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岑参诗歌中的雷同现象
2014-11-14王雪
王 雪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文人诗歌中出现大量的雷同与重复一般被认为是从唐代以后才开始的,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诗歌在唐代已经发展到顶峰,后来者难免拾人牙慧。岑参作为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他与李白、王维、杜甫、高适等共同被目为诗国高峰,其边塞诗更是拓展了盛唐诗歌的新境界,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盛唐群公中,岑参一向以创意出奇而闻名,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其:“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杜甫也曾说过:“岑参兄弟皆好奇。”当代学者葛兆光更是认为岑参改造了“套语”式的边塞诗歌,从题材和语言两方面写出边塞的奇异风光和将士的特殊心理。然而即便如此,笔者在其诗中却发现了大量的雷同现象,有20余例,散见于62首诗中,约占岑诗的15%,这个数量不可谓不大。最先注意到岑参诗歌中的雷同现象的是王世贞,他在《艺苑卮言》中曾说道:“岑参、李益诗语不多,而结法撰意雷同者几半,始信少陵如韩淮阴,多多益办耳。”王世贞虽然提到这一点但并没有深入探讨。稍后的许学夷在《诗源辩体》卷十五也曾说过:“五言律,高语多苍莽,岑语多藻丽,然高入录者气格似胜,岑则句意多同。”许学夷在此更加鲜明地提出了岑参诗歌的雷同多出现在五言律诗中。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系统考察了梁代以来诗歌中出现重复的情况,举出历代诗人重复的诗句,如任昉、宋璟、许浑、苏轼、赵秉文、元好问、萨都剌、成廷珪、高启、查慎行等等,但是并没有提及岑参,这说明岑参诗中的雷同现象并没有引起大家广泛的重视,这就不免令人心生疑惑:一向以创“奇”而著名的岑参怎么会存在大量的雷同呢?岑参诗中既有大量雷同现象却为何不为人所诟病呢?张培阳先生曾就岑参诗歌中的雷同现象撰写过《岑参诗雷同举隅》一文,但是他仅就雷同诗歌作了分析,并没有系统梳理雷同现象在诗歌史上的产生与发展。本文试从盛唐时期诗歌发展的大背景、岑参雷同诗句的种类以及雷同的原因来阐述之。
一
诗文中的雷同现象古已有之,历代诗评家也指出过不少。《楚辞》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且不论其句式的雷同,立意主旨相似的也多有存在,王世贞就曾指出过:“宋玉《讽赋》与《登徒子好色》一章词旨不甚相远。”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云:“曹子建铺排整饰,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纸挥毫,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子建以是压倒阿兄,夺其名誉。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他不仅指出了曹植诗歌中存在雷同现象,还创新性地提出了曹丕的诗才远远超过曹植的见解。
诗歌经过初唐时期沈宋的改造,其发展进入一个空前的盛世。这是一个诗人的创造力普遍比较旺盛的时代,“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歌》)“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等等都可以看出当时诗人们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这也是一个名家辈出的时代,王维,李白,杜甫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这正是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的盛唐气象。在这样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人们过多地关注这一时期诗歌的蓬勃发展,以至于他们诗歌中的一些雷同现象被人们忽略了。其实,初盛唐时期的诗歌中也存在雷同现象,如初唐时期的诗歌学习模仿六朝,诗中多存在一些柔糜之音,陈子昂立而矫之。盛唐时期的二张(张说与张九龄)、杜甫还有刘长卿,他们的诗歌中或多或少也都有一些重复和雷同。胡应麟曾指出:“二张五言律,大概相似于沈、宋、陈、杜,景物藻绘中,稍加以情致,剂以清空。”指出了张说与张九龄的诗歌和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与杜审言相似的事实。杜甫曾说:“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在《戏为六绝句》其六中又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说明杜甫是赞同学习甚至模仿前贤的,在他的诗歌中也存在一些与前人雷同的现象,如朱鹤龄对其《成都府》一诗的评价:“此诗语意,多本阮公《咏怀》。‘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即阮之‘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也;‘侧身望川梁’,即阮之‘登高望九州’也;‘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即阮之‘飞鸟相随翔,旷野莽茫茫’也;‘自古有羇旅,我何苦哀伤’,又翻阮之‘羇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以自广也。‘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则本子建《赠徐干》诗‘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公云:‘熟精文选理’,于此益信。”刘长卿号“五言长城”,自视甚高,但是王世贞曾对他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刘随州‘五言长城’,如‘幽州白日寒’语,不可多得。惜十章以还,便自雷同,不耐检。”综上所述,诗歌中的雷同现象并不只存在于唐以前或是唐以后,历代都会有一些雷同诗句,只是数量不同而已,岑参诗歌的雷同现象并不是孤立的。
