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

2014-11-12何萃廖荣和赖炽洪梁飘南郭琦琪

中外医疗 2014年4期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护理

何萃 廖荣和 赖炽洪 梁飘南 郭琦琪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卒中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训练项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理症状水平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水平高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心理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可以在脑卒中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提高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康复训练;脑卒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a)-0021-02

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一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大幅上升,如抢救及时,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可以抢救成功,但随着病死率的下降,致残率却开始上升,脑卒中后患者常伴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有研究显示[4],除积极进行临床治疗外,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也是提高脑卒中后患者预后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该研究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就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做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患者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2.94±5.09)岁,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患有脑卒中,其中出血性脑卒44例,缺血性脑卒中36例。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笔者要求所有患者均为脑卒中首次发病,且抢救成功,发病前一般状况可,未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可以理解该研究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内容,并可独立完成该研究中所涉及到的调查问卷。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卒中类型方面未见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卒中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训练项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在康复训练阶段方面,主要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在病床上进行的主动和被动训练以及在下床后进行的桥式运动等,在此训练的过程中,采用神经发育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技术对患者的动作进行指导,如条件允许,可以辅以针灸。在后期患者出院前,有意识的对患者进行生活活动训练。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该院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开始时间的选择上,应该越早越好,在强度选择上,不宜过于强调进度,应以患者耐受和舒适性两方面考量运动量。在运动形式方面,应先以被动运动开始,之后逐渐开始进行主动运动,且主动运动的内容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喜好。除了进行机体康复训练外,还应进行语言训练,此步骤适宜在患者发病后2周左右开始,诱导患者多说话,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两点问题:①患者所说的话,应从其熟悉的内容开始,比如患者曾经的经历、患者周围的事物等。②此过程需密切联系家属进行,使家属作为此项护理干预活动的施护主体,使其能够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下,科学的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在做好院内护理干预的情况下,还应做好出院指导工作,要指导患者和患者家属明确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长期性及重要性,并帮助其了解正确的康复知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编写康复手册,可以起到良好的督促和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的作用。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该文研究指标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主要日常生活能力和偏瘫侧肢运动功能两个维度,前者使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后者使用Fugl-Meyer进行评价,测量时间点为患者抢救后第3个月复查时。该研究第二部分是对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比较,主要包括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3个指标,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时间点为患者抢救后第1个月复查时。该研究第三部分是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WHOQOL-BREF量表进行,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测量时间点选择在患者第3个月第1次复查和第6个月第2次复查时。比较两组患者如上指标间的差异。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指标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3个月第1次复查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x±s)

[组别\&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值

P\&65.49±6.59

49.37±6.42

11.08

<0.05\&51.18±8.79

40.38±6.71

6.18

<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3个月第1次复查时,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x±s)

[组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值

P\&2.11±0.34

2.54±0.41

5.11

<0.05\&2.01±0.32

2.48±0.38

5.98

<0.05\&1.78±0.12

2.04±0.27

5.57

<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3个月第1次复查时和治疗后6个月第2次复查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x±s)

[组别\&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值

P\&74.39±7.79

65.23±8.85

4.91

<0.05\&83.21±6.52

75.28±5.94

5.69

<0.05\&]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风,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坏死脑组织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5]。脑梗死的死亡率极高,即使抢救成功,患者也需要极大的一段时间进行康复,有的甚至因种种原因最终都无法恢复[6]。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及生活质量都有极大的影响,也是最主要的护理内容之一,但就康复训练开始的时间和方式,还存在很大争议[7]。笔者认为,在患者恢复期,一部分脑细胞已死亡,错过了干预最有效的阶段,对其进行功能康复的效果已不明显,同时,有研究显示[8-9],在患者脑梗死发生后,其脑功能的可恢复性是逐渐下降的,这就说明我们应该在患者脑梗死病情基本稳定后,就进行康复训练[10]。在该研究中,笔者将文献中所提到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合该地区和医疗单位实际,提出了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以期能够在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的情况下,为脑卒中后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康复支持。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3个月第1次复查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综合康复训练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是一切康复治疗的基础。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3个月第1次复查时,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对照组,由于脑卒中后患者康复是一个长期性过程,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3个月第1次复查时和治疗后6个月第2次复查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直接体现了综合康复训练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训练可以在脑卒中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提高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勇,李晓燕,胡楠,等.2004-2005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293-297.

[2] 徐静,王伟铭,史浩,等.上海市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5(3):170-175.

[3] 谭诚,彭文宏,胡明秋,等.青年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6):912-915.

[4] 李贺,闫兆宏,李贞兰,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康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8):783-786.

[5] 杨伟民,滕军放,王月玲,等.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进展及与预后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山东医药,2011,51(27):4-6.

[6] 赵红,王苏平.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作用与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9):3584-3587.

[7] 孙燕,励建安,卢虹,等.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展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35-38.

[8] 乐趣,屈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9):699-701.

[9] 王尊,王磊,顾一煌,等.有氧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2):143-146.

[10] 龚素芬,邢凤梅,唐惠艳,等.护士及家属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训练知识认知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1075-1076.

(收稿日期:2013-12-15)

猜你喜欢

脑卒中康复训练护理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