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人文精神初探
2014-11-14余冬林
提 要 义门陈创造了历时15代332年,聚居达3900余口不分家的世界奇观。义门陈之义主要体现在对国家朝廷的“忠”和对族人的“公”。这种“公”深深渗透在义门陈的用人制度、生产生活、教育教化等方方面面。其原因在于德才兼备的家长发挥垂范作用;严明完备的家法发挥规范作用;科学合理的族学发挥教化作用。
关键词 义门陈;家法;教育
作者简介 余冬林(1972—),男,九江学院文传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史学。(江西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 江州义门陈人文精神研究(12LS10)
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宜都王陈叔明之五世孙陈旺来到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德安县车桥乡义门陈村)开基奠业。至北宋仁宗嘉祐七年(1063年)七月初三义门陈奉敕析庄时,创造了历时15代332年,聚居达3900余口不分家的世界奇观。
义门陈在唐宋时期先后受到7位帝王的旌表(有历史记载的题赠达到29次)。作为一个平民家族,这是十分罕见的。最早旌表义门陈的是唐僖宗李儇。唐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御笔亲题“义门陈氏”予以旌表,并敕联一幅:“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唐大顺元年(890年),陈崇因义门族人渐多,撰写《家法》垂示子孙,开一国之先河。唐昭宗李晔御题“旌表义门陈氏”,并以其家法率化朝野。升元元年(937年),义门陈入仕者众,义风愈加昌明,南唐主李赐“义门”匾额以示激扬,并以蠲免沿征徭役奖赏义门陈。此事见于马令《南唐书》、脱脱《宋史》等多种史志文献。
宋淳化四年(993年),宋太祖赵匡胤宣陈兢入朝,询问道:“汝义门所以义聚,何也?”兢答道:“公!公则无私,无私方可义聚”。太祖赞之,并赐“至公无私”匾一块。宋太宗赵匡义至道二年(996年)先后题赐“真良家”、“义居人”,并下昭将“义门家法”收藏于国史馆。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敕联一幅“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天禧四年(1011年),宋真宗赵恒于亲题“旌表义门陈氏”。天圣三年(1025年),宋仁宗赵祯题赠“萃族三千九百余口天下第一,合爨五百八十多年世上无双。”
义门陈人口众多,生活不免艰辛。唐宋时期,皇帝四次下旨敕免义门陈氏徭役、杂科。这说明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封建社会,维持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的吃穿用度确非易事。据《宋史·陈兢传》载:“淳化元年(990年),知州康戬又上言:“(陈)兢家常苦不足。诏本州每岁贷粟三千石。”宋江州知州康戬题写义仓联道:“粟赈饥乃救荒之政惟济德义之族,旌门劝善为治世之策仅褒真良之家。”
义门陈之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朝廷;二是宗族内部。在国家朝廷方面,义门陈家长的“赐粮减半”就是典型例证。国家对义门陈“每岁贷粟三千石”的赈济自淳化年间一直持续到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其时,陈旭(996-1022年主持族务)接任家长。经过全族人的努力,义门陈的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族人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朝廷每年接济的粮食也有了多余。因此?熏陈旭向朝廷上奏章,恳请将赐粮减半。有人劝陈旭说:“粮食吃不完,可以转卖给别人,从中牟利呀。”陈旭回答说:“皇上以吾家数千口之由,以国库粮食赐我私家,我岂可见利忘义!”
在宗族内部,正如宋谏议大夫陈宗臣所言:“人无殊志室无私财厨无异爨,义之至也,犬亦同牢一犬不至诸犬不食,义之感耶!”宋盐铁使陈恕进一步揭示到:“室无私财方能三千九百口同居义聚荣称义门一语,厨无异爨遂使五百八十年共济睦族誉满海内四遐”。值得一提的是,义门陈第八任家长陈兢(990-993年主持族务)的“碎鸽和酒”事迹。淳化四年(993年),“宣陈兢入朝,赐一御鸽。兢持归,碎鸽,和酿酒,一旦合门三千余口共赏其味。使者复奏曰:‘陈氏一门咸知天恩加厚矣。帝深赏之,曰:‘诚哉!义门也。”正所谓“独食赐梨合族品味悟公意,同啖御鸽满门欣尝知天恩。”(载于同治版《九江府志》“杂类·轶事”)。据义门陈族谱记载,义门裔孙“三孝”(陈昭、陈显、陈颁?雪同登进士进宫,其母王夫人与宋仁宗之母李太后有段对话,太后问:“张公九世义居,陈氏何以十五世?”王氏回答:“张公‘百忍,陈氏一‘公。”太后问:“公如何?”王氏答:“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帝闻欣然曰:“惟义门所以有此也。”(《义门陈氏宗谱》卷首《旧碑碎言》)。
义门陈何以做到历时15代332年聚居达3900余口不分家的呢?义门陈家长陈兢曾这样回答:“公!公则无私,无私方可义聚”。在义门陈的生活起居和持家立业中无不体现一个“公”字,如义门陈育婴堂的“百婴待哺”。那么这个“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德才兼备的家长发挥垂范作用。在宗法社会中,最鲜明的社会结构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指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主要表现在其组织系统和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度。在父家长制社会中,家长对一个宗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孟子·离娄上》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长的身修才能齐家。家长是义门陈的最高行政领导?熏“议事厅”是组织高层民主集中之所。家法第一条明文规定:“立主事一人,副事两人,掌管内外诸事,内则敦睦九族,协和上下,束辖弟侄”,“日出从事,必令各司其职,毋相夺论。”“此三人不拘长少,但择谨慎才能之人任之,不限年月”,倘有“年衰乞替,请众详之,相因择人替之,仍不论长少。若才能不称,仍须择人代之。”这种选贤任能的推选家长之举,在当时确为难能可贵,对维护家族的长时期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严明完备的家法发挥规范作用。胡旦在咸平五年(1002年)的《义门记》中提及陈崇家法,“大顺(890-891)中,仲子崇以治家之道必从孝悌始,乃撰家法垂示将来。……立主事以专家政,置库司以掌家财,立庄长以督赋租,勘司以序男女,东皋书堂以教童稚,道院以业焚修,巫师以备祈祷,医司以供药石,东佳书院以待学者,德安宇以奉公门。其余油酱盐米之储,巾履笄箱之用,三时饮食之节,四时宴会之期,长幼出入之仪,晨婚定省之礼,婚疾吊丧,送往迎来,赏以劝善,罚以惩恶,凡诸纤细,莫不周详。”义门陈家法第二十九条如是规定:“立刑杖厅一所,凡弟侄有过,必加刑责,等差列后。”家法第三十三条如是规定:“妄使壮司钱谷入于市肆,淫于酒色,行止耽滥竽充数勾当败缺者,各决杖二十,剥落衣妆归役一年,改则复之。”
三、科学合理的族学发挥教化作用。《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家国同构”,适用于治理国家的原则亦可用来治理宗族。义门陈不仅有严明完备的家法规范族人,而且有科学合理的族学来对族人进行教化。朱熹在《大学章句序》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义门陈十分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按照周礼创办了“东皋书堂”和“东佳书院”两级学校。义门陈家法规定,童子七岁入学,十五岁出学,能者入东佳书院深造。即所谓“东皋书堂以教童稚”,“东佳书院以待学者”。其中东佳书院比白鹿洞书院至少早半个世纪。并置学田二十顷以作教育专项经费。儒家的“孝悌”、“仁义”、“和”、“公”、“中”等观念由此深深渗透到义门陈族人心中。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