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伟民对话《留学》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难在何处
2014-11-13王众编辑曹尔寅供图CFP
记者_王众 编辑_曹尔寅 供图_CFP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和大改革已经被提了好多年,但连着提了这么多年都不见大动作。为什么这件中国有意、国际有心的事儿却成“难啃的骨头”,《留学》为此采访了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车伟民,曾在英国赫尔大学研究教育管理的他,对此分析颇为深刻。
SA=Studying Abroad
C=车伟民
SA:这两年的教育国际化讨论中,关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声音越来越高,但在外界看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是事实,还是外行的误解?
C:这两年加拿大、荷兰、德国都在宣传自己的职业教育,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也都摩拳擦掌,期待合作和变革。说实在的,我们国家多年来都在倡导职业教育,而且国际上的职业教育都有很好的模式,也都愿意到中国来合作,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职业教育国际化为什么就做不下去呢?
首先是理念问题,家家都想培养白领,不愿意孩子以后做技能型人才,一般都是迫不得已了才去学技能。但国外这种观念就没那么强,大家认为白领、蓝领都是平等的。比如我在加拿大工作的时候,请了个工人到家里来修管子,他就很自豪说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有某某证书,修管工在他眼里是一个很好的工作,钱也不少挣。而我们很难想象中国的家长会花大价钱送孩子去国外学汽车修理、美容美发之类的手艺活儿。
SA:那么合作办学会不会是一个好的切入点,让中国的学生有一年的时间出国交换,既获得了国外职业教育的养分,也比直接出国省钱?
C:理论上讲行得通,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太可能。因为相较而言,中国职业院校的学生外语水平比较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很多是政府补贴的。你假设的这种方式,是要求政府再掏钱给学生出国交流买单,显然实行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SA:除了观念、语言和资金来源,还有哪些因素,制约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呢?
C:这个问题还同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关,我们的教学制度跟国外没有很好地接轨,这就是为什么教育部要推动教育改革的原因。西方国家通行的职业教育理念,我们从一些缩写就能看出其特色—他们把职业教育这块统称为TVET(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也就是把培训教育和培训结合在一块儿,形成了一个全国统一的资质框架体系,而且是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体系来形成一个“立交桥”。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学,都可以做到“条条大路通罗马”。
中国现在职业教育也是在朝这个方向改革,但实际做起来很难。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我们国家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学历文凭框架体系,这个在欧洲叫EQF(European Quality Framework,欧洲资格框架)。
我们国家的学历文凭框架由几个不同的体系构成:有学历体系(中专,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还有学位体系(学士,硕士,博士);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学生毕业了会拿双证,而外国却只发一个证书的原因。另外,中国还有资格证书体系(一级,二级,三级的资格证书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管理)。这些体系之间无法以学分等形式换算,也就不能像国外的统一体系那样,拿到了几级证书就可以换算成相应的学士或硕士学位。
SA:那么既然国外有成熟的体系,我们可以照搬过来吗?
C: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这个合作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纯粹的移植不可能形成好的合作。你现在去看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和院校,硬件条件都非常好,国外学校的人员一到中国的高职院校参观,也觉得完全可以合作。但真正一合作就不行了:教师没法交流,校长没法交流,想法也都不一样。而且如果全部照搬西方,师资怎么解决?学生也不会认同一个纯西方的授课环境。此外,中国这边的优势外国人还不理解,很多地方找不到接洽点。
SA:那么现在国内有没有试点工程?比如已经有了成果的实验项目,作为后期的改革依据?
C: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做很多尝试,我认为会有突破点。我们自己在做一些项目时,都是有体会的:我们在操作方面要学会变通,这个变通的目的是符合市场、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我们十年来所做的一个项目,实际上就在实验如何去变通。
十年前,我们把英国高等职业教育文凭引入中国,由于英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和学术体系接轨的,所以学生毕业后有可能转入学术之路。学生读完这个项目之后,可以拿到国内的三级资格证书,直接就业;也可以到国外读一年,拿外国的学士学位;拿了学士学位以后,还能继续申请读硕。
这个方案可以放到学生面前让他们算一算:我在国内学了三年,这都属于培训,是非学历的,但是我拿到了一个劳动部的资格证书,还拿到了一个国外的证书。之后可以直接到国外再读一年就续本了;然后再读一年就可以拿硕士了;回来以后,学位认证也没有问题。当然,这些学生到了英国去读的学校是排名五十以后的学校,几乎都是实践性大学,也就是应用型大学的翻版。
这个项目是我们经过十年运作,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我给项目的报告起了个名字,叫“国际化高层次应用型留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希望以此实现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和升级版。
欧洲资格框架
在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欧盟应各成员国和社会有关方面的要求制订了涉及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欧洲资格框架,试图以实际知识、技术和能力水平对学习成果做出等级评定;打通欧盟各国教育和培训体制、促进资格互认、鼓励就业者和学习者的跨国流动。
欧洲资格框架含有8级定性描述指标的共同和中立的参照系,囊括了从义务教育结束后到接受最高层次的学术与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全过程所能获得的所有资格。其中,欧洲资格框架中的第5-8级分别与欧洲高等教育区资格框架(QFEHEA)中的短期高等教育、学士、硕士和博士层次相对应。
据欧盟理事会和欧盟的报告显示,目前欧盟已有22个国家展开国际资格框架的建立,其中英国、法国、爱尔兰、马耳他等已建立国家资格框架的国家则着手与欧洲资格框架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