二
根据陈铁民、侯忠义的《岑参集校注》,岑参流传下来的诗歌仅有400首左右,除了边塞诗(约77首),岑参五分之四以上的诗歌都是山水诗、送别诗和赠答诗,这些诗歌自然没有其边塞诗的影响大,岑参诗歌中雷同的诗句也多出现在这三种体裁中,雷同诗句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典故雷同、意象雷同、语义雷同和名句雷同。
(一)典故雷同
诗歌中用典是自古以来常有的现象,恰当的用典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李商隐的诗歌中就大量用典,不仅富有文化气息,而且还具有朦胧多义的效果。岑参诗中也大量用典,其中还有反复使用同一个典故的现象,如用老莱子的典故表达对父母的孝顺:“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名登郄诜第,身着老莱衣”(《送薛彦伟擢第东都觐省》);“新登郄诜第,更着老莱衣”(《送蒲秀才擢第归蜀》);“手把黄香扇,身披莱子衣”(《送李宾客荆南迎亲》);“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梁州对雨怀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这五首诗中有四首送别诗,用老莱子的典故称赞他人几乎成了一种模式。
岑参早年有参读佛经的经历,在《优钵罗花歌(并序)》中他就说过:“参尝读佛经”,佛道隐逸思想一直是岑参诗歌的主题之一,他常用五斗米的典故来表现自己为官的身不由己,希望辞官归隐的心态:“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送许拾遗思归江宁拜亲》);“久别二室间,图它五斗米”(《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衙郡守还》);“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用司马相如献赋的典故表达自己或友人对功名的汲汲追求和郁郁不得志:“往年诣骊山,献赋温泉宫”(《送祁乐归河东》);“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可即疲献赋,山村归种田”(《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送薛昪归河东》)。
(二)意象雷同
岑参诗中意象重复的诗句有很多,最著名的梨花意象在11首诗中都有出现,有的为实写梨花,但大部分都是用梨花来比喻春光易逝,年华已老。其它如“青门”这一意象在岑诗中也出现了11次:
“青门须醉别。”
(《送李翥游江外》)
“青门金锁平旦开”、“青门柳枝正堪折”、“东出青门路不穷。”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青门百壶送韩侯。”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送君系马青门口。”
(《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青门酒楼上。”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敛州》)
“把酒青门钟。”
(《送张升卿宰新淦》)
“青门酒垆別。”
(《送陈子归陆浑别业》)
“暂得青门醉。”
(《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
“相送青门时。”
(《送严维下第还江东》)
《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曰:“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青门”本是指京城东门,后来就用这一意象代指折柳送别之地,所以这一意象都是出现在岑参的送别诗中。
“楚客”的意象出现了四次:
“楚客过此桥。”
(《万里桥》)
“楚客心欲绝。”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
“楚客肠欲断。”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楚客忆乡信。”
(《送人归江宁》)
“楚客”这一意象本来特指屈原,后来演化而为特指寓居他乡之人,如江淹的《休上人怨别》一诗云:“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岑参居嘉州期间为表现自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也常自称为“楚客”。
“戴胜”的意象出现了四次:“北风吹烟物,戴胜鸣中园”(《春遇南使贻赵知音》);“东归不称意,客舍戴胜鸣”(《送魏四落第还乡》);“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耀》);“昨夜闻春风,戴胜过后园”(《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三)语义雷同
