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的有效成就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2014-11-13李涛

创新时代 2014年10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创设情境有效性

李涛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合理有效的情境设置、具有层次的学习探究、含有梯度的课堂训练、正确有效的教学评价、合理的教学时间分配、和谐平等的课堂管理,是构建数学课堂高效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效果关系着学生的成长。目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摆脱不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总是怕学生这不懂那不懂,非要讲透彻才罢休。在这样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做书本上的题,题型一变,就傻了眼。实际上,这是学生没有灵活掌握知识,没有形成能力,只是机械记忆结果。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全方位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没有实效性。要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具有新课程理念,能根据教学的深度、梯度、密度、速度,切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效地调控课堂。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合理有效的情境引入、具有层次的学习探究、含有梯度的课堂训练、正确有效的教学评价、合理的教学时间分配、和谐平等的课堂管理。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利用生动、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的语言来创设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情绪、刺激感官,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情境的引入要自然流畅,不能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情境引入必须与数学内在发展的线索有联系,要与内容背景相联系,不能破坏数学内在逻辑关系。情境的引入要简洁,在情境中揭示课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确学习目标,如“勾股定理”这一节课的教学,教师如果直接讲解,学生很快就知道这个定理了,但是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教师可利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的时候,偶然间发现朋友家的地砖上竟然反映着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对应关系来创设情境,再采用挂图加以引导,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如,“有序数对”的情境引入可由学生怎样找座位谈起,这样能自然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揭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情境的设置不只是在课题的引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设置情境,如不等式组解集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相对行走来体会11的解的公共部分,同样用同向行走来体会同大取大、同小取小的含义,用相反行走来体会无解,加强了学生学习情感的投入。因此,教师要加强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学、善于学,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二、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教材与老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老教材一般的呈现形式:“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模式,为演绎式教学,表现为从一般到特殊;新教材一般呈现模式:“问题情境—探究—归纳猜想—建立模型—推理论证—应用与拓展”,为归纳式教学,注重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思路,有益于创新性学习,因此,探究的有效性决定学生能力的形成。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呢?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料、教材所包含的知识、教学所包含的内容,学习达到的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具有阶梯性的问题,进行提问安排和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通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来达到教学目标。探究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梯度和启发性、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只有达到这些要求,学生才能有效地进行研究,否则就变为教师自己研究了。例如,勾股定理的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设计为具有阶梯性的问题,先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再探究边长为3、4、5的特殊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最后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究方式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制学具拼图研究面积关系,从而得出勾股定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示自己研究的成果,再经过师生的归纳整理,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论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合作能力、思考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边活动,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探究,注意数学的核心内容与方法相适应。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必须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活动是为教学而设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充分使用数学理性思维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阶梯性变式训练。训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拓展、提高,因此训练题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梯度,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学困生,既要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要有学生认识误区的故意置错训练,同时也要有拓展创新的变式训练。基础训练:一般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归类训练:据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规律,设置类似例题(或条件或结论不同等)之习题,还可以据学生的认识误区进行置错训练,以此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拓展训练:设置具有综合性、联系实际,具有发展思维的训练题,用以提高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勾股定理”这一节课的具有梯度的训练设置:首先是用填空或选择的形式描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一组数据是否为勾股数;其次是写出几组勾股数并说明这些数是勾股数的依据,出示图形,要求进行推理得出勾股定理的证明;再次是自己构造一个图形用之证明勾股定理。这三组训练题既考查全体学生对定理的基本理解,照顾学困生,又训练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火花,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差异现象,特别是对中、差生的关注,对他们的评价更要把握尺度,要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恰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完全持否定态度,要讲究方法方式,注意语言语气的选择,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对学生一些离奇的想法,教师要多做思考,不能置之不理,也许这个离奇的想法就是一个伟大的发现。不但对学生,对于教师有可能都是一次重要的研究。当然也不是一味叫好,原则是要坚持的,学生犯的错误该纠正就要纠正,不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借口听之任之。评价的方式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采用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但要注意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带有攻击性、贬低的语气,最好谈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懂得帮助人、尊重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发扬学生合作学习、互助学习,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时间的有效性

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必须要有合理的时间分配,教师不能随意发挥。教师如果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或一个情境、一个复习就是半节课,新课、巩固训练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即使学生学到知识也容易遗忘,教学毫无效果;或寄希望于大量的课外作业来提高质量,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部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结果事与愿违。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时间利用率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分析、综合、创新活动时间。既要照顾优秀学生,更要照顾学困生,不能为了追求高层次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花大量的时间置学困生于不顾,也不能用过多时间解决低层次的目标让优秀生乏味。要分配恰当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这一过程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不能把“自主”变成“自流”、把合作交流变为表演,有行无实。教师要清楚“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学生听讲等接受式学习的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学生表达、练习、运用、探究的时间;反之,教师如不顾具体内容,什么问题都去探究,就会脱离教学的主要任务,从而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分配学生认知、技能、情感目标完成时间,才能全面、高效地完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任务。

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建设和谐的教育环境。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有效的情境引入。提高数学课堂品位,就是要教数学,用数学育人,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挖掘内容蕴含的价值观。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加强概念教学,深化理解,例证落实,充分使用数学理性思维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琪,邓小飞.研究性学习百论与创新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平.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丛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创设情境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