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里的天堂祭奠

2014-11-14向华军

微型小说选刊 2014年36期
关键词:责任事故布鲁诺摄影记者

□向华军

报纸里的天堂祭奠

□向华军

不久前,法国著名的《解放报》出版了一期特殊的报纸。和其他报纸相比,它特殊在于只印刷了部分文字,所有该配图片的地方全部变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空格,那些照片不知被移除到了什么地方。这按出版界的专业说法是“开天窗”,严格地讲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选择报刊越来越挑剔,通常的要求是内容里“有料”和设计上“好看”。

当这一份没有图片而只有少量文字的报纸出现时,人们突然发现几乎失去了阅读新闻内容的兴趣,纷纷表示完全被报社蒙骗,这一期报纸买来不值。一些人认为报社该放照片没有放,是工作上的失职,要为此向公众道歉。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是报社制造噱头在哗众取宠,是可耻的营销手段,呼吁文化部追究其“不道德行为”的责任。此事在网络上也是招来骂声一片,各种抗议和谴责的声音不绝于耳。

大概预估到民众面对这份与众不同的报纸会不乐意,《解放报》在其网站上发表了此前准备好的一份声明。大意是向摄影记者们致敬,恳请读者朋友们理解、包容。不过,人们对这份声明似乎更不乐意,抗议和斥责的声音更大了。有人说凭什么要普通读者为报社的疏忽和失误买单?还有人说报社出现责任事故竟然没有诚恳道歉,而是编造谎言来推脱,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不到两小时,文化部官员就接到了数十个不满《解放报》的投诉电话。

不得已,《解放报》管理委员会即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编法布里斯在接受询问时为大家讲述了一个悲凄的故事。原来几天前,《解放报》收到确切消息,报社时事新闻部一名叫布鲁诺的摄影记者在叙利亚遭遇了不测。这位为《解放报》兢兢业业摄影二十年,曾拍摄了成千上万张绝妙好图的男子汉,在抢拍一些珍贵镜头时被流弹击中,不幸客死他乡,而此时他的妻子和女儿仍在等他回家。报社同事得知消息后都无比悲痛,建议用一些有意义的方式来祭奠,因而编辑们在校稿排版时,将原来编辑好的照片全部移除,只是想表达心中深深的尊敬、悲痛和怀念。

讲着讲着,法布里斯已很难抑制情绪,再一次泪流满面。稍作停顿,接着他说布鲁诺在《解放报》这里工作很快乐,他的敬业和精业一直令人赞扬,如今他的灵魂奔向天堂,报社同事们移除掉原来编辑好的图片,那些空出来的一个个“天窗”,就是专门为他开启的“天堂之门”,希望他一路顺利,天天快乐。最后,法布里斯说出了他心中的另一个愿望,成立一个“天堂之门”基金会,募集资金用于扶持布鲁诺妻儿等需要帮助的人。

此事经媒体曝光以后,尽管有人仍然抱怨报社自作主张,但更多人认同了这一做法,他们还说虽然这一期报纸不方便翻阅,但无疑是最有爱的一份报纸了。因为对于一名摄影记者,那些“天窗”或许是被尊敬和铭记的最好方式。在一些学校里,老师们拿着这一份特殊报纸给孩子上起了德育课。在很多商店的收银台,人们也能看到这一份特殊报纸,还有“天堂之门”满载的善意和关爱。甚至,这一份“视觉效果令人震惊”且“打动心灵”的特殊报纸,还走进了博物馆精致的橱窗。还有越来越多的好心人通过“天堂之门”,去探望和帮助布鲁诺一家,让布鲁诺妻儿在最彷徨无助的时候,一转角就看见了天堂的曙光。

这是一份没有图片、调了静音的报纸,因为有尊敬、有关爱,它就成了你我他手心里醉人的玫瑰,捧着袅袅生香,传递下去满城花开。而此刻如果我们抬头,阳光穿破云层,仿佛真的在开启天堂之门……

(原载《演讲与口才》2014年第6期 江西周浩荐)

猜你喜欢

责任事故布鲁诺摄影记者
与人为善的喜鹊
布鲁诺
停送电操作中预防调度责任事故的安全策略
高速铁路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与思考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你好,陌生人
浅谈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深度问责
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