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师大天华学院的德育学分制实践

2014-11-14孙叶青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年1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

孙叶青

[摘 要]民办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以德育学分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评,许多试图进行德育学分制改革的学校都在努力寻求破解德育学分如何量化、如何操作的难题。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德育学分制的探索实践,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德育学分;德育工作路径;生动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55-03

改革开放后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今天民办高校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上海为例,目前民办高校共19所,其中5所为本科层次、14所为专科层次。民办高校数量占沪上高校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在校生规模占全市20%左右。[1]要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探索创新德育工作的新路径,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落到实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对德育学分制的探索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实行德育学分制的动因

(一)设立德育学分体现了大学教育的育人目标。德育学分制是高校德育管理的制度,是根据德育要求和大学生活的阶段特点,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载体于一体,以集体评议为基础,以学分评价为手段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在德育学分制中,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状况及行为表现,以及其在德育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拓展等方面的成绩都以学分的形式予以肯定。德育成为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习和提高的一种素质。[2]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能仅仅教会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自建院以来就提出了“坚持专、通、雅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和“诚信和责任”的办学思想,积极营造育人氛围,创新育人方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讲究诚信、有责任感的好公民,找到工作、胜任工作的职业人,善于思考、是非清楚的明白人,举止文明、富有教养的“儒雅人”。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引导大学生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知行合一,德才并进。

(二)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呼唤德育工作的创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长期养成追求分数的行为习惯。近年来大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选课制、学分制等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使传统的年级和班级基本的管理单位的组织能力变得比较松散,传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模式日显缺乏约束力和管理实效。

例如,以增长学识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但和学分不挂钩的各类讲座,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各种课外活动等,由于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强制力量,往往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消极被动,甚至游离在外。

在遵守学校纪律方面,大学生还处于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化状态,既没有职业纪律下职场的约束和自觉,又自我意识较强,在大学比较崇尚科学和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更不适用简单的批评和劝诫的管理方式。

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师们普遍感觉,对大学生的教育缺少管理的抓手,似乎除了一纸毕业证书以外,少有约束手段可以对学生产生规范作用。而毕业证书的约束力量又是和学分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能否如考核学生成绩一样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考核?如果对学生的德育进行考核,量化的难题如何解决?已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和管理办法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的学业学分制是否可以借鉴到德育学分制中?德育学分制是否适用于90后的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对改革德育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大胆创新和探索适应民办高校现状的德育学分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德育学分制比较符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近年来随着考生数量的下降,高校招生出现生源不足的状况,而且预计还将持续几年。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面临着更大的招生压力,今后必须以提高质量来应对生源危机。从生源情况看,民办高校学生在录取时属于最后批次,因此学生普遍状况是知识储备不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方法欠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较晚。要回应社会和家长对学生成才的要求,保证民办院校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明确育人目标和定位,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创新举措。否则要在生源质量原本就较差的基础上,去提高和坚持育人质量也就成为空谈。实行德育学分制就是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状况,而采用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

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的许多举措不需要层层审批,也没有太多掣肘的力量,这为民办高校适应社会的需要,灵活快速地进行调整改革创造了条件。在制度设计层面,只要管理者的思想通了,就可以快速投入实践。大胆创新和实践。因此民办高校有可能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所有高校的前列。如果德育学分制改革取得实效,那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人,更可以扩大民办高校的影响,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德育工作要提高实效,离不开制度创新,因此,要努力形成符合民办高校办学性质的,与教育规律一致的,有世界眼光的,充满希望的民办高校德育工作模式。

二、破解德育学分制实施难题的具体方法

(一)采用民主的方式,保证德育学分制的推行平稳有序。德育学分制管理条例和实施方案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大改革,如何结合民办高校特点,设计具体操作条例和细则,需要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采用民主的方式推出,实行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

天华学院实行德育学分制经历了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过程。在制度设计和意见讨论稿出台时,先自下而上,经过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后,提出征求意见稿,最后经学代会讨论表决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然后正式公布德育学分制运行方案。德育学分制从酝酿到出台的慎重举措,不仅避免犯脱离实际的错误,而且保证了德育学分实施中的民主、规范、有序。

德育学分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民主权利。学生如果对按德育学分制条例和实施细则要求生成的学分有异议的,可以行使申诉权。学生可向学院设立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为保证德育学分制实施的平稳有效,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所以必须对新生和老生区别对待。天华学院德育学分制的实行范围就对老生和新生进行了区别对待,保持一个合理过渡的时间段。天华学院规定德育学分与学籍结合只从2011年9月以后入学的新生中开始执行。全体新生必须签字承诺遵守德育学分制条例,并以此作为取得和延续天华学院正式学籍的必要条件。2011年以前入学的在校学生,仅通过“行为自律”模块进行考评,并且不与毕业关联,从而避免了在校园中产生过大的震动,保证了德育学分制平稳有序地推行。

