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小、新、活”丰富“链梢上的教学”

2014-11-13尚莹

江苏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班级儿童

尚莹

所谓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和相互认可的游戏规则。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本班学生的思想和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班主任作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引路人,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小、新、活”上做文章,与学校、任课教师、家庭和社会沟通联络,协调教学与儿童生活、就读环境的关系。将儿童文化融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之中来,针对不同个性儿童因材施教,用爱与儿童交流,用真情与各方沟通,引导儿童成为他自己,让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得以完全释放。

一、突出一个“小”,做优“教学微环境”

1.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一文中指出:只有在一个有利于个性的教育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班级作为教学的“小单元体”,是施教的链稍环节,学习氛围很重要。教师怎么样,同学怎么样,班级环境怎么样,这些环境因素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儿童的学习。班主任应学会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去感知,去表现,将儿童文化融入到班级的物质文化中来。因此,教室环境要整洁、明亮、美观,课桌椅凳的摆放形式、植物角的布置等要以儿童愉悦为前提,自由活动板块的墙面设计要留出儿童的涂鸦空间,充分调动儿童的自主性,还儿童自由。同时,还要丰富软件内涵。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创造充满儿童文化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与儿童平等对话,保持良好的情绪,时而表情丰富,时而紧张严肃,语调抑扬顿挫;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调动每一个儿童的积极性,把课堂氛围渲染起来,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儿童切身感到老师在和自己交流,老师爱自己。创设一个好学上进的小氛围,营造一个好学上进的小空间,对儿童发展极其重要。

2.创设平等的环境

平等的处事环境,有利于培养儿童独立的人格和判断处事能力。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班级这个“小”环境里,教师在对待儿童时,往往持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比如,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弱势群体,教师的不平等对待,同学的嘲笑、挖苦、讽刺,抑制了他们的表现。作为班级的一员,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然而,不平等的氛围无形中毁了他们的尊严。为师者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应当是激发儿童人性中最卓越的部分。因此,为了儿童的发展,班主任应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用扶着孩子学走路的心态对待儿童,宽容、疼爱、用心关注,呵护他们的童真。多与儿童沟通,做儿童的知心朋友,给儿童以信心和力量,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处事环境,帮助他们尝试在错误中不断地发现自我,调整自我。

3.打造协作的团队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班级成员共同认定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行为方式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要构建起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就必须要重点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教会学生怎样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应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的特性,多给儿童创设共同协作、联手互动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立小活动,培养儿童的共同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抓住身边的范例,即兴教学,鼓励儿童勇于发言,提出观点,让儿童在融洽的“小”团队活动中,提高交往能力。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发挥好主观能动性,设立小团队目标,做好表率,鼓励儿童争相做事。同学之间互帮、互教、互学,培养了协作能力,增强了团队观念,为儿童今后发展拓展了空间。

二、凸显一个“活”,激活“内心大世界”

1.情感互融,唤起儿童的学习热情

班主任的情感取向对儿童文化中的情感文化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儿童情感依赖性比较强,班主任在儿童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往往也是儿童模仿的对象。教育过程中,用“活”情感这颗棋子很有必要。儿童喜欢用表情、手势及其他身体语言进行交流,以此表现出期待、鼓励、探询、疑惑、警告及提示等内容。同样,教师的一微笑、一瞪眼、一竖眉,举手投足无不牵着儿童的心。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儿童的情绪会很快安定;一声特意的“咳嗽”会让他们吃惊地抬起双眼。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儿童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与儿童接触应加强情感交流,形成互融,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2.互通有无,扬起儿童自信的风帆

“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文中的观点。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在儿童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影响儿童的学习状态、情绪调节。课堂的学习中,教师通过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活化、故事化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儿童的灵性,针对儿童的言行作出激励性的评价,使儿童体会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地位,从心底迸发出自豪与自信,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进入最佳状态。作业批改中,结合儿童各自的特点,采用表扬、激励、引导类评语加以评价。教师的激励能使儿童产生成就感,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长期下来就能使儿童产生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外交流中,与儿童交朋友。针对儿童的特点,运用心理投射效应,让他们从班主任给予的话语中确立自信,使他们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爱,增强对学习的乐趣,扬起自信的风帆。

3.释放自我,激励儿童独立思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不能陪伴儿童终生,但学会独立思考,却能让人终生受益。课堂上,给儿童必要的自由表现的时间和机会,就某个问题让他们畅所欲言,尽可能展现自己。看儿童的世界,“把儿童当儿童看”。在他们好动、顽皮的天性中,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儿童走上独立思考的道路。强调课堂发言,让儿童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摆脱被动的接受方式,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独立思考。既保护儿童讲话的积极性,又呵护儿童的那份童真。从“保护”,到“引导”,再到“发展”,一步步地让儿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体现一个“新”,编织“互动进步网”

1.全方位做好沟通协调

班主任应通过观察、谈话、调查访问等途径,了解儿童的个人情况,掌握儿童家长、亲友的信息。适时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听取他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意见。以家访、电话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介绍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儿童及家长积极与班主任沟通,主动和班主任配合,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铺路搭桥。

2.浅层次制定规章制度

教育过程中不能总是“慈眉善目”“信马由缰”,所以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让儿童懂得凡事要有度。浅层次地设立班级规章制度,可以让儿童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会自我约束。让他们从“不可以做”“不允许做”等否定语调中解脱出来,让“你可以做什么”这样的话语成为主导。班级制度应该是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框架下,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在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和童真的基础上通过班级民主决议产生,并由全体学生监督实施,这样才可以使每个学生信服并自觉遵守。班级管理通过这些规章制度,实现管中有爱,管中有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师生之间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3.多视角做好评价总结

儿童非常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评价儿童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既要指出儿童存在的问题,也要顾及儿童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充分肯定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进步,恰如其分地加以表扬,激活儿童的潜能,明确需努力的方向。同时要多听取儿童的意见,让儿童自评、互评,让儿童表达他们心中的是非曲直,了解自己与同学的差异,认识自己的不足。

总之,面对个性丰富、生动活泼的儿童,班主任要从“小”处着眼,从“新”处入手,从“活”处落实,将儿童文化融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来,丰富每一链梢上的教学,积极引导儿童努力向上,促进他们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班级儿童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班级“无课日”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谈独立思考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