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使用自对联格
2014-11-14樊毓英
●樊毓英
(044000 运城市府东街261 号国税局家属院南楼)
《联律通则》基本规则一至六条,核心是对仗和平仄。 对联『姓』对,这是对联的基本特征。 对仗不严谨,不能称其为对联。 形态严谨应包括字句是对等的,词性是对品的, 结构是对应的, 节律是对拍的,形对意联; 声律严谨是平仄合律。 然而,遇到成语或精彩句子,很难达到形声皆严谨。 而使用『自对』联格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有人说自对是为联人撰联松绑,不无道理。
什么是『自对』联格? 自对就是在上下联单边以内自行对仗, 因为这种对仗在当句内,所以也叫『当句对』。 它是对中之对、联中之联。它可以使对联更精彩,所以称为对联的表达创新。
具体分开来说。
一、当句有『字』自对。
如马萧萧一九九零年题徐州放鹤亭联:
山亭几废兴,青云白鹤自来去;
世事多更谢,红杏黄茅幻古今。
联中的废兴,来去; 更谢、古今,都是字(含单字词)自对。
二、当句有『词』自对。
如钱昌照挽鲁迅联:
侠骨柔肠,横眉俯首;
胸中海岳,笔底风雷。
联中侠骨与柔肠,横眉与俯首,以及上述马联中的青云与白鹤,红杏与黄茅,都是『词『自对。
三、当句有『句子』自对。
如笔者应征万荣县『人大杯』获奖对联:
党指航程, 民嘱重托, 精英聚议万荣政;
宪行五秩, 法修千部, 百姓维权人大功。
上下联的一、二分句为自对。
就自对与互对关系来说:
一、有既自对又互对的。如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专求自对,淡化互对,甚至不求互对,成为互不对。如湖北阚东明的鹳雀楼应征佳作:
大河奔海, 斜日恋山, 妙景宜从高处赏;
千古奇观, 五言绝唱, 名楼长借好诗传。
此联一二分句为当句自对, 上联一二分句与下联一二分句,不求互对。
再说自对本身, 它比互对句子的要求放宽多了。许多在互对中的禁忌,在自对中就没有那个戒律了。
⒈自对可以同字相对。 如桃花源延至馆联:
非一个渔夫到来漏言,不知刘项,宁知魏晋;
愿诸公贵人相对饮酒,但话君臣,莫话神仙。
『知』与『话』皆同位同字,在互对中,除了虚字,这是不允许的。
⒉自对可以平仄相同。 如于佑任挽黄兴的挽联:
谤满天下,誉满天下;创造共和,再造共和。
⒊自对可以用对偶句、排偶句、排比句以相对仗。 如陕西省西安城门征联中的一副联:
几番杨柳, 几度丝绸, 未因岁月减春色;
一路驼铃,一声羌笛,总让风云壮古城。
上下联的一二分句自对,属于用对偶、排偶、排比句,很有气势,但这在互对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⒋自对可以超过两项列为对仗。如南昌滕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
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方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念当年风景如何。
开头的『兴废』与『古今』; 看字领起的『落霞孤鹜』与『秋水长天』; 问字领起的『江上才人』与『阁中帝子』; 以及末句中的『湖』与『山』,『风』与『景』,均为字、句自对。 这使联人撰联自由灵活得多了。
有关自对这个话题, 论文不少,议论得较深细,且多角度地进行议论。 笔者仅从使用角度, 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 联友们只要掌握了这些特点,不论赏析别人的作品,还是自己撰联,都可以准确使用『自对』联格,放开手脚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