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变革,让教育适合学生
2014-11-13吴忠
吴忠
2008年8月,原“无锡市坊前学校初中部”与“无锡市江溪中学”合并组建了无锡市新城中学。学校地处新区商务商贸中心,地理位置决定了学校生源的复杂性与多元性。目前学校在校学生1600多名,其中达65%的学生由新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组成,参差不齐的家庭教育环境、千差万别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差距悬殊的学科文化基础,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时代赋予新城中学的使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不能选择生源,但可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方法”、“只要教师有信心,学生才能树立信心”,这成为了新城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品质。同时,在认识到“成才先成人”后,新城中学在成立时就确立了以校名“新城”而引申来的“信诚”为校训,将信仰、信念、信心、信守、诚实、诚恳、真诚等作为学校教育的责任与追求,关注师生生命成长,造就充满源动力的优秀教师,培养充满正能量的合格公民,让不同层次的家庭都看到教育的希望,实现每个人的“教育梦”。六年来,新城人在求实中奋进,在奋进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将美好的教育愿景在校园里一步步落实、生长,让学校教育不断适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变革一:培育积极心态,归还学生成长权
知行不一、知而不为,这是当今德育普遍面临的尴尬,也是灌输式德育的死结。面对复杂的成长环境,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与其等问题发生后去处理,不如有意识地疏导,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导引下自我教育、自主成长。为此,就要求学校德育的变革除了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将成长权归还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人格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学校还可以改变校级文明班集体的评选方式,通过班级自愿申报、全程自主参与、年级学生测评的模式,将优秀与否的评定权归还给学生。申报自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唤醒学生自省、自律的意识,学生将主动营造文明班级氛围,塑造文明班级言行。在此基础上,各班学生还能自主构建出不同的班级文化、小组文化,通过班级宣传栏、文化墙、小组桌牌等向全校师生传递正能量,展示好形象,极大地产生了集体凝聚力。
构建班级内全新的积分式德育评价体系也至关重要。各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采用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方式,借鉴QQ升级制的模式,把组内每个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一日一反馈,一周一总结,一月一升级,搭建学生不断进步的阶梯,让学生们在同伴的竞争与互助中共同进步。
众所周知,生源的差异主要决定于家庭教育的差异。结合实际,新城中学还制定每月“家访日”制度,真正构建家校教育合力。除了定期在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外,每月安排两天作为全体教师家访日,宣传教育政策、指导家庭教育、听取家长需求,把家访工作做到实处,使得每年家访率达100%。通过家校互动,学校和家庭形成理解和共识,家校教育合力不断显现。
另外,学校可以整合校内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校内实践阵地。新城中学将一栋教学楼的一层楼面作为“德育阵地一条街”,开辟了青春期教育中心、心理咨询疏导室、生命教育室、抗震减灾宣传室、成长加油站等专用教室,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疏解心理症结、策划开展活动等提供了保障。
变革二:变革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权
教要通过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非智力因素,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校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应该在课改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尝试,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
为了摆脱“班级授课制”下学生差异过大给教学带来的困惑,学校可以实施“分层设计导学案”实验。例如,新城中学就曾把教学设计按照“A、B、C”三个等级要求进行制作,实施“选课走班”差异教学,使成绩相对一致的学生在同一层次的班级进行授课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确实对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实验后发现,虽然面对同一层次的学生,课堂实施的教学方式不进行根本性变革,学生的主体性依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进行了充分学习、认真总结和不断反思后,新城中学又对“差异教学实践研究”活动进行修正,开始把研究的重心转到更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动参与、助导结合”教学活动上来。助学案教学突出“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结合学生个人、合作小组积分评定,等级晋级,评选每周之星、每月之星,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把课堂变成了学堂,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主发展。
“主动参与、主导结合”教学能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以教为主、教师中心的模式,课堂真正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学习着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的课堂,实现了学生100%积极参与、时间100%充分利用,既张扬了学生个性,又显现了教师主导,课堂效益明显提升。
变革三:丰富课程设计,还给学生选择权
“钱学森之问”让教育界反思,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要知道,一个标准、唯一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快速发展、学生需求多元的现状。只有进一步丰富学校校本课程,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权,有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为此,结合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学校应该努力探索发展“科技特色”和“体艺特色”的特色之路。
目前,新城中学围绕“信诚”教学理念,在设置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等一系列常规精彩活动外,还建立了50多个特色社团供学生选择,将个性发展融入到学生校园课程,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例如,通过多年的尝试和实践,顾盼生辉。机器人社团已经多次在全国、江苏省大赛中折桂;学校乒乓球队团体水平已跃居全市初中第二名,男子个人单打冠军;篮球社团常年保持区内大赛综合第一;校铜管乐队正在走出本部门,展示风采。丰富的课程补充,让学生在激扬个性、强健体魄的同时,更是收获了健康自信、不畏困难的人格品质,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最有意义的变革,是使师生获得同步发展的变革。在务实中追求梦想的变革,也会使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快速发展。在新城中学,教师教学业务竞赛屡获大奖,且其科研热情高涨,仅2013年度就有66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杂志发表,80余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95%以上的专任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骨干教师的比例从建校时的10%上升到现在的55%,并已培育出学校自产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市名师名校长等。学生的进步、教师的发展,将不断提升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新城中学正在进行的这场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变革是非直线的,充满着不确定性。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追寻的目标,让“学生喜欢、教师幸福,社会满意”是学校的教育梦想,新城人坚定地走在路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