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线
2014-11-15
成绩下降急
问:孩子成绩下降,我们很着急,想过很多方法,似乎作用都不大。有时我甚至怀疑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否则,我们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怎么会没有效果呢?
李燕
答:家长好比三军统帅,孩子好比前线冲杀的士兵,只有你坚信自己带领的士兵能够打胜仗时,才会有胜利的可能。所以,家长要记住一条规则,那就是“永远不埋怨孩子”。这样做,是因为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其实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好;孩子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其实是家长该反思自己教育方法的时候。家长只有把教育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而不是推给孩子,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1. 拉长焦距看教育
教育是长跑比赛,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不需要途中每个阶段都跑在最前面,关键在于赢在终点。缺少战略战术的运动员才会不惜体力、不计后果地为了追求眼前暂时的领先,而筋疲力尽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孩子目前的状况不能代表孩子的未来,尤其是几次考试分数更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2. 把关注点从结果转到过程
孩子出现问题时,其背后必然有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我们如果只关注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家长该做的是,冷静思考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并将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放在帮助孩子下次取得好结果上。
孩子学习的重点不是成绩,而是导致孩子考出好成绩的过程。一个平时没有学好的孩子如果考出了一个好成绩,其实不值得高兴,因为这要么是靠运气蒙上的,要么是靠作弊获得的。一个平时把学习过程做得很好的孩子,即便考出了糟糕的成绩,我们也应该给予鼓励和安慰,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或者方法出了问题。
3. 多做加法,少做减法
在教育孩子时,肯定其优点、特长、进步属于做加法,纠正其缺点、错误、过失属于做减法。这相当于战争中的防守与进攻,要攻守平衡才能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很多家长往往只顾进攻(纠正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防守(守住孩子的优点)。孩子考试得了57分,其实第一步要做的是让孩子把这得到的57分守住,然后再考虑失去的那43分。因为,孩子得到的分数中可能有多种情况,不排除在做对的题目中有些是孩子并不理解而靠感觉蒙上的。也就是说,在得到的分数中,仍会有知识的死角和泡沫。孩子考试完,我们如果肯定他得到的成果,在这个成果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地拓展知识,孩子往往容易接受,因为这属于正向心理循环的过程,容易让孩子收获自信和成就感;如果家长死抠孩子失去的分数和不会的题目,不断让孩子改错、改错再改错,时间久了,孩子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并在心理上暗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这样就形成了负向心理循环。
4. 追根溯源,苦练内功
孩子的情感、意志、价值观、习惯、交往等因素往往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好坏,就像树木是依靠埋藏于地下的根不断给枝叶提供养分一样,根基越深,枝叶越茂盛。可是根上的东西容易被人忽略,而做根上的工程也因为有延迟性而不容易被人重视,但这正是教育的规律。教育不像工业流水线上的计件工作,付出劳动立竿见影,而像农业上的春种秋收,努力耕耘,而后等待,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