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教学沙龙,提升校本教研品质
2014-11-13贲新文
贲新文
“沙龙”是意大利语,原意为大客厅,传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近年来逐渐流行并深受教师喜爱的“教学沙龙”是指围绕某一主题,教师们阐述教育教学观点、看法,自由谈论教学做法与得失,实现思想与智慧的交流、碰撞与共享。
教学沙龙是教研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和校本教研、教育教学督导、评估的重要形式,是反映学校办学理念、教科研水平和队伍建设成果的重要途径。通过该形式,可以观察学校的办学特色、教研氛围、研究水平和教师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表达水平等专业素养。其基本形式包括主题研讨、教师座谈会、网上论坛等。下面本文将结合教学沙龙的主要形式之一的主题研讨,谈一些组织、实施的认识与实践。
一、教学沙龙的组织原则
1.针对性。教学沙龙的主题选择必须聚焦教育教学、关注前沿研究、立足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如“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思考与实践”、“‘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等。主题命名要简要,如某校曾开展了名为“根据学科特点生本教学各自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生本教学流程如何清晰体现这一培养思路”的教学沙龙,其主题完全可以简化为“生本课堂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与达成路径”。
2.真实性。教学沙龙作为教研的重要形式,要体现学术研究氛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反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又能结合实践,谈自我认识,讲个体做法,说真切感受。其交流内容要引起参与者的思考、呼应,有一定启发意义,要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层次性。教学沙龙不是茶馆闲聊,它有一定的话题指向,必须层次、宽域、深入展开。从宏观程序而言,教学沙龙一般包括主持人概述性发言、参与者层次自由发言、主持人或参与领导、嘉宾总结点评等环节,体现为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层次。从微观论述而言,体现的是分解主题的若干话题变换和层次推进。就某个话题而言,包括阐述理解与认识、介绍实践与现状、指出策略与思考等层次。
4.流畅性。教学沙龙追求行云流水般自然推进,要防止冷场、卡壳现象。活动前可事先告知交流主题,让参会者事先做一定准备。在进行过程中,主持人最好不要提示、点名或催促发言,但要恰当引导话题,做好穿针引线的作用。主持人也不必要频繁点评、总结,以防影响活动的流畅性。
5.互动性。教学沙龙是教研共同体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既非专家讲学,也非个别教师的科研成果报告会。沙龙组织要超越学科界限,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究,要体现自主、自由、自愿发言,实现思想碰撞、互动呼应。
二、教学沙龙的展开程序
主题教学沙龙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明确主题,阐述意义。由主持人概括介绍主题的选题背景、意义、有关主题的学习、思考成果概述、主要观点以及参会人员、基本内容与过程,重点要揭示主题的主要精神和意义。为确保沙龙的高效展开,主持人也可适当分解主题,抛出若干话题。如“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思考与实践”主题就可以分解为“教师专业发展为什么需要构建共同体(原因和价值认识)”、“你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主要有哪些组成形式(内涵)”和“试结合自我实际和日常实践,谈谈如何拓展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效能(路径与效能)”等话题。
2.自由论述,层次推进。主题仅题目而已,参与者要根据主题开发专题,结合问题思考和自我实践产生话题,并生成新话题,层次渐进展开。同时,各环节都要参与,防止接龙代替沙龙。该环节,主持人一般不点名、不点评、让大家自由谈论。
3.评价总结,拓展共享。最后由主持人作活动评价,归纳几点共识,并强调某些精彩观点。也可请与会领导、专家点评,给予指导。为巩固交流、研讨成果、强化后续研究,主持人还可以设计一些后续思考研讨话题。活动结束后,组织者要及时总结、梳理,形成书面材料,利用校园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三、参与沙龙的基本要求
1.充分准备,理性梳理。广大教师要加强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理念、观点的学习,要及时总结教学实践的经验与做法,并作一定思考总结、理论提炼。明确主题后要紧扣主题,切准问题,针对切入,理性梳理自我认识与实践策略,选择体现自身可以谈的内容。也可归纳自身的困惑,带着问题参与交流,寻求同伴帮助。
2.思路清晰,体现层次。个体论述要聚焦主题、突出话题,渗透理念、反映水平,既要有理论思考,又要侧重实践做法与理性分析,要体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还能怎样”的总体构思。个体论述的基本思路是:提出自我观点—简要解释观点—例谈行动策略—归纳成功经验—提出问题困惑。
3.结合实践,突出个性。教师的论述,一定要结合自身学习与实践,阐明自己的观点,体现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与办学思路。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教研,只有基于学校、立足自身,才有持续的生命力、发展力。学校倡导的办学思想、教改项目、多年来所做的工作,要通过教师不经意地呈现出来,而非主持人讲;而教师的讲述,主要要讲成功的经验与困惑,一定要把自己放进去,体现自身目标,有主张,更有扎实行动。同时,个性想法与实际做法,更能引起参与者的共鸣,产生碰撞火花,生成新的交流话题,保证沙龙层次、流畅推进。
4.注意衔接,表态承转。教学沙龙的参与者是教研共同体的平等成员,对他人的论述既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也要及时呼应、承转接力,可以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也可以深化、设疑,引出新话题,接着谈、深入谈。
5.自由诉说,气氛活跃。教学沙龙的考评指标之一就是看气氛是否活跃。每位陈述者要力求做到表达生动,语言简洁,声音响亮,不看材料即兴谈,不排次序争先恐后谈。要防止冷场,参加活动成员可以插嘴,当然也不要过于频繁。既要自由诉说、气氛活跃,又要紧扣主题、顺序展开。
总之,教学沙龙是教师相互交流、智慧共享的平台,也是教师之间思想碰撞和展示个性的场所。教学沙龙体现了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价值,激发了教师们科研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利于校本教研品质的优化和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学沙龙要形似,更要神入。愿教学沙龙新型教研方式在更多学校开花结果大放异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