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论
2014-11-14
《财经》《财经网》读者评论
应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财经》2014年第30期“邵鸿:大方向是破除‘计划教育”)
近来,许多城市都召开了关于民办教育的研讨会。有人认为资金、师资不足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困难。其实不然。我很赞同文中的观点:当前民办教育处在一个比较困难和分化重组的时期。就民办职業教育和大专院校而言,近年来总体上招生困难,规模萎缩。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高考人数逐步减少,公办院校招生录取份额却在不断扩大,导致民办学校办学空间被不断压缩。从更深层次看,国家在理念和立法、政策方面的滞后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现在很多发展民办教育所必须的政策迟迟得不到明确和落实,民办学校硬件条件差、教师素质低且流失率高、债务沉重、发展困难的现象较为普遍,实际上是“计划教育”的体制使然。
无锡 冯峰
加快PPP立法进程
(《财经》2014年第30期“PPP机制创新:法治化契约——泉州刺桐大桥BOT项目调研”)
1996年底通车的泉州刺桐大桥,为内地首例BOT(建设-经营-转让)项目,曾被树为典型。但近年,刺桐大桥的建设经营方名流公司和政府的矛盾尖锐起来。
PPP模式被看好的原因在于,政府与社会主体(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可使政府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投资风险减少。但泉州刺桐大桥PPP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归结为: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不到位、契约的缺失,以及政府部门掌握着单方面、少节制地变动“游戏规则”的权力。因此,应加快PPP立法进程。
兰州 杨正宁
改革不能操之过急
(《财经》2014年第30期“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重大问题”)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试点工作的展开,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重大制度创新,农民将由此获得更多财产权。同时也要警惕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矛盾。比如在集体经济发达、分红丰厚的一些沿海村庄,由于本村村民身份附加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外嫁女”、参军者、大学生等均要求享受权益。
我们要在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既要防止吃大锅饭,又要避免激化农村基层矛盾。因此,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不能操之过急,要尊重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试点进展,循序渐进;要支持基层多元化的操作方式,而不是用单一模式追求整齐划一。
北京 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