·26

董仲舒论为官 8·25

管仲论为官 9·44

朱熹论为官 10·24

苏轼论为官 11·22

林则徐论为官 12·22

《资治通鉴》讲座

自淑、诲人、知道而乐——“《资治通鉴》讲

座”前言

张国刚 2·29

战国风云:政治家的悲喜剧(一)—(七)

张国刚

三家分晋:智伯的覆亡 2·31

魏文侯的治国之道 3·30

性格与命运:吴起的悲剧 4·31

和而不同:子思的忠告 5·31

商鞅变法:“百代皆行秦政制”(上) 6·30

商鞅变法:“百代皆行秦政制”(下) 7·30

合纵连横:秦国的对外发展战略 8·29

秦皇汉帝:霸道王道之兴衰(一)—(四

) 张国刚

嬴政:弃儿·秦王·始皇帝 9·48

亡秦者,赵高也 10·28

楚汉之争:刘邦的领导风格 11·26

礼法合治:汉初治国方针的确立 12·28

《资治通鉴》选读

张国刚 选注

魏文侯治国 3·34

吴起的故事 4·36

子思对卫侯的忠告 5·35

商鞅变法(上) 6·35

商鞅变法(下) 7·35

韩昭侯用申不害 7·36

秦统一的外交战略 8·36

从秦王到秦始皇 9·56

秦二世与赵高 10·35

楚汉争雄:刘邦的成功之路 11·34

汉初经济形势的变化 12·33

经典藏书

《颜氏家训》:古今家训第一书钟岳文 4·39

《颜氏家训》选读 4·44

《纲鉴易知录》:《资治通鉴》的精华版和扩

充版 钟岳文 5·37

《纲鉴易知录》选读 5·42

《贞观政要》:一部治国理政必读的“宝典”钟岳文 6·39

《贞观政要》选读 6·44

《人物志》:中国第一部人才学专著钟岳文 7·39

《人物志》选读 7·44

《三事忠告》:古代官箴中的经典之作钟岳文 8·41

《三事忠告》选读 8·46

《曾国藩家书》:一部受毛泽东推崇的书信集钟岳文 9·61

《曾国藩家书》选读 9·67

《群书治要》: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集萃钟岳文 10·40

《群书治要》选读 10·45

《大学》《中庸》:讲述修身治国的儒家经典钟岳文 11·38

《大学》《中庸》选读 11·44

《孙子兵法》:一部闻名世界的兵学圣典钟岳文 12·35

《孙子兵法》选读 12·40

经典名篇

除夜二首(其一) 〔宋〕陈与义 1·31

除夜雪 〔宋〕陆游 1·31

孝为至德 《孝经·开宗明义章》 1·33

游嵩山日记(节选) 〔明〕徐霞客 1·35

孔子在雨中歌唱 林语堂 1·37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1·40

我为什么住在乡下 〔德国〕海德格尔 1·44

阙题 〔唐〕刘昚虚 2·36

新城道中 〔宋〕苏轼 2·36

墨者拒私 《吕氏春秋·去私》 2·38

彭天锡串戏 〔明〕张岱 2·40

笑 陈子展 2·42

马 吴伯箫 2·45

山恋 〔日本〕立松和平 2·50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3·37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3·37

君子小人,因何不同? 《荀子·荣辱》 3·39

非非堂记 〔宋〕欧阳修 3·41

大明湖之春 老舍 3·43

论大学校长人选 李长之 3·46

航船 〔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 3·52

新晴野望 〔唐〕王维 4·45

春日田园杂兴(选一) 〔宋〕范成大 4·45

钵山余霞阁记 〔清〕梅曾亮 4·47

送行 梁实秋 4·49

新年悬旧照 孙犁 4·52

论怎样欣赏名著〔英国〕斯蒂夫·艾伦 4·54

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唐〕张说 5·44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唐〕王维 5·44

袁家渴记 〔唐〕柳宗元 5·46

青春(节选) 苏雪林 5·48

做一个战士 巴金 5·52

林中小溪 〔前苏联〕普里什文 5·54

洗儿戏作 〔宋〕苏轼 6·45

示元礼 〔宋〕陆游 6·45

养鱼记 〔宋〕欧阳修 6·47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6·49

“纯真”好 子敏 6·53

父亲 〔德国〕托马斯·曼 6·57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唐〕李白 7·46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唐〕杜甫 7·46

