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工程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探究

2014-11-12张一萍

科技与创新 2014年18期
关键词:转换层建筑工程

张一萍

摘 要:建筑物的不同结构形式相互连接的关键点是结构转换层。转换层不仅是结构下部分的封顶,还是结构上部分的基础部分,在建筑物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连接作用,拥有直接的受力和传力,且造价较低,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建筑工程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转换层;框支梁;钢筋绑扎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8-0070-02

1 建筑工程的概况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在使用功能方面对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大,要满足这个要求,就必须采用建筑工程的结构转换层。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建筑物的总面积为31 564 m2,高为71.6 m,层数为19,采用的是框支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其中,四层为设备转换层,共有8道框支梁,梁截面最大为800 mm×2 020 mm,层高5.8 m。首层和二层板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均为4.0 kN/m2。

2 施工要点

框支梁下面二层梁板结构的承载力不够,经分析、探讨得出,对该建筑工程框支梁的施工荷载传递的截面最为不利。因此,在选择施工方法时,一定要对二层及以下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全面的检测。当承载能力不足时,必须采取合理、正确的技术措施,保证二层及以下结构的安全。

框支梁的截面较大,在浇筑砼后,内外温差较大。因此,应该按照砼体积的施工要求,做好养护期间的保温工作,以防内外温差较大而出现裂缝。

3 选择施工方案

按照以往建筑工程转换层的施工经验,可选择采用荷载传递法的施工方案。该方案将已经施工的下部分结构作为主要承力构件,以完成转换层的施工。该施工方案的原理为:①在一层框架梁上沿梁长方向间距500 mm、沿梁宽方向间距300~375 mm设可调撑杆(根据梁的宽度来确定),将转换梁施工大部分受力直接由已经施工的结构梁来承受,并将一层的框架梁作为关键的受力部件;②柱、梁、墙、板砼的浇筑需一次性完成。

4 内架支撑的方案

该工程的转换梁模板主要使用的是木质材料,由钢管和顶撑支承;以150 mm的间距横向布置木方小楞;钢管沿梁纵向布置,横向由转换梁梁高和梁宽来决定,这样能够有效节省钢管,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梁侧模应使用对拉螺栓进行加固,沿梁高共设置3~5道对拉螺栓(当梁高大于1.6 m时,设置5道;当梁高为1.2~1.6 m时,设置4道),在梁底150 mm处布置1道,下面3道的间距为300 mm,上面2道的间距为400 mm,纵向的间距为500 mm。

转换梁底、顶撑的间距为:当梁宽为600 mm时,3排顶撑;当梁宽为900 mm时,4排顶撑,且沿梁长方向500 mm。大横杆的步距不超过1 000 mm,板立杆的间距为1 000 mm。在靠近杆顶和杆脚的地方,使用水平连杆进行拉固。在梁两侧的垂直面上设置纵向的剪力撑,设置时应全面,保证设置到位,切记不可间隔设置。剪刀撑横向设置2 500 mm,立杆下方使用木方垫板。将楼层脚手架和梁下的排架结合起来,加强排架空间的刚度。搭设整体支撑架时应根据脚手架的设计要求进行,梁下的承力小横杆应该使用立杆和双扣件牢牢扣紧。

5 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5.1 转换层的施工工艺流程

转换层的施工工艺流程为:绑扎柱和核心筒墙的钢筋→搭设转换层转换梁的负筋支架→对转换梁的负筋绑扎进行定位,锚进柱墙中→支设柱和墙模板,并预埋铁件→支设转换梁的底模和层顶的板模→绑扎转换梁的梁钢筋→绑扎顶板的钢筋→绑扎上部结构的剪力墙和暗柱的插筋→支设转换梁的侧模及转换柱和核心筒墙的部分模板→浇筑砼。

5.2 转换梁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

5.2.1 绑扎钢筋的顺序

绑扎墙柱的钢筋时,要先调整好外露的钢筋,然后清理干净墙根部和钢筋上的附着物,布置好钢筋后开始绑扎。绑扎好砼垫块后进行验收。绑扎梁板钢筋时,先将模板清理干净,并在其表面刷一层隔离剂,然后进行梁、柱交接部位的箍筋工作。待绑扎好主梁钢筋、埋好水电管道后,绑扎板上的层筋,最后验收。

5.2.2 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

根据梁、板和柱等预制厚度合适的砼垫块。柱和墙插筋根据轴线来确定,并使用辅加钢筋加固,保证其更加稳定、牢固。柱、墙垫块要使用22#钢丝交叉绑扎,以保证其更为牢靠,同时,垫块的强度、间距也应符合要求。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安排专业人员观察成品钢筋,并由测量人员配合,随时验收轴线的部位,及时修复、调整正位。梁的第二排钢筋在绑扎时必须绑扎到位,这样能够使钢筋的作垫块缩短,并且要多绑扎,从而保证绑扎更为固定。

5.2.3 钢筋的锚固和连接

5.2.3.1 钢筋连接的方式

按照设计要求,受力主筋首先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机械连接时需采用钢筋冷挤压连接;焊接接头应采取电渣压力焊(竖向受力的钢筋)。钢筋接头的位置和数量必须满足相关规定或设计图纸的要求。

5.2.3.2 绑扎钢筋接头的规定

绑扎钢筋接头有以下规定:①不能在构件的最大弯矩处设置钢筋接头;板、梁底筋的接头应该留在距离支座处1/3跨内,面筋可以留在跨中1/3的范围内。②搭接的长度末端和钢筋弯折点的距离至少为钢筋直径的10倍。③在受拉的部位,1级钢筋绑扎的接头末端必须做成弯钩,而2级钢筋则不需要做成弯钩。④在搭接钢筋的部位,必须在两端和中心使用绑丝扎牢。每个搭接的接头最少要使用3道绑丝。⑤各个受力钢筋接头绑扎时必须互相错开,在每个绑扎的接头中心到搭接长度1.3倍的区段范围内,绑扎接头受力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所受力钢筋的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可超过25%,在受压区则不可超过50%.

5.2.3.3 钢筋接头焊接的要求

钢筋接头的焊接有以下几点要求:①在同一个构件中设定焊接接头时要注意互相错开。②钢筋弯折点与焊接接头之间的距离必须为钢筋直径的10倍以上。③每个焊接接头中心的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大于500 mm的区段,同一根钢筋不可以有两个接头;该区段中,接头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占所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则不能超过15%. ④采取普通的焊接连接时,1级钢筋的焊条需采用E43系列,2级钢筋的焊条需采用E50系列。

参考文献

[1]戴凯伟,周旭.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方案与施工要点[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2).

〔编辑:刘晓芳〕

猜你喜欢

转换层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审计难点探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浅探
高层钢结构转换层桁架施工技术应用
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结构规范中侧向刚度比的理解与应用
论档案管理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