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校文化 引领教师发展
2014-11-13高萍钱群娥
高萍++钱群娥
作家龙应台在《文化是什么?》一文中说: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文化其实是精神、道德、制度、艺术等元素积累的总和。有一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要改变一个学生,就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要改变一位教师,就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要改变一所学校,就要改变它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犹如一种基因,可以植入每一位师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灵深处,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进程。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成员的思维与行为。
文化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学校管理者应有意识地倡导和培植优秀的学校文化,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有效引领教师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文化管理在师资队伍打造中的推动作用。无锡新区第一实验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三大战略,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坚持“育有思想的教师,办有活力的学校”,力争做到教师、学生、学校每天进步一点点,形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好氛围。
以昂扬的精神凝聚人,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
伟人毛泽东有句名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其言简意赅,言约旨远。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就是希望,精神就是力量,精神就是财富。有了这种精神动力,平凡的人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学校拟通过提炼学校精气神,凝聚人心、磨练队伍。
面对小学部50%的优质生源流失率、面对质量不佳的生源现状,结合学校优良的育人传统,无锡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提炼了学校“四特”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奉献、特别能进取,进一步营造积极、奉献、团结、进取的氛围,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不断强化“校兴我荣”、“团结才有力量”、“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共识。在近几年的教师节庆祝活动中,学校连续举办了“发扬‘四特精神,立志岗位成才”“让‘四特精致激励我们前进”等主题演讲,畅谈自己对学校“四特”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热爱。目前,“每天进步一点点”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实际行动。
事实上,在西方许多国家中,宣誓是成为某一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步骤。誓词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共同坚守的责任与信念,是催人奋进的自我警示性语言,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和师德水平,激发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反反复复的酝酿和修改,形成了教师誓言和学生誓言。开学典礼、师生重大集会等全体教职工都要集体宣誓。以下为学校教师誓言:
我是新一教师我宣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依法履行工作职责;诚于做人,恒于做事;爱护学生,热衷教育;严谨治学,甘于奉献!我将—满腔热忱,勤奋耕耘,发扬“四特”精神,为实现新一教育伟业、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全力提高教育质量!无怨无悔 终身奋斗!
在学校精神的感召下,无锡新区第一实验学校面对以质量不佳的生源主体,不怨天尤人,正视现实、积极面对,“不放弃、不抛弃”,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关爱和鼓励,以务实精神上好每一节课,关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相信做好常规就是奇迹!
以睿智的格言浸润人,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
优秀的教育名言格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校务办通过家校通平台每天给大家发送一条“名言分享”的信息,把教育名家经典的教育思想、理念、经验奉送给全体教职工学习、感受、品味、思考;把各类名言呈现在学校电子屏主屏幕上,让全体师生、家长、过路群众学习和品味;将家教名言通过家校通平台发送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分享和品味。
学校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96%的教师选择以“收藏”的方式处理手机中的短信,其中20%的收藏者还将每天分享的名言内容摘抄在学习记录本上,作为读书笔记收藏;教师们最关注的是教学方法类的指导,其次分别是教育理念和师德师爱类;99%的教师表示这些智慧名言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或较大帮助,95%的教师表示愿意将收集到的优秀教育名言或人生感悟推荐给大家分享。
名言分享的效果显著。教师们通过阅读名言,走近名家,把这些凝聚着经验智慧、责任与爱心的名言作为激励、鞭策自己奋斗的精神力量;同时,教师们也加深了对教育教学内涵的理解,重新认识了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更多的教师在分享学习名言的过程中,对教育对象有了换位思考的意识。
名言分享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在品读名言的过程中增长教育智慧,使教育事业充盈创造的活力和快乐。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名言格言深邃的教育思想会沁入教师的血液,成为指引他们职业生涯航向的不灭塔灯。
以经典的诗文感染人,涵养师生的人文素质
学校把目光聚焦在“推进经典诗文诵读工程”上,不仅诵读经典,更要“口诵心惟”,使师生在雅言文明的传承中、在经典诗文的浸润中健康成长。
走进学校的主楼大厅,墙上印刻着《正气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浓浓的书卷气扑面而来;教学楼文化广场《口诵心惟》印章雕塑、文化灯柱等无不充溢着文化的意蕴;每层楼道、每个班级的走廊上悬挂经典诗文版画,张贴经典诵读宣传标语和学生古诗文书画作品……
“晨读、午赏、暮诵”,学校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文明儒雅的校风正在形成。学校精心编写了校本教材《雅风古韵》《谐韵》,整理推广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主题课程,编辑出版了《与黎明共舞—晨读案例汇编集》。国家级课题《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研究》已顺利结题。学校先后获得“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称号。经典诵读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
以同伴间互助提升人,厚实教师的职业素养endprint
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学校要快速发展,必须要确立群体共享的价值观念。在无锡市“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同伴互助式教学反思研究”的基础上,无锡新区第一实验学校建立同伴互助制度,为教师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
1.建立“学习共同体”。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所言:“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通过组织“学习共同体”,创造真心向往的“共同愿景”可以使教师分享理念、分享经验、分享知识,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得到更新,知识结构得到完善,也就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与无锡市东林中学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充分利用共同体的宝贵资源,两校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相互听课评课,试卷甚至练习卷共享,开展教学论坛和班主任论坛,以实现共享共进。同时,学校还和镇江实验学校建立“共建友好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赴镇江实验学校参加定期的“相约欣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公开课教学观摩、课例点评、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加速了教师专业发展。
2.活跃学科导研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了学科导研行动、期中考试学科导研再行动、学科导研特别行动,在校内开展了以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为核心,在校内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帮扶薄弱学科及教师,打造强势学科,用团队的合力引领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共同发展。每学期学科导研活动小组听课超400节,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又好又快的发展。
3.实施“1358”工程。学校认识到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制定了“1358”工程实施方案(即一年合格,三年胜任,五年成为校骨干教师,八年成为区级骨干),创建了“1358”工作室,开展了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启动仪式,专家讲座,个人成长规划交流会,树身边榜样、成长心得交流会,成果汇报展示等活动来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设立“教师专业发展日”。学校把每周的星期二设定为“教师专业发展日”,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同伴分享。每位教师自由选择主题和周次,从美文共赏、心灵感悟、成长故事、教育教学案例、智慧故事等方面选择一项做好准备,利用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1358”工作室这样的平台,作一个时间在5—10分钟的分享。学校努力使每位教师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行动者。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更好的教师,逐渐成为新一代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美国学者施恩对校园文化的理解用了一个三个层次的睡莲模型来解释,他说:第一层是水面上的花和叶,即外显的校园环境文化;第二层是中间的睡莲的枝梗,即学校制度文化和公开的价值观;第三层是睡莲的根,即师生认同的视为当然和下意识的信念和追求。无锡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所作的还只是水面上的花和叶,最多涉及到点中间的枝梗,我们将朝着这文化的“根”,孜孜以求,锲而不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