(二)以模块方式设计德育学分的修学方法,力争化繁为简。天华学院的德育学分以模块方式进行总体设计,德育学分总分设定为120学分,分为三个部分:境界修养模块,总分20学分,最低毕业达标要求不低于12学分;行为自律模块,总分80学分,最低毕业达标要求为不低于48学分,且每学期至少达到6学分;素质拓展模块,总分20学分,最低毕业达标要求为12学分。三项合计,德育学分毕业最低达标要求为72学分。

第一,“境界修养”模块内容。该模块主要考察学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境界方面所作的努力。总学分20学分,采用加分计算法。要求学生完成规定数量的修身课程,参加修身苑文化长廊主题学习活动,阅读30部经典著作,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学分,累计修满12学分方可申请毕业。

第二,“行为自律”模块内容。该模块主要考察学生在学习、安全、整洁、文明、纪律等方面的操行情况,总分80学分,采用减分计算法,要求学生模范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和天华学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养成基本的公民素质,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每学期按规定取得相应学分,8学期累计修满48学分方可申请毕业。

第三,“素质拓展”模块内容。该模块主要考察学生从思想进步、公益服务、实践技能、社会工作、文体活动等方面提升自我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总学分20学分,采用加分计算法。要求学生“专、通、雅”协调发展,在大学期间参与各种服务、活动、竞赛、考证和社会实践,经申报认定后取得相应学分,累计修满12学分方可申请毕业。

(三)德育学分的评定突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近年来大学去行政化的呼声很高,引进国外大学管理章程和大学制度的作法正由政府机关牵头推进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学生管理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民办高校加强德育工作,必须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往类似于高中模式的较严格的辅导员“严看常查”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自我成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在实践中,必须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针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的特点,用德育学分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完成德育学分要求的相关学习内容。

天华学院成立德育学分制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工作负总责,学保处具体负责德育学分制的推进和日常运行工作,专设大学生德育学分记录中心,负责全校学生德育学分的录入、统计、输出和档案管理工作。各系成立德育学分综合考评小组,由系正副主任、党支部正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正副辅导员、系学生会主要干部组成,负责各系学生德育学分自评成绩申报部分的审核。各班级由辅导员牵头,经班级选举产生不少于5人的德育学分审议小组,由各班正副辅导员、班干部及学生代表组成,对学生申报德育学分自评成绩进行初审。这些德育学分制的管理机构,负责解释德育学分制的内容,受理学生的申述,听取学生建议,并参与德育学分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

德育学分制的检查、成绩录入等管理工作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校学生会学习部、校学生会生活部、学生巡逻队共同参与,其中主要工作由学生完成。如,行为自律模块采取时时计分制,如发现学生日常表现中有与德育学分规定的行为规范不相符合的行为,应当场书写记入“大学生日常行为监督记录单”(校学生会学习部、校学生会生活部、学生巡逻队的记录内容须有带班教师签字确认),记录单一式三联,一联当场交予学生,另两联送大学生德育学分记录中心,中心核查无误后第一时间录入德育学分操作平台,另有一联送学生所在班级辅导员。领导小组、辅导员、教师、学生本人皆可对学生德育学分情况实时查询,了解学生在该模块中的学分情况。此模块的德育学分每学期汇总一次(分别于3月和9月进行),统计完成后告知学生该学期是否取得相应学分。实践证明,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四)创新制度设计,破解德育学分“不及格”后重新考核难题。德育情况纳入学分就和学业成绩一样,需要核定分数,因此,也会有成绩高下之分。但出现不及格的情况时无法像学业考核那样采取重修、补考等方式进行重新学习和考试。也不能采取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和有损学生自尊的某种惩罚措施,特别是对于不遵守纪律,在个人行为习惯方面发生问题,没有完成行为自律模块学分,从而影响德育成绩的学生,如何把德育学分当作帮助学生成长的措施,而不仅仅是一种考核的做法。这也成为实行德育学分制面临的难点之一。天华学院在不断的探索中,摸索出一套可行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境界修养模块未达最低学分要求的,须在毕业前继续选修或重学相关课程,重读相关经典著作,补足学分方可申请毕业。选修和重学不另收费。

其次,素质拓展模块未达最低学分要求的,所缺学分,须在毕业前按加分项目类别自行补齐(如参加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认定在获得所缺学分后,方可申请毕业。

再次,行为自律模块未达到学期最低学分(6学分)要求的,需在下一学期放假后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行为自律训练营课程,全部训练科目认定合格后,此学期该板块学分记为6分。仍不合格的,记录在案,全部补齐后,方可申请毕业。

行为自律训练营课程内容与新生入学初进行的军训内容相似,学生放假后集中组织起来,进行磨练意志品质的学习、训练。由在天华学院担当副辅导员的军队退役士官组织培训,以军人的进取精神和荣誉感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提高学生自律能力。

参考文献:

[1]沪民办高校推出强校、强师工程[N].解放日报,2013-04-19.

[2]柴世钦.我国现代高校德育解析[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132.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姚 东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完善民办高校办学运行机制研究
引导支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民办高校税收筹划的几点建议
以高度责任感 做好民办高校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