钱神论(节选) 〔晋〕鲁褒 7·48

听话的艺术 杨绛 7·50

娓娓与喋喋 余光中 7·54

美腿与丑腿 〔美国〕富兰克林 7·58

赤壁 〔唐〕杜牧 8·48

算山 〔唐〕陆龟蒙 8·48

记潭柘 〔近代〕林纾 8·50

雷雨前 茅盾 8·52

山屋 吴伯箫 8·55

远处的青山 〔英国〕高尔斯华绥 8·59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9·69

新制布裘 〔唐〕白居易 9·69

虎丘中秋夜 〔明〕张岱 9·71

秋的感怀 孟超 9·73

光阴 陆蠡 9·76

我的信念 〔法国〕居里夫人 9·80

诸将(其二) 〔唐〕杜甫 10·47

重有感 〔唐〕李商隐 10·47

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宋〕苏辙 10·49

最先与最后 鲁迅 10·51

中年 俞平伯 10·53

窗外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10·56

长安秋夜 〔唐〕李德裕 11·46

中吕·喜春来 〔元〕伯颜 11·46

墨池记 〔宋〕曾巩 11·48

幽默的境界 余光中 11·50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11·54

一撮黏土 〔美国〕亨利·范·戴可 11·57

金字经·宿邯郸驿 〔元〕卢挚 12·42

黑漆弩·村居遣兴 〔元〕刘敏中 12·42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宋〕王禹偁 12·44

敬礼 丰子恺 12·46

炉火 臧克家 12·49

归来的温馨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12·52

历史纵横

宋朝百姓的“出路”与“活路” 李晓 1·49

张之洞的改革观 李细珠 1·5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记张小芳 1·57

矫枉过正:秦朝灭亡的主观原因张传玺 2·54

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人的富强梦马勇 2·60

亡党、解体:苏联领导人拒绝改革的后果刘金东 徐元宫 2·65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我对曹操的历史评价 王仲荦 3·55

中国梦的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谢春涛 3·59

苏东剧变及其历史教训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3·65

人道政治:贞观之治的本质邓小军 鲍远航 4·57

戊戌改革的历史反思 戴逸 4·60

乌克兰危机的内外因素 何卫 4·65

康熙皇帝的“一”字诀 阎崇年 5·59

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 肖裕声 5·63

见证中法制造“外交核爆炸” 蔡方柏 5·68

金融的力量: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救中国韩毓海 6·61

腐败的下场:蒋介石最该反思的问题郑会欣 6·65

三个甲午年: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孟祥青 6·69

“国家之败,由于官邪”——我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 胡绳 7·61

历史与展望:中国与西欧的交流与发展陈乐民 7·64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本钱” 牛先锋 7·69

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会逐渐衰落?李生龙 8·63

晚清的镜鉴——深化军队改革视域中的晚清军事变革 刘新如 8·67

相较后的抉择:陈嘉庚眼中的重庆和延安吴晓波 8·73

乾隆盛世的三个支点 张宏杰 9·83

空城计:毛泽东的国际关系学〔美国〕亨利·基辛格 9·88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袁行霈 10·59

