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防治

2014-11-12尹少李

科技与创新 2014年18期
关键词:沥青路面

尹少李

摘 要:在最近的二十多年中,我国在公路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3年,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了6.5×104 km,位居世界第二。然而,我国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问题依旧突出。处于中部发展中的江西省,公路已建成超过3 000 km,截至2013年,该省高速公路的规划里程已突破4 000 km。探讨高速公路和其他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是道路工程专业的各级科技工作者必须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沥青路面;线路规划;不良地质带;超载

中图分类号:U4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8-0062-02

1 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

在2003年夏季高温的袭击下,2002-12-28通车的梨温高速公路和2003-06-28通车的昌泰高速公路出现了大面积车辙;泰赣高速公路地处山区,连续长下坡和隧道与高架桥的衔接较多,行车荷载、气候因素等造成路面坑槽、翻浆,导致交通事故急剧增加,行车速度急剧下降,通行能力大大降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从工程实践而言,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1 道路规划和设计

道路所经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气候条件会直接影响公路路基的使用性能。在道路规划时,必须保证公路路基的长期稳定性,避免路线通过或穿越地质不良地带;在道路设计时,必须保证道路的使用安全、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应努力避开地质不良区域和道路规划中需要注意的地段,结合地质钻探资料和具体线位的布置和走向,设计合理的路线和桥隧方案,并通过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得到最符合工程实际的设计方案。同时,不同路段(比如平微区和山区,普通路段和长下坡路段等)应采用不同的路面结构类型,而不应将一种道路的设计运用在两种路面结构类型中。

在工程实践中,有些道路工作者过分依靠工程技术手段来处理因路线穿越不良地质带而出现的问题,而不是设法使线路规避不良地质带。比如地震多发带、地质断层带、岩性不稳定带、软弱土基带和河滨地区等,虽然技术措施能产生一定的保护效果,但是资金投入高,且从长远来看,在不良地质带建成的路基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很难断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运营期间,一些相对薄弱或防护措施不科学的路段路基会出现水毁、崩塌和塌方等现象,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公路的防护和排水系统,还会使沥青路面过早出现松散、唧泥、沉陷、坑槽、龟裂和网裂等病害。

1.2 施工

沥青路面在施工期间的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之一。多数施工单位没有进一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导致配合比设计千篇一律,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碾压和其他施工项目存在问题。另外,备料的时间也不充足,导致原材料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些质量问题最终会以路面出现早期损坏的形式表现出来。

工程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大面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路基的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路基施工往往是通过划分标段进行的。在目前“政绩工程”的大背景下,各施工单位为了确保工程能按时完成,常不分昼夜地加班工作。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躲避监理人员对填土厚度等方面的监控,个别施工单位甚至有意深夜施工。由于全国范围内的道路和机场建设工程的技术人员是有限的,因此,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施工单位常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江西省地处红壤区,受到气象、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降雨强度较大,且降雨时间平均长达半年,使路基压实的含水量难以控制,工期难以保证。在排水不良路段和挖方路段,地表水和地下水渗入路基内部,并凭借毛细作用上升到路基上部甚至路床,而且个别工程的垫层材料因粒径过细或级配太差而失去了隔水作用,使路基甚至路面垫层和基层长期被积水浸泡,造成路基上部土的含水量增加,路基、垫层甚至基层模量下降,进而导致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明显缩短。

1.3 行政干预

江西省的公路体制改革就是行政干预的结果。由于公路部门的行政体制成建制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并取消了垂直管理模式。从管理层面上而言,公路管理部门只注重成绩和结果,不注重公路工程施工的规律,没有给予施工单位合理的施工工期和工程进度,而过短的施工工期会使路基土和土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然沉降和固结。目前,工程技术人员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雨季路基施工中的问题,冒雨施工必然会导致路基施工质量的大幅度下降,也必然会造成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此外,路基的变形也会影响沥青路面的形状,进而造成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

1.4 车辆超载

在江西赣定高速公路修建期间,因路基不够平整,导致一辆标定10 t的货车无法行驶,而其他车辆可以正常行车。调查后发现,此车载货重达80 t,因道路不平而惧怕翻车才停滞不前。研究表明,一辆额定载重15 t的重型载货汽车超载达到60 t时,对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为载重15 t时的100多倍。

2 具体的改进措施

根据公路工程的实践经验,为尽可能地避免路面出现早期损坏,提出如下建议。

2.1 加强道路法规建设

从法律的高度上彻底限制车辆超载,减少路面因超载而带来的各种早期损坏。

2.2 完善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对道路路面和路基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在道路规划前,规划设计人员应收集道路沿线详细的地质资料,了解哪些地区不适宜修建公路。应从道路规划上确保所选路线穿过较少的不良地质区域,这样才能保证路线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合理性、经济性,保证道路路基和路面的稳定性、耐久性。

猜你喜欢

沥青路面
道路基层施工对沥青路面裂缝的影响研究
研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刍议公路沥青路面裂缝防治对策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自融雪沥青路面抗凝冰剂的设计与施工探讨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过程中如何实现节能高效加热