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病理学研究

2014-11-12郭建阔李卫华李继锋王晓

中外医疗 2014年4期
关键词:动物模型椎动脉颈椎病

郭建阔 李卫华 李继锋 王晓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方法 采用切除兔颈背部浅、深两层肌肉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120 d后制作病理切片检测椎动脉。结果 椎动脉管腔变窄,内膜增生,管壁明显增厚。 结论采用破坏兔颈部动力平衡的方法可以成功制作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模型中椎动脉结构出现异常。

[关键词] 椎动脉;颈椎病;动物模型;兔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a)-0035-02

椎动脉型颈椎病(arteria vertebral cervical spondylosis)是因为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1]。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2]。该研究自2012—2013年拟通过手术切除兔颈背部浅、深两层肌肉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病理学检测椎动脉,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采用8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由郑州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6月龄,雌性,清洁级,普通饲料喂养,体质量(2.5±0.3)kg。

1.2 分组及模型制备

采用随机函数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40只)。实验组:结扎并切断颈椎2到7(C2~7)节段背部浅、深肌群后缝合切口;对照组:仅切开并缝合颈背部皮肤,切口长度与试验组相同。

1.3 病理学检测方法

两组兔于术后第120天用失血法处死,剔除周围软组织,水平位取C5~6椎间段,生理盐水冲洗后置入10%甲醛固定液中6小时,水洗10 min后移入8%盐酸组织脱钙液(由上海田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脱钙2 h,常规制作病理切片后镜检,使用上海勤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的PowerSign530 显微图像采集系统测量椎动脉外径(ED)、内径(ID)、管壁厚度(WT)。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病理学检测 对照组椎动脉各层清晰,内膜可见内皮细胞排列稀疏;实验组椎动脉管腔较窄,内膜增生明显,管壁较厚。见图1、图2。

图1 对照组术后第120天,镜检椎动脉

椎动脉内皮细胞排列稀疏(HE染色×100)

图2 实验组术后第120天,镜检椎动脉

椎动脉内膜增生明显,管腔狭窄(HE染色×100)

实验组术后第120天椎动脉ED为(612.89±26.37 )mm,对照组为(606.58±26.58)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120天椎动脉ID为(410.29±30.25)mm,对照组为(487.27±29.3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第120天椎动脉WT为(87.56±16.47) mm,对照组为(57.47±16.73)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20天椎动脉ED、ID、WT[mm,(x±s)]

[组别\&ED;\&ID;\&WT;\&实验组(n=40)

对照组(n=40)

t值\&612.89±26.37

(606.58±28.58)△

0.672\&410.29±30.25

(487.27±29.38)﹡

1.876\&87.56±16.47

(57.47±16.73)﹡

2.015\&]

注:与实验组比较, △P>0.05;﹡P <0.05。

3 讨论

3.1 破坏兔颈部动力平衡的方法制作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于发病机制,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多为解剖研究及临床观察[3-7]。将人类疾病复制到动物身上是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探讨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改进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动物实验上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 通过研究动物模型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等[8-9], 是目前对其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该课题设计采用破坏兔颈部动力平衡的方法造模。造模120 d后制作病理切片检测椎动脉。结果发现:造模后120 d,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成功制成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本模型符合临床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原理,容易复制,简便易行。

3.2 椎动脉内径、管壁厚度结果分析

该实验结果表明,在术后第120天,实验组椎动脉管腔较窄,内膜增生;对照组椎动脉各层清晰,内膜可见单层内皮细胞覆盖。实验组术后第120天椎动脉WT高于对照组(P<0.05);ID低于对照组(P <0.05)。可能是因为颈椎长期动力性失衡,导致椎动脉受到牵张性刺激,血管内皮完整性被破坏。防止内膜增生的最重要基础是正常的血管内皮完整性。一旦内皮受到损伤,丧失完整性,内膜就可能增生;内膜是由内皮细胞和内皮下层组成的,内皮细胞能产生大量具有双向功能的分子,能促进和抑制效应达到平衡。当内皮细胞失去维持这一平衡的能力时,脂质和白细胞就会侵入到内皮,从而引起炎性反应和脂纹的形成,导致管腔狭窄;同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1,它能够促进平滑肌细胞的有丝分裂,平滑肌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能够加速周围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其向内膜游移,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可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0]。

[参考文献]

[1] 郇海红.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 西部中医药,2011(24): 110-113.

[2] 陈光华,朱叶珊,王金榜. 丹红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的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大学,2004.

[3] Bayrak IK, Durmus D, Bayrak AO,et al. Effec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n vertebral arterial flow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vertigo[J]. Clin Rheumatol,2009,28(1):59-64.

[4] Guinand N, Guyot JP. Cervical vertigo: myth or reality[J]. Rev Med Suisse. 2009, 5(219):1922-1924.

[5] Machaly SA, Senna MK, Sadek AG. Vertigo is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J]. Clin Rheumato[J].2011,30(12):1527-1534.

[6] Fischer S, Schul C, Lanzer P, et al.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 and recurrent in-stent stenosis due to C6/7 foraminal spondylosis[J]. Clin Neuroradiol,2010,20(2):117-21.

[7] Cobzeanu MD, Rusu D, Moraru R, et al.The implications of cervical spine degenerative and traumatic diseas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ervical vertigo and hearing loss[J].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Iasi,2009,113(3):814-818.

[8] Zhang CW, Wu JJ, Han Y,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eliminat dampness resolv phlegm method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thevertebral artery type[J]. Zhongguo Gu Shang,2010,23(7):534-537.

[9] Shou Z, Shen L, Xiong P.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 a novel model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yndrome induced by injecting sclerosing agent next to transverse process of cervical vertebra[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0,30(1):85-88.

[10] 苏显明,王东琦,崔长琮.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4):58-61.

(收稿日期:2013-12-13)

猜你喜欢

动物模型椎动脉颈椎病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复制实验进展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