岑参诗中还有一些语义雷同的诗句,如描写将军与都护苦寒生活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这两句无论从意象选择还是表达的意思都相似。其他语义雷同的诗句还有很多,例如表现自己游玩的雅兴的有:
“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
(《秋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胜槩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田假归白阁西草堂》)
“富贵心独轻,山林兴弥浓。”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帐》)
“吾庐幸相近,茲地兴偏浓。”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
以上五句都用了“浓”字结尾,而且其中有两句还都用了“趣弥浓”三个字,其实除了游玩的地方不同,其意义都是表现游玩的快乐。
再如:
“开瓶酒色嫩,踏地叶声干。”
(《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
“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
除了把“酒”换成“茶”,“叶”换成“竹”,句式和意旨都是一样的。
(四)名句雷同
岑参的诗中,有些与前代的名句有雷同,如最著名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与南朝萧子显在《燕歌行》中写下的“洛阳梨花落如雪”如出一辙。其他还有“离忧不可忘,襟背思树萱”(《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与“端居春心醉,襟背思树萱”(《春遇南使贻赵知音》)都是化用陆机《赠从兄车骑》诗中的“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襟”。
还有一些诗句是岑参与自己早前创作的诗句的雷同,如“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后来又写了“渭北草新出,江南花已开”(《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和“客舍草新出,关门花欲飞”(《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得归字)》)。还有“细雨湿行装”(《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与“暮雨湿行装”(《送怀州吴别驾》)仅是一字之差。又如写宴会丝竹管弦之盛的有“娇歌急管杂青丝”(《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急管杂青丝”(《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娇歌杂青丝”(《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与“细管杂青丝”(《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纳凉得时字》),以上四句或五言或七言,其实句意和主要词语都没有多大区别。再如写草色与花香的诗句“春草连青绶,晴花间赤旗”(《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春草迎袍色,晴花拂绶香”(《送郑少府赴滏阳》)、“草羡青袍色,花随黄绶新”(《送张卿郎君赴硖石尉》)和“青袍移草色,朱绶夺花然”(《春日醴泉杜明府承恩五品宴席上赋诗》),都用“青袍”来比喻青草,用绶旗来比喻鲜花,这也是化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还有“玉盘屈金巵”(《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与“玉瓶屈金巵”(《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潘郎腰绶新,霅上县花春”(《送李郎尉武康》)与“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等等相类似的诗句。
三
岑参诗中虽有这样多的雷同现象,但历来并不为人们所诟病,甚至很少有人注意到,原因何在呢?笔者看来主要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岑嘉州历来以边塞诗而闻名,而他的边塞诗创作由于他“用心良苦”,努力在艺术上加以提炼,语出奇警,几乎全为自己的独创,所以艺术价值很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赞。杜甫就将岑参与高适放在一起称赞道:“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还有杜确在《岑嘉州诗集序》中说:“(岑参)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貘,莫不讽诵吟习焉。”又称赞其“近建安之遗范”。而出现雷同的诗句大多是在其山水诗、送别诗和赠答诗当中,这些诗歌并不能代表岑参最高水平的诗作,所以对岑诗总体的水平并没有多大影响,因此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二,岑参虽然得以与盛唐群公并立,但与李杜这样的大诗人相比较,还是略逊一筹的。