当之无愧的胜利者——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徐志民 马晓娟 10·64

唐代监察机制的历史启示 王春瑜 11·60

制度滞后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衰落杨松华 11·64

“三三制”政权的历史思考 于进 11·66

任继愈谈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12·55

不能忘却的记忆——百年内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傅莹 12·58

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谢春涛 12·62

美德故事

节俭养德

豪宅需配以美德 7·74

富贵不忘布衣时 7·74

王安石简朴待客 7·75

公平正义

唐太宗赏不私亲 8·76

何武秉公断案 8·76

吴兢秉笔直书 8·77

诚信

晋文公退避三舍 9·91

阚敞诚信无欺 9·91

曹操断发明信 9·92

法治

国法大于皇权 10·69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10·69

不因私怨代替国法 10·70

孝为至德

缇萦上书救父 11·71

陆绩怀橘遗母 11·71

黄庭坚的“例行公事” 11·72

宽容

秦穆公失马 12·65

陈寔宽恕“梁上君子” 12·65

张英与六尺巷 12·66

跟古人学哲学

谁发出的琴声 贵贤 1·61

砍不完的木头 于城 2·69

高手相马的秘诀 阳作华 3·70

量“心”裁衣 陈吉 4·71

一举三得 王晓晨 5·73

知足不辱 张越 6·74

“去伪存真”的好方法 阳作华 7·76

夸饰与求实 阳作华 8·78

“自知者明”新论 张越 10·73

一步登天,难于登天 张越 11·73

“折翼”的尊重 张越 12·67

随感札记

孙悟空:金牌员工还是卓越领导?刘润峰 1·63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 刘国学 1·66

晒太阳与南面术 刘晓光 2·71

我的碎阅读 徐俊 2·73

钢笔哪儿去了? 朱华贤 3·72

徽商的教子与嫁女 王世华 3·75

中国人应该怎样读书 林振宇 4·73

宓子贱和“钓鱼经” 邓忠强 4·76

朱元璋用人的得与失 黄建东 5·75

原来钱是一味“药” 张立环 5·79

传统不死 殳俏 6·76

宋人的“非功利”读书 晏建怀 6·78

养身更需养心 张笛 7·78

越读越不糊涂的“难得糊涂” 裘安曼 7·80

慎“好”是一种为官操守 刘建明 8·80

不敢告者则不为 晏建怀 8·82

茶余饭后

放下与端起 吴言生 1·68

祭灶·请神·年画 周简段 1·72

观月·品月·探月:说不尽的月亮张亭 1·76

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 萧默 1·80

孔子是珠算行业的祖师爷吗? 蔡晓薇 1·85

趣谈筷子文化 欧阳江南 1·88

“笏”“璋”中的玉文化 1·91

事业要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服务尹璞 2·76

谈话的艺术 梁实秋 2·81

元宵佳节“闹”元宵 萧放 2·84

舌尖上的“老字号” 慧楠 2·87

北京内城城墙为何缺一角儿? 王同祯 2·92

星云大师谈处事 3·79

马年说马 卞允斗 3·82

“中国风”歌曲的“中国”味儿 卓云 3·86

那些藏在评书演义里的历史谬误杨津涛 3·88

赝品致祸 青丝 3·93

人际魅力三原则 赖淑惠 4·79

有滋有味 秦佳凤 4·84

四月话清明 张淑红 4·87

一字之奇 千古瞩目——略谈“诗眼”臧克家 4·92

漫说《聊斋》 刘绍铭 5·83

趣话AA 青丝 5·86

王羲之的短信 周逸 5·88

“后来居上”原是牢骚话 5·93

幻想、梦想与理想 傅佩荣 6·81

划龙舟·吃粽子·避五毒——闲话端午宋兆麟 李露露 6·93

“关键”是门闩 朱启新 6·93

敦煌莫高窟:一次美的巡礼 金耀基 6·93

王茂荫:一位被写进《资本论》的清朝官吏张淑媛 等 6·93

“各自为政”:一碗羊肉汤导致惨败王立群 7·84

生有涯,信息无涯 马伯庸 7·87

“请”字的温度 王兆贵 7·89

尽量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吧 马以鑫 7·91

爱是一种境界 赵士林 8·85

古代“公车改革”那些事 8·89

从政与为文:从诗人李白谈起 张炜 8·92

开卷有益健康 林夕 10·75

盘点古代的学校教育 萧银 10·77

古人看“天” 金克木 10·81

朱光潜谈交友 11·75

半部《红楼》纳兰词 刘丽朵 11·78

书法:立象以尽意 崔树 11·81

古人如何保护视力 孙雅彬 12·69

谁够朋友 狄青 12·71

合宜的位置 子沫 12·74

宋朝人起名儿有学问 李之亮 12·76

热词

精气神 4·14

慎独 5·14

和而不同 6·12

有容乃大 7·12

实事求是 8·11

厚德 9·33

中庸 10·12

礼法合治、德主刑辅 11·11

改易更化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