虽然后世多有盛赞岑参之人,如南宋陆游就曾赞叹道:“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工夫刮造化,音节配韶頀……”(《夜读岑嘉州诗集》)从这首诗中足以看出陆游对岑参推崇备至,但是仅凭一家之言,不能够妄断岑参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况且陆游对岑参的评价也是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密切相关的。南宋小朝廷被四方蛮夷欺凌,偏安一隅,陆游一生爱国,渴望收复山河,因而他十分向往岑参边塞诗中所描写的国力强盛、边关安定的大国气象,所以不免对岑参大加赞赏,但实际上岑参的才气并不如陆游所夸耀的那样大。明代前七子之一的边贡更是把岑参的诗歌夸赞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在《刻岑诗成题其后》一文里面评价李白诗歌风格俊逸,杜甫诗歌风格悲壮,而岑参的诗歌兼俊逸与悲壮两种风格,“夫俊也,逸也,奇也,悲也,壮也五者,李、杜弗能兼也,而岑诗近焉。”他认为李杜都不可与岑参比肩,这样的评价肯定是有失偏颇的。岑参虽然也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但其才力尚不足以与李杜等相较,李杜流传下来的的诗歌都比岑参多得多(李白990多首,杜甫1400多首),但是雷同诗句的数量却远远没有岑参的比例大,所以岑参的才力离第一流的大诗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也是岑诗中存在大量雷同而不自检的原因之一。
第三,岑参晚年身居蜀中做嘉州刺史,杜确在《岑嘉州诗集序》一文中说:“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岑参自己也写过一篇《招北客文》,从中可见当时蜀中局势十分混乱,岑参可以说是临危受命,他最终的结局也是“东归不遂,卒于成都旅舍”。政务的繁忙再加上当时局势的动荡,导致岑参对自己的诗歌疏于检查,以致出现了较多的雷同现象。
第四,岑诗中出现重复现象的62首诗歌中,其中有44处都是出现在送别诗中,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些送别诗多为送人归乡、表达伤情等等。这一类诗歌自魏晋以来就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常见的模式,不外乎是高赞他人、表达伤情或者折柳送别,无论是典故运用还是意象选择都很难再写出新意,如赞美别人孝敬用老莱子的典故,恭祝他人得第用“战胜归”的意象,还有表达悲伤的情绪说“泪如雨”等等,有了这些先例在前,岑参虽为大诗人,但也不免拾人牙慧。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九中说得好:“作者岂故欲窃古人之语以为己语哉?景意所触,自有偶然而同者。盖自开辟以至于今,只是如此风花雪月,只是如此人情物态。”况且岑参边塞诗的新奇意象客观来说是有边塞奇景的刺激,当他身处中原,远离边塞风光,其诗歌难免归于平淡,甚至出现雷同。
诗歌中的雷同现象历来为古人所忌讳,如朱翌在《十月旦读子美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尝作十诗因次其韵》其二中说过:“问学要根柢,文章忌雷同。”(《潜山集》卷一)张鎡也曾说过:“精神由日就,格律忌雷同。”(《次韵答曾司法》)薛雪在《一瓢诗话》中也提到:“诗文家最忌雷同。”虽然如此,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诗句改动其个别字后,虽与原作相似,但实际上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宋代江西诗派所主张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从某些方面来说就具有这样的效果。岑参诗中的一些与前代相雷同的诗句,有的也能够翻出新意,最出名的就是化用南朝萧子显的“洛阳梨花落如雪”而写成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但是其余大部分的诗歌都没有达到翻新出奇的水准,而显得过于繁冗了。
岑参诗歌中的雷同主要是自己在诗体选择上侧重于边塞诗、晚年疏于检查和自身才力不足等原因所造成的,但是正因为他把主要的才力和精力都用在边塞诗的创作上,使得其边塞诗的光芒远远盖过了其他诗体,在盛唐群公中一枝独秀,这也是他其它诗体中存在大量雷同而不被后人诟病的原因所在。我们对岑参诗歌雷同现象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并评价岑参,而且对于认识其他诗人诗歌中的雷同现象具有连类而及的作用。
:
[1]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6.
[2](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葛兆光.唐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4]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胡传志.遗山复句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6](明)王世贞.艺苑卮言[M].陆洁栋,周明初校注.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7]戴鸿森.姜斋诗话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9]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